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2014-12-09鲍锋
□鲍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多个代表团参加审议。他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了党的作风建设问题,引起全党高度重视。
习近平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看上去这是习近平一个普通的即席讲话,仔细研读,内涵博大精深,体现了习近平一贯的治国理念。工作作风就是党风,党风不正,执政党就会失去根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就会名存实亡。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将作风建设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十八届一中全会结束中央新领导班子集体亮相时,习近平的讲话举世瞩目。他没有振臂呐喊,铿锵激昂,而是语气谦和,表情平近。其中一句“打铁需要本身硬”,出口成钉,掷地有声,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将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
一年多的执政实践,让人民领略了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的平民情怀。七位常委,就有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王岐山四位常委当过知青,下过乡,种过地,吃过苦,了解基层,作风更务实,更善于倾听“民间疾苦声”。这种经历和政治素养必将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执政方式和政策导向。这让我联想到习近平最近到兰考县考察。到了农民家里,先进厨房,揭开锅盖,看看农民每天吃什么。不了解农民疾苦,基本情况都不清楚,谈党和政府的关怀,谈“三个自信”,有效果吗?不转变工作作风,还是旧路子,领导未到,踩点先行。领导人走预定路线和精选的地点,拍电视的外景都布置好了,被访对象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都作了演练。听官员汇报工作,多半是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故事,形势大好,不是小好,这种考察,对普通百姓有什么意义?
习近平强调党的作风建设,与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反“四风”的要求一脉相承,既高屋建瓴,又接地气,暖民心。
转变作风,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出表率。中国共产党是有着八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领导重任。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更是先锋队的领头羊,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必须更过硬。要求党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当前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见贤思齐、奋发向上,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转变作风,就要动真格。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史无前例。一年多时间里,苍蝇老虎一起打,20多位省部级官员落马。不管职务多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受到惩处,此举深得党心民心。党的许多好作风回来了,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中国梦的美好前景。反腐倡廉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只有对腐败零容忍,才能永保党的青春。
转变作风,必须持之以恒。要发扬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要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踏石留印的功夫。要把转变作风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让群众看到变化,让百姓得到实惠,使人民群众与党成为鱼水关系。
转变作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今年的全国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人们听到了许多新鲜的词句,耳目一新。诸如“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绝不能让贫困代代相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等等。代表们给予5 0多次掌声,微博论坛上“点赞”声一片。中央领导作风的转变正是全党作风转变的一个缩影。但作风建设任重道远,没有止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