APP下载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比较

2014-12-09杨学成

中外医疗 2014年31期
关键词:心电图心肌梗死心肌

杨学成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辽宁沈阳 11004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心脏疾病,常由于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心肌坏死,多见于老年患者,在发作时常伴有胸骨后持续疼痛[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明显延长,AMI 发生率也随之显著提升。在我国近些年来,AMI 的发生率上升较明显,每年新发50 万人以上,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又一大疾病[2]。根据心电图的不同,急性心肌梗死有两种类型,分别为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选取该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研究两种类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的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100 例研究对象均为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经检查和诊断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3]。纳入标准:(1)ST段抬高:①心电图检查结果相连的两个或以上导联ST 段抬高;②持续30 min 以上时间胸痛,口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③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cTNT)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明显升高。(2)非ST 段抬高:①持续胸痛不低于30 min,符合心肌梗死胸痛特征;②cTNI、cTNT 异常升高,为正常值的两倍以上;③ST-T 衍变时间段,不超过1 d。A 组中有男性患者28 例,女性患者20 例,年龄在33~7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6±5.1)岁。B 组中有男性患者32 例,女性患者20 例,年龄在35~7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2±4.8)岁。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包括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入院当日每6 h 进行1 次心电图检查,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第2 天开始1 次/d 检查,如有特殊情况如胸痛等发作时,及时进行检查。同时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心肌酶等指标的检查,第1 天同样每6 h 进行1 次检查,第2 天开始1 次/d。在入院10 d 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患者血管病变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发现,A 组患者单支、3 支病变率较B 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支及无异常情况的发生率和B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对比[n(%)]

2.2 实验室检查情况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发现,CK-MB、cTNT 的水平,A 组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基础病情况

两组患者基础病比较发现,糖尿病、冠心病及心绞痛的患者,A 组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率失常的患者B 组远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情况对比(±s)

组别CK-MB(mmol/L)cTNT(ng/mL)A 组(n=48)B 组(n=52)tP 105.84±26.53 178.32±36.48-11.282 P<0.05 2.83±0.42 8.75±1.37-28.709 P<0.05

表3 两组患者基础病情况对比[n(%)]

3 讨论

在我国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中,人口老年化逐渐加重,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也日益升高,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病中的一种,其是由于冠状动脉堵塞而引起的持续性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心肌坏死的一种疾病。心肌的节律性运动维持着人体的血液流动,而心肌坏死过多,会对整个人体血液的流动造成影响,产生严重的后果。多数心肌梗死的病人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各种诱因导致斑块破裂,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从而堵塞血管,最终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4]。在临床上,心肌梗死由于心电图的不同被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研究显示[5],两种类型的发病机制均为斑块脱落使冠状动脉血管堵塞而引起,但两种类型的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却有差异。

在李守凯等[6]人的研究中发现,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冠状动脉病变以后,血栓主要以纤维蛋白为主,大量纤维蛋白的聚集导致冠状动脉闭塞,使心肌持续缺血缺氧,导致心肌损伤,引发各种疾病。在临床上,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ST 段明显抬高。而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任利辉等人的报道里也有描述[7],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冠状动脉病变后主要以血小板聚集为主,属于白色血栓,大量血小板聚集引起冠状动脉的闭塞,使心肌持续缺血缺氧,导致心肌损伤,从而引发各种疾病。临床上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主要以ST 段无明显抬高为主要特点。但仅仅靠心电图来区分两种类型的心肌梗死不够明显,也不够严谨,如何区别两种类型的心肌梗死成为重要问题。

Antman EM 等[8]人曾对两种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生化指标等方面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对比,发现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很大区别。首先其发现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多数患有糖尿病,而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却无这种状况的发生。该研究表3 中显示,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础病中,糖尿病患者占43.75%,将近1/2,远高于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28.85%,P<0.05。与上述研究相符。而在Antman EM 等[8]的研究中还发现,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常为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而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数为单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且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CK-MB、cTNT 等指标远远超过正常值,明显高于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水平。在该研究中,表1 和表2可见,A 组患者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率为45.83%,远高于B 组患者的23.08%;B 组患者单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率为44.23%,远高于A 组患者的20.83%,P<0.05。而cTNT、CK-MB 水平,B 组患者也远高于A 组患者,P<0.05。该研究结果与Antman EM 等[8]的研究相一致。

综上所述,该研究对于非ST 段心肌梗死患者与ST 段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值得更进一步展开临床研究。

[1]朱平辉,王军.急性ST 段抬高型与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 浓度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385-3386.

[2]王军,隋欣桐,孙英贤,等.急性ST 段抬高型与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1):42-44.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07 中国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1.

[4]张桂仙.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9):145-146.

[5]Cannon CP,Weintraub WS,Demopoulos LA,et al.Comparison of early invasive and conservative strategie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coronary syndromes treated with the glycoproteinⅡb/Ⅲa inhibitor tirofiban[J].N Engl J Med,2001,344(25):1879-871.

[6]李守凯,张爱萍,段玉柱,等.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783-4784.

[7]任利辉,叶慧明,曹世长,等.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 后的长期死亡率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673-4675.

[8]Antman EM,Anbe DT,Armstrong PW,et al.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ol,2004,44(3):671-7191.

猜你喜欢

心电图心肌梗死心肌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6》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复合心肌补片对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复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