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南—南”合作共赢新模式
2014-12-08程炼
程炼
最近, “金砖国家”——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的第六次金砖国家峰会上达成协议,创建“新开发银行”,同时宣布 “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组建及影响
根据协议,新开发银行的目标是资助“金砖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初始资本金为500亿美元,由5个发起国平均分摊,未来将增至1000亿美元。应急储备安排的初始规模为1000亿美元,各方承诺出资额分别为:中国410亿美元,俄罗斯、巴西、印度各180亿美元,南非50亿美元。
应急储备资金将用于防范各国的短期资本流动压力,加强全球金融稳定的资金互助机制,方式是在有关“金砖国家”出现国际收支困难时,其他成员国通过货币互换向其提供资金支持。应急储备安排中各成员国的投票权与承诺出资额挂钩,除设立5%基本投票权平均分给“金砖国家”外,剩余95%投票权按承诺出资额成比例分配。综合计算,中国投票权为39.95%,巴西、俄罗斯、印度各为18.10%,南非为5.75%。
新开发银行总部设在中国上海,同时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设立非洲区域中心。新开发银行行长任期5年,采取轮值方式,首任的行长、理事长、董事长分别来自印度、俄罗斯、巴西,预计新开发银行将于2016年正式运营。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成立迅速在全球产生巨大影响。一是“金砖国家”覆盖了全球40%的人口和20%的GDP,其越来越紧密的合作构成国际经济与政治格局中一股重要力量。一方面,“金砖国家”的合作意愿超过彼此间在社会经济层面的差异和观点分歧,并且“金砖国家”领导人有强大的执行力推进其实现共同目标;另一方面,新开发银行为“金砖国家”间的合作提供了具有约束力的实施机制,对“金砖国家”的长期合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是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立是发展中经济体内部“南-南”经济合作的必然选择。发展中经济体间快速发展的经济合作迫切需要大量金融资源给予支持,而目前商业性金融机构和世界银行等国际开发机构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所以发展中经济体开始建立自己的区域性金融合作机构,致力于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将成为促进发展中经济体贸易和投资合作的重要力量。
三是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有助于推动建立公平平等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并以此推动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尽管“金砖国家”的经济总量占全球21.25%,过去10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但与之不相匹配的是,“金砖国家”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话语权不足。当前国际经济与金融格局是以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基础,更多的是代表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和意识形态,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成立将有助于促进国际金融组织的多元化发展,推动建立更为公正平等的国际经济金融新秩序。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前景
新开发银行的成立对“金砖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乃至整个发展中国家都是重大事件,笔者对其发展前景有五点思考。
一是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规模相对有限。从注册资本看,世界银行的注册资本为2230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的注册资本为1620亿美元,相比之下,目前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初始注册资本仅为500亿美元,还受制于平均分摊的原则和成员国财政状况的差异,未来大幅增加资本金面临较大困难。从运营规模看,新开发银行预期每年提供340亿美元的贷款,而世界银行在2013年的贷款规模是526亿美元,上述数字反映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还不足以在全球与区域性金融开发机构中占据优势位置。
二是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应着重推动现有国际金融组织的开放与透明化,是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间有很强的互补性和相当大的合作空间。
三是“金砖国家”在新开发银行运营中协调一致是其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希望通过其推动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和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印度、巴西和南非希望通过其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实现更好的贸易合作;俄罗斯看重通过其巩固与新兴市场经济体间的合作关系,获取更大的外交空间。如何在新开发银行运营中保持目标和程序的稳定性,使其不受成员国利益分歧的干扰,是重要的政治与技术问题。
四是新开发银行运营需要在政治目標与经济效益间取得恰当平衡。新开发银行能为那些难以从现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发展项目提供新的潜在融资渠道,这是发展中国家对其建立寄予的厚望。但如何控制融资项目的质量和贷款安全性是关键问题。新开发银行需要谨慎选择资助对象、项目类型和贷款标准,在尽可能地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求、获得广泛政治支持的同时,保证贷款的安全和经营的可持续性。
五是要处理好与现有国际金融合作组织及各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关系。新开发银行的优势是创立者的坚定意愿和更为灵活、新颖的经营理念,不足之处是缺乏经验。新开发银行在初创阶段,一方面可与拉丁美洲发展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其他区域性开发银行合作;另一方面可与各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合作,这些类型的合作常常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使自身利用有限的资金在特定区域获得更好的资助效果和影响力。
中国的立场与策略
在“金砖国家”中,中国正扮演着枢纽角色。中国的经济总量约是其他“金砖国家”总和的1.5倍,在各国经济增长率都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由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使得“金砖国家”在2011年后仍保持6.5%的增长率,中国对“金砖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我国在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立场和策略,笔者认为有三大问题值得思考。
第一,我国参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目标是确定我国立场和策略的基本前提。我国在新开发银行建设和运营上的目标或国家利益诉求牵涉多个方面,包括提高我国的区域政治与经济影响力,创造有利的区域经济环境与产业布局,促进我国过剩生产能力的利用,推动我国企业与金融机构“走出去”,促进人民币境外使用等,需要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将上述目标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具体措施联系起来,并由中央确定其层次与权重关系,从而为相关政策设定坐标。
第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与运营的利益协调问题。我国需要采取灵活手段,在国内与国际目标、经济与政治目标间保持平衡,淡化其政治色彩与控制权,突出其国际性、多元化与商业运作的特征。
第三,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与成员扩大问题。新开发银行可通过发行债券、吸收存款、特别基金等渠道获得资金,还可通过与私营部门合作(PPP模式)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样化。根据协议,新开发银行在未来会允许其他国家加入,但“金砖国家”在银行资本中所占份额不低于55%。为扩展我国参与国际金融活动的渠道,需要寻找不影响银行资本权益的灵活合作方式,在达到“广交朋友”目的的同时采取“多条腿走路”,参与建立更多的区域性金融开发平台并促成其密切合作。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与国际经济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