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
2014-12-09董宁
董 宁
福州市第二医院儿内科,福建福州 350007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主要为上呼吸道受病毒感染,以儿童群体为主要发病对象[1]。该病如未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则病毒会蔓延至机体的其他部位,进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均造成较大危害。目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尚无特效药治疗,对该病主要是以采取对症处理的方式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此,该研究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接收治疗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且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18 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择取标准:患儿在12~48 h 内出现连续发热症状,平均体温>38℃,同时伴有咽痛、咳嗽、流涕、喷嚏、鼻塞、全身不适等症状;自发病起,均未使用过任何抗生素、抗病毒或清热、解毒、镇痛等药物;经检查发现咽喉处有充血现象等,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对本研究应用的药物过敏者、不能坚持整个疗程治疗者等。按照患儿入院日期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9 例,其中研究组男34 例,女25例,年龄9 个月~10 岁,平均年龄(5.3±1.1)岁;参照组男35 例,女24 例,年龄7 个月~11 岁,平均年龄(5.5±1.2)岁。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嘱咐患儿或家属监督其不能受寒、多喝温开水、绝对的卧床休息等。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热毒宁0.6 mL/kg,溶于浓度为5%的250 mL 葡萄糖注射液或0.9%的250 mL 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方式为静滴,每日1 次,视具体情况连续应用3~5 d。参照足患儿在常规基础上应用利巴韦林10~15 mg/kg,溶于浓度为5%的250 mL 葡萄糖注射液或0.9%的250 mL 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静脉滴注,每日1 次,连续应用3~5 d 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不使用其他抗菌药物和激素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记录其体温恢复正常、咽痛消失、鼻塞流涕停止及止咳等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咽痛、咳嗽、流涕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体温基本正常;显效:治疗后,咽痛、咳嗽、流涕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体温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咽痛、咳嗽、流涕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体温有所下降;无效:治疗后,咽痛、咳嗽、流涕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好转甚至有加重迹象,体温不降[2]。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结果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咽痛消失、鼻塞流涕停止及止咳等时间对比
研究组的体温恢复正常、咽痛消失、鼻塞流涕和止咳等时间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咽痛消失、鼻塞流涕停止及止咳等时间对比(±s,d)
表1 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咽痛消失、鼻塞流涕停止及止咳等时间对比(±s,d)
组别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痛消失时间鼻塞流涕停止时间止咳时间研究组参照组1.4±0.6 3.1±0.8 2.1±0.9 4.3±1.1 1.7±0.5 3.5±0.7 2.7±1.1 4.6±1.3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对比
研究组(59 例)患者中,痊愈21 例,显效33 例,有效4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为91.53%;参照组(59 例)患者中,痊愈15 例,显效28 例,有效10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为72.88%;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59 例)患者中,有2 例患者出现轻微口干、恶心的不良反应现象,均无须采取任何治疗措施便自行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9%;参照组患者中,恶心呕吐4 例,头晕头痛3 例,上腹不适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儿科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主要有咽痛、咳嗽、流涕、喷嚏、鼻塞、全身不适等临床表现症状。发病原因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因小儿的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完善,痰液量分泌于呼吸道中不多,使小儿对病毒、细菌等的抵抗能力较弱,因而导致上呼吸道受到病毒的侵袭,发生感染。目前,临床上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尚未发现专用特效药,为此,常见的治疗方法为应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该研究中使用的治疗药物是热毒宁和利巴韦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热毒宁是一种纯中药制剂,主要的化学成分包含青蒿、栀子和金银花,其中以青蒿为主药。青蒿可有效的消炎抗毒、疏风清热,据相关研究表明[5],青蒿中含有青蒿酮成分,其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且能清热镇痛、抗菌消炎,对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提高效果;栀子性寒,可降火去热,清毒利湿;金银花性味甘寒,具有良好的散风清热,凉血解毒,降温降火等功效;三种药材合并使用,可相互融合、相互协调,促使药效发挥更大作用。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范围较广。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是进入机体内部后使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磷酸化反应,生成对病毒复制期间所产生的多种复制酶如肌昔单磷酸脱氢酶、流感病毒RNA 多聚酶、mRNA 鸟苷转移酶等起到良好的抑制效果,从而阻止病毒继续进行传播和感染,并起到治疗作用。但利巴韦林药物的长久应用,易使患儿的机体产生抗药性,也会对患儿的肾脏器官造成危害,同时还会引发较多的毒副作用,所以临床治疗效果欠佳。
该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热毒宁治疗的研究组患儿,其发热、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临床症状的缓解和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应用利巴韦林治疗的参照组患儿,同时,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少且只有较为轻微的口干、恶心现象,所以热毒宁对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是安全的,并可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此外,研究组患儿治疗结果痊愈21 例,显效33 例,其总有效率(91.53%)明显高于参照组(72.88%),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相对于利巴韦林,热毒宁应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且不明显,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研究结果与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结果差异性不大[5],具有研究和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热毒宁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1]韩志刚.46 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J].药物与人,2014,27(5):12.
[2]陈琴.利巴韦林滴鼻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1):36-37.
[3]肖华庆.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43-44.
[4]李新平.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4):1825-1826.
[5]程爱萍.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