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例耳鼻喉住院患者焦虑状态调查及护理策略

2014-12-09时松月

中外医疗 2014年31期
关键词:耳鼻喉医护人员问卷

时松月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河南南阳 473058

耳鼻喉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该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和痛苦,且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很多的患者都产生了焦虑状态[1]。医护人员在给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辅导,这是耳鼻喉患者康复的关键。收集自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该院进行手术的95 例耳鼻喉住院患者的资料,并对他们进行焦虑状态问卷调查(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同时因人而异制定了相应的护理策略,为耳鼻喉临床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了相应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在该院进行手术的95 例耳鼻喉住院患者的资料,将他们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2 例,女性患者43 例,年龄在56~78 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9.6±4.2 岁。其中慢性咽炎患者有48例(50.53%),鼻息肉患者有28 例(29.47%),鼻窦炎患者有12 例(12.63%),中耳炎患者有7 例(7.37%)。对照组为随机选择的45例正常人,其中男性27 例,女性18 例,年龄在62~8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5±5.8)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结果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一般情况的比较[n(%)]

1.2 病例入选标准

①所有的耳鼻喉病例都经过临床及病理学的检查进行确诊的住院患者;②全部的耳鼻喉住院患者的意识都是清楚的;③全部的耳鼻喉住院患者在进行调查问卷时都签署过知情同意书的[2]。

1.3 调查方法

对耳鼻喉住院患者采取问卷调查法,采用焦虑状态调查问卷(STAI)对其进行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以考察耳鼻喉住院患者的心理焦虑状态为出发点,在耳鼻喉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同意后,由医护人员统一发放调查问卷并对其做出解释说明,然后让患者进行自主填写;如患者没有书写能力,则医护人员对患者采取询问式的调查,由医护人员将患者的回答记录在问卷上,问卷填完后当场回收。该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140 份,回收率达100%。

STAI 是由两个分量表组成的,分别为状态焦虑问卷(S-AI)和特质焦虑问卷(T-AI),每个问卷各有20 项题目内容。具体内容见表2所示。

表2 STAI 分量表

S-AI 问卷是1~20 项,一半的项目是来描述负情绪的,一半的项目是来描述正情绪的。该部分的问卷主要是用来评定人在当下或是最近一段时间内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或感受,主要是用于评价在应激情况下的情绪状态[3]。T-A 问卷是21~40 项,其中有11 项是来描述负情绪的,9 项是来描述正情绪的,主要是用于评定人们在日常的情绪状态。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观察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焦虑状态调查问卷评分情况比较,结果见表3所示。

表3 观察组S-AI 与T-AI 量表评分(±s)

表3 观察组S-AI 与T-AI 量表评分(±s)

注:男性与女性比较,*P<0.01。

项目男性(52 例)女性(43 例)t 值S-AI 评分T-AI 评分(45.2±1.89)*(45.5±1.58)*29.3±1.81 28.3±1.49 7.623 8.591

②对照组男性与女性焦虑状态调查问卷评分情况比较,结果见表4所示。

表4 对照组S-AI 与T-AI 量表评分(±s)

表4 对照组S-AI 与T-AI 量表评分(±s)

注:男性与女性焦虑状态的比较,*P>0.05。

项目男性(27 例)女性(18 例)t 值S-AI 评分T-AI 评分(27.2±3.58)*(26.5±2.38)*26.8±3.42 26.8±1.89 2.546 2.362

③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虑状态调查问卷评分情况的比较,结果见表5所示。

表5 观察组与对照组S-AI、T-AI 比较(±s)

表5 观察组与对照组S-AI、T-AI 比较(±s)

注:与对照组焦虑状态的比较,*P<0.01。

项目观察组(95 例)对照组(45 例)t 值S-AI 评分T-AI 评分(46.2±1.92)*(45.8±1.78)*27.2±1.83 26.9±2.24 6.795 7.032

3 讨论

从该次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耳鼻喉科患者的焦虑程度跟性别相关,这与男性经常外出、工作压力大有关系[4]。根据工作经验和临床工作总结,发现耳鼻喉患者产生焦虑状态的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种:①人们不重视耳鼻喉疾病,患者的情况大都不怎么好,发病时间比较长,因为耳鼻喉发病时人们常误认为感冒或者是热伤风,等过两三年后才去就诊,这时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了,患者从心理上感觉病情会恶化,所以会出现复杂的心理状态;②耳鼻喉疾病的病理过程比较复杂,涉及的器官也比较多,共涉及到听觉、发音、嗅觉3 个器官和双耳、双鼻、咽喉五条通道[5],并且疾病的发展变化比较快,会出现一些突然失聪、发音困难、疼痛或呼吸不畅等严重症状,严重者会影响到日常的生活质量,患者的心理上会出现不平和的状态,在治疗过程中求快;③在耳鼻喉疾病的检查过程中可能会使得患者出现一些恶心和疼痛等不愉快的情况,从而造成患者出现心理情绪变化比较大,有抵制检查的焦虑情绪[6]。

研究表明,对有焦虑心理的耳鼻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对治疗不再抱有抵触情绪,可以使治疗顺利进行,因此根据对患者的焦虑状态调查表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他们的康复和治愈有重要的作用[7]。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①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医护人员要对耳鼻喉患者充满足够的尊重和关爱,从心理上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只有这样才可以对患者的真实病情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让患者有饱满和配合的情绪进行手术治疗[8]。然后再进一步观察患者的言行,从患者的角度去体会患者的内心世界,尊重和保护患者的隐私;②从耳鼻喉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进行护理。耳鼻喉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后会产生极大的焦虑心理,害怕进行手术,同时又希望结果是错误的,心理比较矛盾,情绪波动比较大,经常会主动向医护人员询问病情[9]。面对这样的患者,应该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适应疾病、树立信心。同时鼓励患者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减少担忧,并对疾病的治疗结果有更深入的了解。该组95 例患者的焦虑状态通过有效的心理辅导,都能接受自己的病情和配合治疗;③耳鼻喉患者睡眠不好是最常见的症状,担心预后是睡眠不好造成的主要原因[10]。该组95 例患者中大多数精神不好,睡眠不佳,丧失治疗的信心,甚至拒绝治疗。对于这些患者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做好心理分析,同时安排术后康复的患者与这些患者进行对话,增强他们的信心,帮助患者接受治疗、促进康复[11];④治疗费用也是患者产生焦虑状态的主要原因。一般患者会担心治疗费用会造成家庭的经济负担,针对这样的患者,家属要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教育,要给他们治疗的信心,多陪伴他们,使患者打消焦虑、配合治疗[12];⑤出院指导。加强营养,适当活动,及时复诊,定期进行复检。

综上所述,焦虑状态是耳鼻喉患者在面对疾病时产生的主要心理状态之一。因此,针对患者的焦虑心理,医护人员应该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策略来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宗嘉伟.耳鼻喉科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4):273-274.

[2]陈苏琴.浅谈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1,24(1 中旬刊):194.

[3]何国平,霍芝美,何娟娟,等.循证护理在75 例耳鼻喉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14,38(6):575-576.

[4]黄巧玲.耳鼻喉住院患者67 例焦虑状态调查及护理策略[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1):97-98.

[5]龚明杰,张磊.120 例老年耳鼻喉患者治疗心理状态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5):2875-2876.

[6]瞿秋中,潘雪迎.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2(29):160-161.

[7]陈秋鸿,林丽芳,陈燕红.浅谈耳鼻喉专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8(14):38.

[8]刘荣惠.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临床效果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1):101-102.

[9]黄晓芳.108 例耳鼻喉患者心理护理路径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1):154.

[10]刘雪莲,黎红珍,刘秀金,等.特发性突聋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1):1768-1769.

[11]李玉红,徐凤梅,葛文艳,等.耳鼻喉门诊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中国处方药,2014,12(1):120.

[12]黄秋平.耳鼻喉科门诊患者有创性治疗的护理干预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2):135-136.

猜你喜欢

耳鼻喉医护人员问卷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投稿须知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投稿须知
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探讨
问卷网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系统在小儿耳鼻喉手术中的应用
【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