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14-12-08孙秀君
孙秀君
(唐山学院 环境与化学工程系,河北 唐山063000)
1 引言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学生考研的必考科目,该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具备大气污染控制及其治理等方面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为培养目标,在环境工程专业学科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主要讲述燃烧与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颗粒物控制原理及技术以及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技术。该课程具有内容繁杂、理论抽象、技术更新较快等特点,并且该课程理论授课学时较少,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深入浅出的讲述各个重要知识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尽可能地掌握必要的大气污染控制原理及技术,就成为该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唐山学院作为地方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主要在市政污染治理单位、环保工程公司、工矿企业从事环境管理、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调试、维护以及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等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政产学研合作将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以及生产服务统一于一个过程当中,通过合作培养模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又可以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应定性为“应用型”和“工程型”,结合唐山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项目及《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契机,就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体现学科前沿内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郝吉明、马广大主编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学习内容包括大气污染气象学、大气扩散模式、颗粒污染物和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气体等气态污染物质的处理原理及工艺设备等。其中颗粒物与气态污染物去除机理部分与《环境工程原理》中分离工程部分内容重合,大气扩散模式等内容与《环境影响评价中》污染物扩散模式相重合,结合唐山学院理论授课48学时的要求,需要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协调各课程之间的关系,避免学时浪费。
另外,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法律法规等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大气污染控制的热点在不断转换,应用技术更新更快[1],教材更新速度却相对较慢,这就造成教材上部分内容不能够与时俱进,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理论授课时要依据教材内容又不能单纯的局限于教材,要及时关注学科前沿内容并适时的引入课堂教学中去,做到理论与前沿相对接,提升教学效果。最新版本的《注册环保工程师》教材作为环境工程专业最高级别的执业职格考试用书,具有学科知识全面、技术前沿突出等特点,并且将环境工程相关的最新版本技术规范、法律法规集中到一起,可以有效、全面地补充教材内容,将《注册环保工程师》教材作为该门课程的参考教材,还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做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3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 仿真软件、PPT、网络等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净化设备具有工艺复杂、原理抽象难懂等特点,利用仿真软件可以很好的演示工艺过程及设备原理,利用ppt软件可以有效地将企业中各种工程实例的具体应用直观的展现出来,多媒体手段具有信息量大、内容生动形象等特点,并且具有科技前沿性,可以较好地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但也存在授课速度快、难点分析不透彻等缺点,而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正好能解决这一缺点,授课中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可以使教师充分把握授课节奏,深入剖析教学难点,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3.2 互动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入课堂
互动式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2]。互动式教学由于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呼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案例讨论,气氛变得活跃,师生间的距离得以拉近,从而有利于教学双方最佳状态的发挥,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
3.3 借鉴CDIO 工程教育理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此,借鉴“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教学方法,采用“做中学”的方式[3],通过专业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课程设计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利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将课堂知识与工程实际应用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4]。
4 优化考核评价方式,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考核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应改革传统的以“记忆为主”的知识性考核方式转为以“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性考核方式。
4.1 把考试考核贯穿于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将根据具体的授课进度及授课内容采用课上随机小测试、提问、互动等形式,课下针对大气污染的热点问题进行现场调研,“找源头、析原因、思对策”,最后以书面报告、现场汇报的形式展现出来。
4.2 期末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在期末的考核过程中,除了闭卷的试题考核外,适当加入开卷考试(综述、调查分析报告)、面试(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前沿)等考核环节。闭卷试题包括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应用等相关试题,需要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保证理论的充分掌握;而开卷考试在学期期中进行,主要是针对实际工程案例给出3~4个题目,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其中的一个,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现场调研后以综述或者调查分析报告的形式完成;面试环节采用学生抽签形式随机答题,题目涵盖工程实际、科学前沿等相关内容。
4.3 对成绩的最终组成进行改革
加大平时成绩比重,不在以期末分数的论高低,考核评定方式为:出勤、课内讨论发言、作业等占20%,开卷考试占20%,期末闭卷考试占20%,面试占20%,实验占20%,通过多种形式来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再为了考试而学习,给学生全面展示、发展、超越、创新的空间和机会,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5 结语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6]。该课程知识点多,具有多学科集成、内容更新快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日益凸显的大气污染问题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法律法规等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大气污染控制的热点在不断转换,应用技术更新更快[5]。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积极的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等,实践证明,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在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刘恩栋,夏世斌,杨红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8(4):35~37.
[2]任晓莉,郝瑞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9(3):68~70.
[3]陈胜文,倪 芳,马长文.基于CDIO 理念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123~124.
[4]李章良,陈 菁,张 瑛.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4):96~97.
[5]肖细元.《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方法创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2),163~167.
[6]孙学习,凡广生,岳福兴,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州大学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