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家宴席往事

2014-12-09刘维芳

烹调知识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主人家红白碗筷

湖 北 刘维芳/文

在我的老家,每一户人家里凡遇生日、嫁娶、婚丧、建新房等红白之事,大多要庆祝一番。对于乡村宴席的记忆,更多的是些感动的场面,身处宴席当中,常被纯朴热情的民风所感染。

只要谁家里要办红白之事,整个村子的人几乎都行动起来了。一般在主人正式办宴席的前两三天,乡里乡亲就来帮忙做准备工作了。大家一起帮忙将邻里乡亲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搬到主人家,有时令蔬菜的还免费送上,供大家食用。男人们来了帮着搭棚子、支桌子,杀鸡宰猪、招呼客人、宴席上帮忙传菜;女人们来了,择菜切菜、烧水做饭、收拾碗筷,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叽叽喳喳,偶尔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倒成了乡村宴席上的一景。这群宴席上打杂的人,一般是所有的客人都吃完了,他们才能抽空吃点东西。到了晚上,主人家的地方不够住,亲戚们通常被安顿在邻居家住下。庄户人就是这样,一家的事常常当成大家的事来办。

老家的宴席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也有很多讲究的。首先“礼簿先生”得会写毛笔字,因为记账得用毛笔,账簿虽然是一般的书写本,但记录方式还得是竖着记录,不像现在我们写字都是横着写一排。凡来客人,不仅要俸上茶水,还要点烟,送礼后还要俸上一包香烟,以视对客人的感谢。乡村的宴席不像城里,人多不说,而且得摆上好几趟。所以帮忙打杂的人分工都很明确,各自负责各自区域的碗筷收、摆、传菜等,虽然人们穿梭来往,但却井然有序,一点都不混乱。在宴席正式开始的时候,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年人,还要在宴席上代主人说上一番客气话,感谢大家的光顾和帮忙,倘若遇上参加的是白事宴席,孝子不仅要叩头跪拜,参加宴席的人此时也得全部起身,相互表示尊重。

乡村的宴席吃的就是“讲究”。先上的一定是几道凉菜,然后就是正菜,就是所谓的“九大碗”,全部是荤菜,也是乡村的特色菜,那滋味叫一个美啊。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乡村宴席,它不仅纯朴,更彰显了浓浓的睦邻友好之情。在这个人情日渐淡漠的时候,我总会想起乡村宴席,这样的亲情胜过任何排场和山珍海味。人总是这样,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记忆总是伴随着成长,成长可以抹掉内心一些最原始的东西”。对农村宴席热闹和喜庆的眷恋,这般情节,我想自己怕是毕生不会忘却了。

猜你喜欢

主人家红白碗筷
勤快狗和懒惰猫
好桶与破桶
摆放碗筷
碗筷
老师,请给我一次机会
老师,请给我一次机会
红白皆喜
郁金香花瓣
如此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