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与中日关系
2014-12-08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朱 锋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3年12月26日“悍然参拜”供奉有13位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死的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韩国的强烈谴责和不满,美国也难得地对安倍的参拜举动表示“失望”,认为此举有可能升级日本与邻国业已存在的紧张关系。从东亚区域安全态势来看,一个对自己的右翼意识形态越发不予掩饰的安倍,一个公然挑战战后“历史问题”底线的安倍,一个罔顾亚洲国家感受的安倍,一个不断试图炒作和利用所谓“中国威胁”为自己内政外交服务的安倍,不仅成为东亚地区安全的“麻烦制造者”,也变成了中日关系紧张和冲突的“危机肇事者”。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客观上使得中日关系的未来变得更加不安和沉重。
安倍此次参拜靖国神社,在性质和动机上比战后日本历次首相参拜都更为恶劣。首先,以往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都刻意强调并非以“公职”身份、而是以“私人”身份参拜,以便冲淡日本政府首脑参拜靖国神社的政治含义,但安倍此次参拜不仅堂而皇之地以首相身份参拜,而且刻意强调要向“亡灵”汇报第二届安倍内阁的工作,把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当成了自己“精神述职”和表达政治决心的地方。这是公然要从日本国家政治的角度全面洗去靖国神社的争议性,漂白二战前和二战期间日本战犯的战争责任。其次,以往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都是选择在神社传统的春祭、秋祭、或者是每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的战败日(又称“终战日”),安倍此次刻意选择12月26日自己出任首相一周年的日子参拜靖国神社,就是想突出在参拜问题上的“自由选择”权利,蔑视国际社会以往总是盯着春祭、秋祭以及日本投降日这三个日子警示日本首相不要参拜的惯例,将靖国神社参拜的传统仪式化,变成其个人信念需要的“政治个性化”。第三,以往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之后,至少口头要表达对二战期间给亚洲受害国民众造成侵略伤害的反思,但此次安倍参拜之后,除了一味替自己辩护,丝毫不提对二战受害国民众的歉意,想造成靖国神社参拜和迄今没有真正解决的“历史问题”完全脱钩的事实。中国、韩国等国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行为所展示出的日本极端右翼思想和由此可能引发的日本军国主义复辟的批判和警惕,是必要的和公正的。
然而,在目前日本国内政治大背景下,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所引发的国际批评声浪,并不足以阻挡其今后继续参拜的步伐。日本民众多数对安倍的参拜表示认同和支持。根据日本雅虎网2013年12月26日统计,支持安倍参拜的民众高达84.1%。日本《产经新闻》调查,支持安倍参拜的民众也达到75%。日本放送协会(NHK)的调查普遍认为比较公正。2014年1月6日的NHK调查显示,虽然不少日本民众担心参拜引起国际批评,但支持安倍参拜的日本民众的比例也高达70%以上。另外有75%的受访者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和韩国要批评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只要在参拜问题上日本多数民众支持安倍,安倍就不会放弃参拜靖国神社这一可以在国内为自己提升形象和博取民众好感的机会。
其次,从参选自民党总裁时的竞选承诺到上任后抹杀侵略历史的右翼言论,公开参拜靖国神社是安倍实现日本彻底摆脱战后体制束缚、重新夺回“强大国家”地位的政治蓝图的“助推剂”,更是安倍存心通过“对抗”所谓中、韩两国打压、决心像小泉纯一郎那样通过显示自己的“不屈意志”进行日本国内政治动员的“王牌”。正是基于这一原因,中国和韩国对安倍参拜问题越是施压,安倍政府越是要坚持参拜和在领土争议、历史问题和靖国神社参拜问题上的对抗路线。日中关系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对立状态,只要不失控,安倍就会始终从这一紧张关系中“榨取”实现修宪、扩军和备战等诸多目标的国内政治资源。
说到底,阻止安倍极端右翼思想助推未来日本外交和防务不确定性升高的责任,并不仅仅落在中国和韩国。警惕和预防日本否定侵略历史的言论和行动转变为东亚军事冲突新的导火线的责任,同样也属于整个地区、更属于整个国际社会。中国此时此地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味地将靖国神社参拜问题引发的愤怒和情绪,仅仅局限在中日之间;同样,也没有必要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错误行为做出过度的解读和采取过度的反应。中国政府和人民需要相信,安倍目前在战败问题上开历史倒车、企图为日本战败历史“正名”和想要抹杀军国主义罪恶的言行,必定会引起国际社会的警觉和反弹。如果中国的反应单纯跟着安倍“舞动”,不仅可能正中安倍下怀,更可能在实际效果上适得其反。
中国的对策是逐步淡化还是进一步穷追猛打?是渐渐地宁人息事还是抓住时机、积极应对?
首先,不能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所做的批评和反击简单地由中国来“大包大揽”。中国可以在政治和道义上强烈谴责安倍的靖国神社参拜举动,但在策略上不能一味依靠媒体“猛打猛攻”。不管中国怎么谴责安倍、不管中国怎么放狠话,中国单独可以让安倍放弃靖国神社参拜的可能性不大。相反,中国的反应越是激烈、越是“把话说绝”,安倍政府的国内政治支持率可能越高。要防止将靖国神社参拜问题一味地变成中国情绪性地故意“矮化”日本的问题,也要注意不要动不动用“上纲上线”方式来宣泄情绪,更要避免认为靖国神社参拜问题只是简单的中日关系问题。
其次,要将安倍政府和日本分开、将日本右翼思想和言行同日本社会分开、将日本的未来同日本民众分开。我们可以在言辞上打压安倍和安倍政府,但防止在钓鱼岛领土争端上出现中日军事冲突,冷静、务实地管控正在变得更加危险的中日危机,仍然是我们处理对日关系的“重中之重”。
再次,该是中国认真、冷静和深入分析我们面临的“日本挑战”的时候了。从中长期看,日本究竟会对中国构成什么样的威胁,日本的威胁能力建设会如何发展,日本今后的战略转型会出现什么样的中长期态势?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有清晰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安倍政府正在推动日本进入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战略转型时代。对日本的未来,我们不要简单地下结论。对日本的未来,不能只是草率地认为需要丢掉幻想、准备打仗。中国外交要有信心和战略定力。可以肯定的是,今天中日之间的冲突已经越来越演变为两国国民意志和两国战略力量之间的较量。中日战略性碰撞和角力的时代可能刚刚开始。千万不能忽视中日竞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日本是近代以来给中国造成伤痛最深的国家,对于这样一个战略对手,中国人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小觑”。中国朝野一定要避免用简单化的思维定式和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轻易地在对日政策上下结论。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参拜靖国神社又一次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但安倍的靖国神社参拜,也给中国带来了近年来亚洲地缘政治中难得的战略机遇。首先,安倍的靖国神社参拜转移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实施的“进取型战略”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国面临的地缘战略压力。其次,安倍的靖国神社参拜凸显了亚太安全秩序转型的复杂性,放大了日本因素的挑战性,激发了区域和世界对日本战略动向的警惕。这些变化,有可能为中国改善周边外交局势提供新的战略空间。第三,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所遭遇的一次重大挫折。奥巴马政府一直希望说服韩国软化强硬的对日政策,进一步提升美国主导的亚太同盟体系在牵制中国、维护美国战略影响和战略行动能力上的地位和作用。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坐实了韩国朴槿惠政府对日强硬政策的合理性,疏远了韩日政治关系,再度搁浅了韩日防务和军事交流。美日韩三边同盟协作经历安倍的靖国神社参拜,变得越来越难以成型。
我们必须敏锐地意识到,在未来地区安全局势互动过程中,安倍的靖国神社参拜对中国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但也有客观积极的一面。倘若安倍继续参拜下去,日本的右翼民族主义就会日益膨胀,日本因素所引起的国际关注就会增大,日本就会一定程度上去扮演替中国“挨砖”的角色。即便日本修宪、扩军和备战的势头值得中国高度警觉,但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将使得中美日的三边互动变得更加微妙和具有动态性。中美日三边关系在战略上变化的可能性不存在,但在外交姿态和外交关系上仍然有调整的空间。真正要管住“人来疯”的安倍、真正想要实现对日本右倾化道路的某种遏制,就必须使得美国意识到管制安倍右翼政治与防务战略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