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和示踪试验分析岩溶区水库渗漏条件

2014-12-06李择卫

湖南水利水电 2014年4期
关键词:素钠坝址库区

李择卫

(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 长沙市 410007)

前 言

我国西南及湖南西部地区,降雨量充足,水资源储藏丰富,但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岩溶强烈,对水利资源的开发形成了一定的制约。据初步统计,在湘西岩溶地区兴建水库达114座,但其中有75座因为岩溶渗漏问题而成为病险水库,不能正常蓄水。如花垣县的排达莲水库、龙颈坳水库、凤凰县的长潭岗水库、流堰水库,龙山县的光明水库、双潭溪水库,永顺县的杉木河水库、虹桥水库等[2]。因此,对岩溶区水库的渗漏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规划中的龙潭河水库位于湖南省龙山县沅水的二级支流、酉水的一级支流——小河中游。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62.57 km2,正常蓄水位638 m,最大坝高为58m,总库容约为498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Ⅳ等小(Ⅰ)型工程[1]。

水库位于湘西强岩溶区,岩溶强烈发育,周边落水洞、溶洞、岩溶泉井点及地下河众多,构造复杂,构成库盆的地层无相对隔水层分布。面对复杂的岩溶地质条件,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示踪试验,结合少量的钻孔勘探验证,成功论证了水库的渗漏条件,方法简单,效果良好。

1 水库基本地质条件

1.1 地形地貌

库区属低中山溶丘洼地峡谷地貌类型,河谷呈“V”字型,两岸岸坡陡峻,山顶高程多在1 000m以上,水库两岸无低于正常蓄水位638m的低矮垭口和邻谷存在,地形封闭条件较好。

小河在坝址区稍上游段分为两支,较大的一支(右支)名为狮刀河,较小的一支(左支)名为小龙河。库区右岸另有一较小支流——紫龙溪自水库中部汇入库内。小河在坝址下游约(900~1 600)m河段河水逐渐潜入地下,成为断头河。

近坝库区左岸分水岭外侧分布有洞溪湾~热活坪岩溶洼地,库区下游左岸分布有徐家沟岩溶洼地。库区左岸下游约14 km处,有乌龙山大峡谷分布,谷底为皮渡河,其源头为火烧岩地下河出口,高程440 m,水库与皮渡河之间均为具备强岩溶条件碳酸盐岩,无相对隔水层分布,因此,皮渡河构成了库区左岸的低矮邻谷,库区右岸无低矮邻谷分布。

1.2 地层岩性

库区分布的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寒武系中统光竹岭组(∈2gn):上部为深灰色薄层~中厚层条带状灰岩,下部为浅灰~灰色中厚~巨厚层状灰岩。

寒武系上统耗子沱组(∈3hz):上部为灰色、深灰色厚~巨厚层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下部以浅灰、灰白色中厚~巨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互层。

奥陶系下统(O1):为灰色中厚~厚层状灰岩、白云岩等。

构成库盆的地层中无相对隔水层分布。库区地质简图见图1。

图1 库区地质简图

1.3 地质构造

库区位于新华夏系武陵山二级隆起带的中段。岩层主要产状:N40~80°E·SE∠13~25°,总体倾向上游。库盆右岸发育F3断层,产状:N50°W·SW~NE∠80~85°,断层带宽(3~5)m,局部达 10m,充填方解石脉,沿断层带及附近分布多处落水洞。断层于库区中部与小河相交,延伸长度大于3 km,走向与坝址处小河流向基本一致。

1.4 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库区地下水类型为岩溶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洼地、漏斗、落水洞的补给,沿岩溶通道运移,以溶洞泉和地下河的形式集中排泄于地表、河床及沟谷两侧。

水库周边岩溶极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库首左岸分水岭外侧分布洞溪湾~热活坪岩溶洼地,左下游分布有徐家沟岩溶洼地,其中洞溪湾~热活坪岩溶洼成NE向延伸,与坝址区河流流向基本一致;库右岸山坡大独堡附近见有两处较大的岩溶漏头;坝址下游(900~1 600)m的河床段,河水沿岩溶通道逐渐潜入地下,成为断头河。

本工程从水库周边的地表水、泉井、地下河及消水点调查入手,通过统计岩溶泉、地下河的分布位置、高程、流量等数据,并与地下水示踪试验结合,综合分析、判断水库周边地下水与河水的补排关系、径流方向、地下水分水岭的高程等,为查明水库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提供充分的依据。

1.4.1 水文地质调查

共对库区周边的18处岩溶泉、3处地下河、3处消水点进行了调查统计,将其中流量较大的岩溶泉及消水点特征统计于表1,将地下河的特征统计于表2。

通过调查、分析,对库区周边的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特征有如下认识:

(1)近库两岸岩溶泉较发育,较大的岩溶泉出露高程自(630~648)m不等,且岩溶泉多为永久泉,出露高程均不低于泉点附近河水位,说明水库两岸地下水向小河排泄,属补给型河谷岩溶水动力类型。

表1 库区较大岩溶泉(地下河)及消水点统计表

表2 库区及外围主要地下河统计表

(2)水库范围内,在干流库尾段有H1地下河出露,在小龙河支流库尾段有W9岩溶大泉出露,出露高程均在645m以上,说明库尾地下水排泄高程不低于645m。

(3)自坝址下游1.0 km的X3消水点~下游2.1 km的上河河段漏水严重,上游河流约(1~2.5)m3/s的来水量,在该1.8 km长的河床段逐渐全部潜入地下,说明自库区下游约1.0 km以下,河水补给地下水,属排泄型岩溶水动力类型。

1.4.2 地下水示踪试验

至此,我们对现状库区周边地下水与河水的补排关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还不能全面了解地下水分水岭的高程、位置、水库蓄水后是否存在外渗通道等,通过地下水示踪试验,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

在龙潭河库区进行地下水示踪试验时,采用的示踪剂是荧光素钠,在投放点将一定量的荧光素钠投入水体中,然后在各接收点人工取水样,再送到室内进行检测。检测的仪器为瑞士Albillia公司生产的野外用荧光光度计,该仪器具有反应灵敏、检测限低等优点,对荧光素钠等的检测限达到0.02 ppb(注:1ppb=1/10亿单位)[3]。在库区共进行了4次地下水示踪试验,将试验过程及结论简述如下:

第1次:测试洞溪湾岩溶洼地X1消水点与河水的连通性。自X1消水点投入荧光素钠试剂,然后在小龙河支流中人工采集水样进行检测。检测表明,所取水样中检测出的荧光素钠浓度值与背景浓度值无明显差异,表明自洞溪湾岩溶洼地X1消水点流入地下的水流未流向库区,左岸洞溪湾岩溶洼地与小河之间存在地下水分水岭。

第2次,测试小龙河支流上游X2消水点与库区河水的连通性。自X2消水点投入荧光素钠试剂,在小龙河支流中人工采集水样进行检测。检测表明,采集水样荧光素钠浓度值较背景值有明显的上升,说明自X2消水点潜入地下的水仍然流向了库内小龙河支流中,因此,自小龙河支流上游潜入地下的水流仍向库内径流。

第3次:测试水库右岸地下水的流向。右岸的大独堡处有较大的岩溶漏斗发育,漏斗底部为落水洞,高程983m,大雨时,将荧光素钠试剂投入落水洞中,使其随水流一起流入地下,然后分别在龙潭河坝址、坝址下游700m、坝址下游1.7 km的右岸上河冲沟处人工采集水样进行检测。检测表明,坝址区及坝址下游700m处的所取水样荧光素钠浓度值明显高于背景值,并且两处同一时间所取水样的荧光素钠浓度值基本一致,而自上河冲沟所取水样的荧光素钠浓度值与背景值无明显变化。据此判断,右岸大独堡处的地下水向坝址上游的库内径流,而没有流向坝址下游右岸的上河冲沟及坝址下游。

第4次:测试河水自坝址下游潜入地下后的流向。在坝址下游1.0 km的X3消水点投入试剂,然后到坝址左下游约(14~17)km远的乌龙山大峡谷中的火烧岩、链鱼洞地下河出口取水样进行测试,检测表明,火烧岩处所取水样荧光素钠的浓度值较背景值明显上升,而链鱼洞处所取水样的荧光素钠浓度值较背景值无明显变化,表明自坝址下游潜入地下的水流,最后流向了乌龙山大峡谷处的火烧岩岩溶泉。

根据库区水文地质调查及地下水示踪试验成果,将水库区周边地下水与河水动态关系示意如图2。

2 水库渗漏条件分析

2.1 水库向左岸邻谷的渗漏分析

水库两岸为中低山,山体宽厚,地形自然封闭条件好。坝址左下游约14 km处有低矮邻谷——乌龙山大峡谷分布,示踪试验表明,坝址下游河水存在向乌龙山大峡谷的渗漏通道。因此,需论证水库蓄水后,库水是否会向左岸邻谷——乌龙山大峡谷渗漏。分析如下:

图2 库区地下水与河水动态关系示意图

左岸库尾小龙河支流左侧见W9岩溶泉出露,出露高程645.0m,流量较大,达50 L/s,属永久泉;按W9岩溶泉出露高程分析,库尾左岸地下水分水岭高程高于645m,高于正常蓄水位。另外,根据坝轴线左岸钻孔地下水位长观资料,左岸地下水位均高于河水位,地下水位坡降达到42.4%~44.5%,根据地下水位坡降趋势推断,坝址自河床向左岸延伸78 m,地下水位即可达到638m,而左岸地形分水岭距河床达570m,因此,根据左岸地下水位坡降趋势推断,坝址区左岸地下水分水岭将远高于正常蓄水位638m。

坝轴线至左岸库尾W9岩溶泉的距离约1.4 km,距离较近,山体连续,调查沿线并无较大的岩溶型态发育,因此,推测库区左岸地下水分水岭高程应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638m。由此分析,蓄水后库水向左岸邻谷产生渗漏的可能性小。

2.2 库水沿右岸F3断层及河间地块渗漏分析

从地形上看,由狮刀河、小河、上河冲沟及F3断层共同构成了一相对独立的右岸河间地块,沿F3断层带附近见多处落水洞发育,因此,库水可能沿F3断层向下游渗漏及沿右岸河间地块向下游渗漏。

2.2.1 库水沿F3断层渗漏分析

F3断层与河流相交处上游有紫龙溪支流,常年流水不断,紧邻F3断层的ZK10钻孔地下水高于河水位,示踪试验表明,F3断层附近的大独堡处落水洞处的地下水流向了库内,说明右岸河间地块近河段地下水向坝址上游河床排泄。

F3断层与下游上河冲沟交汇处高程约为640 m,交汇处冲沟中长年流水不断,且交汇处附近有W17岩溶泉出露,属永久泉,流量较大,勘察期流量达(0.3~0.5)L/s,说明 F3断层与上河冲沟交汇处地下水位高程在640m以上。

因此,沿F3断层方向(大致与坝址区河流方向平行),在上河冲沟~狮刀河之间存在地下水分水岭,且现状地下水分水岭高程应高于640m。因此,水库蓄水后,库水不会沿F3断层向下游渗漏。

2.2.2 库水沿右岸河间地块渗漏分析

根据钻孔地下水位长观资料,在坝轴线右岸,沿正常蓄水位638m高程向右岸水平延伸约133m时,即可与地下水位封闭,而F3断层与坝址区的距离约有800m,山体雄厚,据此可以判断,在右岸河间地块F3断层与坝址之间(大致与坝址区河流方向垂直),亦存在地下水分水岭,且现状地下水分水岭高程高于正常蓄水位638m。水库蓄水后,库水不会沿右岸河间地块向下游发生渗漏。

综上所述,水库地形封闭条件较好,蓄水后库水向左岸邻谷产生渗漏的可能性小,亦不会沿右岸F3断层及河间地块产生向下游岩溶渗漏,按638m正常蓄水位,水库不具备外渗条件。

3 结 论

(1)查明强岩溶地区的水库渗漏条件是建库前一项必要的工作。龙潭河库区位于强岩溶区,库盆无相对隔水层分布,岩溶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通过从泉井点、地下河、消水点调查入手,配合一定数量的地下水示踪试,结合少量的钻探工作,成功地论证了水库的渗漏条件,可为同类工程的勘察提供借鉴。

(2)自消水点或自地势较高落水洞中投入试剂,然后在多个地下水出露点取水样进行地下水示踪试验,能有效地查明地下水的径流方向。

(3)本工程地下水示踪试验采用荧光素钠,检测仪器采用野外用荧光光度计,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适于在岩溶区进行地下水示踪试验时采用。

[1]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龙潭河水库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R].2013.

[2]周如学.湘西岩溶地区水利工程坝址选择刍议[J].湖南水利水电,2010,(3):46-48.

[3]李择卫.地下水示踪试验在水库岩溶渗漏分析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13,44(增刊 1):115-116.

猜你喜欢

素钠坝址库区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浅析步亭水库坝址、坝线的方案比选
犬木塘水库工程各比选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选择
新疆北疆地区某水库坝址方案比选分析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示踪剂荧光素钠示踪剂
关于丹参素钠-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及药剂学性能评价
大西沟水库大坝设计方案综合比选分析
广东河源万绿湖库区的“双音话”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
贝前列素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