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S模式的监视与通信功能
2014-12-07李正勇
李正勇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绵阳 621000)
浅谈S模式的监视与通信功能
李正勇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绵阳 621000)
随着航空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S模式二次雷达正逐步取代传统的A/C模式二次雷达,成为主流的空中交通管制设备。本文就S模式的监视功能和通信功能进行探讨。
S模式 询问 监视 通信A/B
近年来空中交通密度日增、航路拥挤、航站区工作量过重,各种干扰问题更趋严重。在英国对现有SSR系统的研究表明,随着飞机数量的持续增加,时间不同步和信号混淆问题已成为ATC系统中使用SSR的限制因素。为抑制应答路径的干扰,模式A和模式C图表提取器需要多个同步应答来识别飞机的存在。在美国,一些机场繁忙时刻经常会遭遇饱和情况,使航管监视变得很糟糕[1]。
英美各国针对现有二次雷达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对飞机进行单独询问,使应答可相互隔离,以此改进和提高空中交通管制能力。该方案的实施,S模式应运而生。
1 S模式简介
1.1 概述
S模式是在传统A/C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采用询问应答协同工作方式,但调制方式采用DPSK调制,与A/C模式不同。S模式二次监视雷达系统包括具有S模式能力的询问机和应答机,ICAO为每架飞机(应答机)分配了唯一地址(24位地址),询问机可对飞机进行全呼询问和选址询问。询问信号格式如图1所示,应答信号格式如图2所示。
图1中P1、P2脉冲为同步脉冲,P5为询问旁瓣抑制脉冲,P6为信息脉冲,询问码速4MHz。P6信息位长56位或者112位;56位时为短格式询问,主要用于监视询问;112位时为长格式询问,除监视询问外,还具有数据链通信功能。
图2中应答脉冲采用脉位调制,码速1MHz。前4个脉冲为同步脉冲,后面为56个或112个脉冲信息;56个应答信息,称为短格式应答;112个应答信息,称为长格式应答。
1.2 S模式主要特点
(1)兼容性强。S模式二次雷达系统采用1030MHz频率询问,1090MHz频率应答,与传统A/C模式的工作频率相同。该系统不仅具有S模式功能,同时兼容A/C模式功能。在S模式询问应答中,包含A/C模式的相关信息。
(2)干扰小。S模式询问,其同步头P1、P2抑制应答机进行A/C模式应答。选址询问时,只有对应地址的飞机进行应答,减少多个飞机同时应答对空间造成干扰。
(3)定位精度高。S模式询问采用单脉冲技术,可单独对特定飞机进行询问,解决相邻目标的应答干扰问题。提高探测概率,减小误码率,目标定位精度高。
(4)抗干扰能力强。S模式采用了DPSK调制和CRC校验和纠错的方式,抗干扰能力强。
(5)数据链通信能力。除监视功能外,S模式还具有数据链通信功能。可实现地-空之间通信,传送气象信息、交通信息等。在密集飞行区域,数据链通信可帮助飞机以更好的高度安全飞行,同时让飞机在更经济的航线上飞行。
1.3 S模式应用等级
S模式应用等级分为以下5级:
一级:
支持ATCRBS和S模式的监视功能。功能描述如下:
(1)A模式和C模式:A模式为身份识别,C模式为气压高度报告。
(2)ATCRBS/S模式和S模式全呼。ATCRBS/S模式为交互模式,即A/C/S全呼。当A/C/S全呼为P4长(P4宽度为1.6us)询问时,A/C模式应答机采用A/C模式应答,S模式应答机采用DF11应答;当A/C/S全呼为P4短(P4宽度为0.8us)询问时,A/C模式应答机采用A/C模式应答,S模式应答机不应答。S模式全呼采用UF11询问,DF11应答。
(3)监视高度和身份识别:监视高度采用UF4询问,DF4应答;身份识别采用UF5询问,DF5应答。
(4)锁定协议:非选择全呼锁定和多站锁定协议。
(5)基本数据链:不包括数据链路能力报告。
(6)空对空服务和断续振荡发送:空对空服务采用UF0询问,DF0应答。断续振荡发送采用约1次/秒的主动报,报文格式DF11。
二级:
除具有一级能力外,还支持以下功能:
(1)双向空对空信息交流:UF16询问,DF16应答。
(2)地对空数据上行链路,通信A:通信A采用UF20/UF21询问,询问信息中含MA(56位)字段。
(3)空对地数据下行链路,通信B:通信B采用DF20/UF21应答,应答信息中含MB(56位)字段。
(4)多站点报文协议:多站锁定协议,应答机与多站之间的基本数据通信。
(5)数据链路能力报告:报告处理BDS10寄存器内容的能力。
(6)飞机识别报告:报告处理BDS20寄存器内容的能力。
(7)TCAS/ACAS交叉链接能力。
二级S模式除具有监视能力外,还具有基本数据链通信能力。三级和三级以上只具有数据链通信能力,不具有监视能力。
三级:
除具有二级能力外,还具有上传ELM(扩展长度报文)和接收处理能力。ELM是采用通信C(UF24)发送和接收,由一串上行发射信息组成。仅在接收到发射信息中,UF24字段RC=2时才进行应答确认。
四级:
除具有三级能力外,还具有E LM下传和接收处理能力,下传ELM以通信D(DF24)发送和接收。四级允许空中向地面发送加长数据链报文,也能从地面向空中发送加长数据链报文,并发送二级S模式无法提供的空中交通服务所需要的其它报文。
五级:
除具有全ELM(四级)能力外,还支持增强性数据链协议。该级只针对应答机,允许同时与多个S模式询问机进行数据链通信,而不需要多站点配合,增大了数据链路的传输能力。因此五级S模式应答机比其它等级的应答机具有更高的最低数据链路容量。
1.4 S模式应用发展现状
1.4.1 国外应用发展现状
欧美等国的S模式二次雷达发展较为成熟,且正逐步取代传统的A/C模式二次雷达,成为主流的空中交通管制设备。其中,Raytheon、Thales、Selex、柯林斯等国外公司均能提供具有二级S模式能力及以上的询问机或应答机。
1.4.2 国内应用发展现状
图1 S模式询问格式
国内民航,各大航空公司的大型客机均已安装二级或以上S模式能力的应答机。大多数机场目前仍采用传统A/C模式二次雷达,部分预留了S模式接口,具备S模式升级能力。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少数机场正逐步推广S模式航管二次雷达的应用,但也只是S模式的一级应用。随着“十二五”空管规划的逐步实施,国内军/民航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民航运输将以年均13%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15年机队规模达到2850架,机场数量达到220个,飞行总量达1143万架次,相对2010年翻一番,S模式二次雷达系统普遍使用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图2 S模式应答格式
2 S模式监视功能
S模式监视主要应用于二次雷达监视、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多点相关监视和防撞监视系统等。
2.1 二次雷达监视
二次雷达监视是通过二次雷达询问,主动获取目标(飞机)的高度和识别代码,同时自主测量目标的方位和距离,实现对目标的监视功能。其信号格式[3][4]如图3所示。
图3 S模式二次雷达监视格式
表1 PC(协议) 字段定义
表2 RR(应答请求) 字段定义
图3中,PC字段定义见表1,RR字段定义见表2,FS字段指示目标飞行状态,DR字段指示目标的下行链路请求,AC字段为目标飞行的高度代码,ID字段为目标的识别代码,AP字段为含飞机的24位地址码的奇偶校验代码。
二次雷达采用S模式UF4进行高度询问(PC=0,RR〈16),则对应24位地址码的目标采用DF4进行高度应答,同时报告目标的飞行状态和下行链路请求状况。
二次雷达采用S模式UF5进行识别询问(PC=0,RR〈16),则对应24位地址码的目标采用DF5进行识别应答,同时报告目标的飞行状态和下行链路请求状况。
2.2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
S模式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即ADS-B中的1090ES格式,是通过接收目标发送的扩展断续振荡报文,获取目标的位置、航班号等信息,实现对目标的监视功能。其信号格式如图4所示。
图4 S模式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格式
图4中,CA字段报告目标的S模式等级能力和空中/地面状态。AA字段为飞机的24位地址,ME字段为扩展断续振荡报文,主要包括位置(经度、纬度、高度)、航班号、航速、航向等信息。DF18与DF17的差异:产生DF18扩展断续振荡报告的设备不具备应答功能。
随着S模式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的发展,向飞机提供图形化气象、地形和飞行信息(包括FIS-B信息和TIS-B信息),将会有效减少中低空冲突和天气相关事故的风险。但该监视系统基于GNSS,若GNSS因某些原因失效,将无法实现监视功能。其发展趋势将是多点相关监视。
2.3 防撞监视
S模式防撞监视,是通过发送S模式空-空监视询问,获取目标高度等信息,自主测量目标的距离,从而实现对目标的监视功能,并决定采取何种防撞策略。其信号格式如图5所示。
图5 防撞监视格式
图5中,VS字段为0时,飞机在空中;为1时,在地面。飞机不具有自动确定在地面/空中功能时,将始终报告为空中状态。SL字段指示目标的TCAS的工作灵敏度等级,RI字段指示目标的决断能力或空速。
2.4 多点相关监视
多点相关监视系统(MDS)又称ADS-X,是基于应答机的多点地面监视系统。使用多个接收器捕获应答信号并计算目标的位置,实现对目标的监视功能。重要特点是通过高刷新率来跟踪定位和识别安装非S模式应答设备、S模式应答设备的飞机以及安装车载应答设备的车辆。非S模式应答主要是指A/C等模式应答,S模式应答包括S模式的询问响应以及S模式断续振荡报文(DF11、DF17、DF18)。
S模式多点相关监视系统,不依赖于二次雷达询问机,也不受制于GNSS,只要目标发送S模式信息,就可进行定位实现监视功能。已成为A-SMGCS(高级场面活动引导与控制)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应用于场面监视和航路监视。
3 S模式通信功能
S模式数据链通信包括通信A、通信B、通信C以及通信D。通信A和通信B为标准长度数据链通信,最多可传输4段通信报文共224位信息。通信C和通信D为扩展长度数据链通信,最多可传输16段通信报文共1280位信息。
图6 S模式数据链通信流程
如图6所示,ADLP、GDLP分别为机载数据链处理器和地面数据链处理器,负责应答机与询问机之间的链路通信。通信A与通信C为上行链路通信,由询问机向应答机传送报文;通信B与通信D为下行链路通信,由应答机向询问机传送报文。
图7 S模式通信A与通信B格式
通信A与通信B属于S模式应用等级的二级,通信C属于三级,而通信D属于四级。通信A与通信B信号格式如图7所示,通信A与通信D信号格式如图8所示。
图8 S模式通信C与通信D格式
通信A采用UF=20/UF21从地面向飞机发送信息。除相应短格式(UF4/UF5)内容外,通信A还包含附加的56位MA字段。
通信B包括地面启动通信B(GICB)和空中启动通信B(AICB)。GICB为地面询问机主动要求与空中目标进行通信;而AICB为空中目标需与地面询问机通信时,先向询问机请求通信,询问机发送询问信息授权后,开始进行通信。
通信C协议使用UF24的两个控制字段NC和RC。NC传送段号,RC标识传送报文为首段、中间段还是末段。MC字段为通信报文,一个上行链路报文最大为16段,两个连续通信C报文之间的最短时间为50微秒。
通信D协议使用DF24的两个控制字段ND和KE。ND传送段号,标识下行链路发送段的编号。MD字段为通信报文,一个下行链路报文最多为16段。下行链路只能由询问机授权后才发送,通信报文包含于通信D应答中。
4 S模式监视与通信功能在二次雷达中的应用
比较图3和图7、图8,S模式通信A与通信B只是在S模式监视中增加了MA字段或MB字段,即通信A字段或通信B字段。通信C与通信D仅具有通信功能,不具有监视功能。本节仅对通信A与通信B在二次雷达中的监视与通信应用展开讨论。
4.1 通信A
通信A最大可链接4个通信段,数据容量可达224位。通信A询问,DI=1/7时,SD字段最后3位为LAS子段;该子段用来向目标指明为首段、第二段、第三段(如果使用)或最后一段。每个通信A询问都必须从目标得到一个应答,否则传感器(询问机)会重复询问。当目标接收到首段、中间段和末段,表明接收到完整的通信A报文,通信A功能完成。在目标对询问机的应答响应(UF20询问,对应DF4应答;UF21询问,对应DF5应答)中,报告其高度或识别代码,以及飞行状态等信息,同时实现了监视功能。
4.2 通信B
在下行通信B报文中,最多由4个通信段组成。在首个通信MB字段中,前两位为LBS子段[5],用于指示通信为单段、两段、3段或4段L。
通信B包括通信B启动、通信B报文传输和通信B关闭。当询问机接收到所有MB报文段后,表明通信结束,通信B功能完成。
在目标与询问机通信过程中,采用DF20/21格式进行通信传输。在DF20格式中,传输MB报文,同时报告目标高度和飞行状态等信息;在DF21格式中,传输MB报文,同时报告目标识别代码和飞行状态等信息。即在进行通信B的过程中,同时实现了监视功能。
5 结语
当前S模式系统数据链最高已达5级,ICAO已明确将S模式地-空数据链作为通信的一种方式,S模式数据链通信是二次雷达发展的必然趋势。
欧美发达国家的S模式二次雷达应用比较普及,大多数地面二次雷达已实现组网,基本能实现全空域覆盖。
我国传统的A/C模式二次雷达居多,S模式二次雷达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少数机场使用一级S模式二次雷达。为充分发挥S模式的特点,适应“十二五”空管发展的需求,可考虑首先在国内各干线机场配置二级S模式二次雷达,实现单雷达站的S模式监视和通信功能;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开展S模式局部区域组网,逐步实现S模式二次雷达对全空域的覆盖。
[1]Michael C.Stevens.Secondary Surveillance Radar[M].1988.
[2]黎廷璋.空中交通管制应答机[M].国防工业出版社,1992.
[3]RTCA/DO-181D Minmum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ir Traffic Control Radar Beacon System/Mode Select(ATCRBS/MODE S)Airborne Equipment[S].October 2,2008.
[4]MH/T4010—2006空中交通管制二次监视雷达设备技术规范[S].2006.
[5]ICAO ANNEX 10 Aeronautical Telecommunications VOLUME III-Communication Systems [S]July 2002.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助,项目编号:2010DFB13010。
李正勇,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航管二次雷达、西方敌我识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