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时代,电信运营商的困惑
2014-12-06王建宙
移动时代,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正在成为人们的生活本身。今天,全球移动电话总数已经超过70亿部,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人们正在期待移动通信新的发展与可能。
《移动时代生存》以作者亲身经历与体会为基础,结合严肃的思考,讲述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中国电信行业发展的台前幕后,描绘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的机会,思考在手机时代人们应该如何调整自己,并展望未来的信息产业发展蓝图。
王建宙
《移动时代生存》
推荐指数:★★★★★
作者:王建宙
出版:中信出版社
王建宙
浙江省杭州市人,拥有浙江大学工学硕士和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
曾任杭州市电信局局长,浙江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邮电部计划建设司司长,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司长,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2012年退休。
2008年担任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联席主席。2010年,被国际电信联盟授予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奖。2011年,被全球移動通信协会授予GSMA主席奖。
电信运营商曾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梦寐以求。但是当移动互联网排山倒海到来的时候,电信运营商却感到很多困惑。
第一,当数据流量爆炸般增长的时候,运营商的收入并没有以同样的速度来增长。我们的资本开支越来越大,但是没有得到很多的收入。第二,微信、微博,这些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开始替代了短信、语音的业务。这个给运营商带来一些困惑。
其实我觉得这些困惑都不是最主要的。首先,运营商的收入增长面临转型:从话音转到数据,从1G转到4G,这个速度会越来越快。2G已经搞了20年了,4G是去年12月开通的,现在我们好多省4G的流量已经超过了3G的流量,有的省已经超过了2G的数据流量。所以随着数据的流量越来越大,我相信运营商的收入是完全可以转型的,这是我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微博、微信可以替代短信和话音,但是这种替代不是毁灭性的,不是颠覆性的。目前用户的短信大概减少25%,话音也不再增长了,但是流量在增长,流量的增幅大大超过了它所造成的短信和话音量的减少。我觉得与其说微博、微信在和我们竞争,不如说我们是互补,大家都是可以达到共赢目标的。
其实大家最难受的是行业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电信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经历了从电报到电话、从商务电话到住宅电话、从固定电话到移动电话的变化,在这些变化当中,行业的生态系统没有变,电信运营商始终是整个价值链的中心环节。网络上所有的内容提供商都要通过运营商,通过我们的同意它才能进来,我们帮它来管理,我们可以控制,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跟它收钱。但是这个状态到了移动互联网大规模发展以后,就变化了。这个最大的变化就是运营商不再是整个价值链的中心了,有各种各样的分法,我把它分成三个环节,在我们整个移动互联网当中。
第一个是网络连接。网络连接就好像运营商、网络设备制造商,我们提供网络,这个环节毫无疑问运营商中心环节,这个不太可能变。
第二个环节是移动设备。以前我们把电话机叫终端,它是最不起眼的设备。但是移动互联网以后,移动设备的规模越来越大,销售收入远远超过了其他设备。
第三块就是应用服务,应用服务就是我们所说的APP。我把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络,金融、游戏、地图导航等等,都可以归到应用服务当中。我觉得都跑不出这几个内容。
先说移动设备。比方说我们看到一个客户在使用iPhone手机,我们会分析说这是我们中国移动的用户在使用iPhone手机。但是苹果公司怎么分析呢?它会认为这是他们iPhone的用户在使用中国移动网络。这时候谁也说不上谁是中心,所以这时候我们就感觉到中心的地位已经被撼动了。
那么再说应用服务。移动互联网初期还是我们帮人收钱和管理,但是到后来是应用商店把这个问题改变了。当时我们非常不习惯,一个用户要买应用往往选择应用商店,他会向手机付钱。他整个交易中只是使用了我们的流量,如果他用的是Wifi那连流量都不用,这时候我们感到非常的不习惯,怎么他完成了这么大的交易,我们没有控制,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后来这种事情越来越多,人们就给它取个名字叫OTT(Over The Top)。有人把它解释成“没有经过你的手”。这个对我们的冲击是非常之大的。
第二个冲击是收钱。我原来始终认为收钱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有人说可以刷信用卡,我曾以为我们的客户是不敢用信用卡购买他所享受的电信服务的,但事实证明了我的观点是错的。首先,整个金融市场变成了金融互联网体系,所有的银行卡都已经进入互联网金融体系了,支付已经非常灵活了。第二,我们有了第三方的支付。现在付款的途径太多了,就不需要运营商来管理了。所以这些都造成了整个价值链的变化,对电信运营商来说,只有适应了价值链的变化、生态系统的变化,才有可能继续生存下去。
共鸣 王建宙博士演讲结束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大国发院MBA/EMBA(BiMBA)院长张黎作补充演讲,从营销学的角度谈了他对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挑战的理解。
张黎:我的感慨是,移动时代的生存挑战不光是对企业的,更是对每个人的。
我感觉到从个人来说我的生活方方面面都有改变,我们看到最脏的是手机,但是你最离不开的是手机。我每天出门的时候不带手机,开车开得再远也要回去拿手机。最后自己和家人的沟通都完全变了。移动互联网的改变是无限的。
同时我觉得这种改变不光是个人和企业,甚至于改变了我们的学术界。我们已经从抽样时代来到了数据时代。过去我们想知道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受,我们就会去抽样,去调研。但其中有不少问题,首先你抽样的人能不能有代表性,另外你抽到了他,他是不是能真实回答。因为人们往往说的并不是做的。我们甚至有一种联合分析法,模拟很多实际的场景来看待消费者的行为。而在这样的一个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时代,这些都不需要。
我更愿意从营销的角度看待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在中国有一个做印刷的人,全国有两台最贵的最仿真的印刷机,他有一台,他把这台给了博物馆。他希望能做这样一个业务,那就是制作一些珍贵藏品或者古书的仿真品,给企业家挂在家里。他的商业模式类似于鲜花租赁,做一个仿真品给你摆一年,一年后我换一个给你摆在家里。首先要在全国布局,找连锁加盟商,由其开拓市场然后运营。大家想想这种模式可行吗?这是完全被抛弃的一种模式,其他的不说,这么多连锁加盟怎么管理,我说你得换个互联网的思路。
大家都知道逻辑思维干的是什么,就是帮你读书。每个人都有读书的需求,但多数人看书只能看前几页。这个时候它来帮你读书,每天60秒,从社会、文化、管理、历史、政治各个领域帮你读书。我们在任何碎片时间,甚至开车的时候都可以读书,这样就聚集了大量的人在这里。接下来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它介绍文章,还有它在优酷上的视频,这些也都是免费的。再紧密的话就是我会提供很多增值服务,这是一片乐土。这跟360一样,先让你杀毒,不要钱,然后你用我的浏览器,再用搜索,一次两次你使用,就是习惯性的了。然后用了它的东西,它的一个游戏的按钮,一年带来营收是12个亿。
所以我们从规模上面来说,企业的商业模式發生了变化。以前电视台的新闻在手机上也可以看,但现在把每一段视频用很短的时间进行分割检索,比如你打“林毅夫”这三个字,所有相关的新闻里面,只要出现他的片断就给你检索出来,这是大数据。这个东西意味着什么?公司会知道曝光度,学者可以知道企业的销售情况。但这些数据需要去买,这样的话就开始了一个巨大的商业模式和空间。
大家也可以关注下终端,你会发现有无数终端,然后一个企业把无数根线连到终端。最早是电脑,然后是手机,然后是汽车,然后是家庭电视,后面是智能穿戴。下面的问题是谁能连接上最多的终端。我想这里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这只是我的想法,我是被王建宙博士激发起来的,更多的是应该由我们专家来解读。
不同角度阐释应对互联网挑战的书
《重启》
作者:米奇·乔尔
出版:中信出版社
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前行路线图。作者研究了五个重大的商业趋势,这些变化重新定义了企业和员工,触发了重启的机制。本书将指导你如何评估并抓住新的机遇,还会告诉你如何调整连接的方式以适应这个今非昔比的世界。
《跨界》
作者:腾讯科技频道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移动互联网是当前的时代趋势,已经势不可挡,物联网更是未来10年的产业趋势。移动互联网大潮正以前所未有之势席卷传统行业。在融合与碰撞之间,行业的横向整合和纵向重塑正在进行。本书为你解读当下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格局和变化趋势,助你拨云见日,把握发展机会。
《大数据:从海量到精准》
作者:李军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让读者了解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的潜在商业价值,大数据无处不在的应用,大数据对人类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大数据与个人隐私及公共安全等。同时,这本书对于公共政策、信息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也具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