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山羊布鲁氏菌病及衣原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14-12-06蒙振亩黄白花
赵 聪 蒙振亩 覃 勇 黄白花
(百色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百色 533000)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且危害严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37种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被列为《家畜家禽防疫条例施行细则》中二类动物疫病之首[1]。近几年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得到有效控制的布病疫情在我国又有所抬头,人间布病疫情及畜间布病疫情在攀升,人间疫情最严重的一次是2011年9月,东北农业大学28名师生感染布病事件。衣原体是衣原体科衣原体属的严格的细胞内寄生微生物。根据最新研究认为衣原体属目前分为4个种,即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鹦鹉热衣原体(C. psittaci)、肺炎衣原体(C.pneumonioe)和反刍动物衣原体(C.pecorum)[2]。羊衣原体病的病原体为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osis Psittaci),又称鹦鹉热或鸟疫,感染后表现流产、结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肺炎、脑炎等。禽类和人类也有易感性。我国最早对羊衣原体的研究始于1978年,兰州兽医研究所对青海、甘肃、内蒙、西藏等地羊流产病料进行了分离、鉴定及免疫学研究(帅永玉等,1981,1982),从而揭开了羊衣原体病在我国流行的面纱[3]。病羊经粪便、尿、乳汁及流产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病原菌,污染水源饲草、饲料或厩舍等,经消化道感染健康母羊,还可随鼻分泌物、粪便排出体外,经呼吸道感染健康母羊。病羊与健康羊交配或用病公羊的精液人工授精等均可导致感染。蜱、螨等吸血昆虫叮咬也可能传播本病。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策的扶持以及市场的需求,羊肉价格始终处于攀升的态势,为百色的羊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百色市山羊的饲养量日益增多,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大。为了查明百色市羊布鲁氏菌病及衣原体病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这两种病对百色养羊业造成的损失以及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的威胁,2013年我们对百色市辖12个县(区)1732个养羊场进行了专项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被检血清:为百色市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凌云、乐业、西林、隆林8个县区76个羊场924份羊血清;采集血清的羊群均无免疫衣原体及布鲁氏菌病疫苗史。
(2)检测仪器:移液器、干净玻璃板,试管,试管架等。
(3)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抗原及阳性血清均由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批号分别为201306、201301、201301。
1.2 方法
(1)对12个县区各个羊场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及统计,内容包括饲养量、品种、2013年度是否进行过跨县境引种,以及2013年内是否因病发生过流产或死胎现象等。
(2)试验方法。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布病试管凝集试验,依据GB/T18646-2002方法进行检测。
(3)羊衣原体检测。送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
2 结果
(1)本次总共调查了12个县(区)1732个养羊场,饲养量为114234只;2013年内有9个县区的159个养羊场因病发生流产、死胎。在1732个羊场中,存栏100只以上的有431个,其中饲养黑山羊、波尔山羊、杂交山羊的分别有137个、66个、228个;在2013年年内外购种羊的羊场的有102个,占23.67%,自繁自养的有329个,占76.33%;有15个种羊场,占3.48%;发生过流产、死胎的羊场有87个,占20.18%;本次调查采样前进行过布鲁氏菌病病监测的羊场有20个,仅占4.64%,而15个种羊场没有一个进行过布鲁氏菌病检测。
详见表1。
表1 百色市各县区山羊饲养量、跨县引种及发生死胎、流产情况流行病学调查表
(2)此次共采集8个县区76个羊场924份血清样品,所有受检场在2013年内均有因病流产、死胎的现象,使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及试管凝集试验检测,未检出布鲁氏菌阳性血清,阳性率为0。
(3)将采集血清送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衣原体,检测520份血清,检出衣原体阳性血清52份,阳性率10%。在520份血清中,流产母畜血清139份,检出衣原体阳性血清14份,阳性率10.07%;种公畜血清65份,检出衣原体阳性血清9份,阳性率13.8%;假定健康母畜血清309份,检出衣原体阳性血清29份,阳性率9.45%。详见表2。
表2 百色市山羊布鲁氏菌病及衣原体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1)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百色山羊的饲养量已达到11万只以上,种羊的数量占到饲养总量的54.23%,饲养的主要品种是隆林的黑山羊、波尔山羊及经品种改良的本地杂交山羊,其中隆林黑山羊是广西地方优良品种,波尔山羊是世界知名的优良品种,70%以上的养羊场都是自繁自养。全市在2013年跨县(市)引种次数比较少,仅有的8次大部分都是在百色市范围之内,其中跨市引种的有2次(南宁马山),这减少了山羊布病从市外传入并在市内各县区之间快速传播的危险。此次监测的羊群未发现布病阳性血清,阳性率为0,表示百色市山羊的布病防控还在有效的控制范围之中,达到广西稳定控制标准要求。但是从表1发现,在2013年内,存栏100只羊以上的羊场中,外购种羊的有102个,占23.67%,这说明本地羊场间互相引种交易比较频繁,尤其是右江河谷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区,如果发生布病,疫情将很快扩散;而在431个存栏100只以上羊场中,曾进行过布病检测只有右江河谷四个县区20个的羊场,仅占的4.64%,而且15个种羊场更是没有一个进行过布鲁氏菌病检测,这说明百色市的布病监测面小,存在巨大的监测盲区。虽然每年布病等疫病的监测经费逐年提高,监测点数和样品数都在增多,也及时地发现并控制了不少的疫情,但跟当前畜禽的养殖数量及布病等人畜共患病流行严重程度相比,监测数仍然远远不够。在全国的布病及衣原体病疫情呈逐年增长、疫情地理分布呈逐年扩散的情况下,应该继续加强对布病及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长期监测工作,这样才能准确地查找传染源,随时掌握疫情动向,及时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2)在本次监测中,虽然未发现羊布病感染情况,但是羊衣原体的感染情况已经十分普遍。此次监测羊血清衣原体的总体感染率已经达到了10.00%,流产母羊与种公羊的感染率分别为10.07%与12.50%,假定健康母羊的感染率也达到9.45%;而且田阳县、乐业县、田东县的阳性率最高,这与这几个县羊群存在繁殖障碍、母羊流产率比较高是成正比的。而表1也显示,在调查的全部1732个羊场中,因病发生流产的有159个,右江河谷四县就占了一半,特别是存栏100只以上的羊场中,流产死胎场大部分都发生在右江河谷四县,这与右江河谷种羊场少,羊场间种羊交易频繁有关,而边境三县及高原山区5县发生的相对比较少,也与这些地区羊场主要以自繁自养为主相关。调查监测结果表明,目前百色市山羊流产现象比较严重,除去部分为免疫副反应引起的流产外,其他大多为羊衣原体感染引起流产,而且感染比例之高也提示了羊衣原体病在本场乃至整个百色地区有蔓延流行的风险,如果不重视,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本次没有调查监测全市所有的规模羊场,调查数据也有不完整或不准确的情况,特别是养殖户引种的情况;采血监测的数量、范围仍然不够大,存在监测漏洞。因此应扩大监测范围,对有流产的羊场增加抽检比例,规模种羊场山羊及外调种羊抽检率应达100%,不留监测死角。
(4)加强山羊引种监管,防止外疫传入。目前百色市畜禽引种进种还是处于无序化状态,养殖户没有经过申报批准就擅自跨县跨市跨省引种,甚至是从疫区引种的情况时有发生。养殖户对布病的防控意识差,引种入场后直接混养现象比较普遍,疫情隐患很大。而不经检疫的动物无序、自由地流动正是布病、衣原体等人畜共患病在我国重新流行的重要原因。2002年种牛布鲁氏菌病疫情和2004年种羊布鲁氏菌病疫情就是因为无序引种而进入广西的,2010年检出的9例布鲁氏菌病抗体阳性家畜也是畜主未经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就私自从外省引回当地[4]。2012年至2013年南宁市周边两个县区分别发生了山羊布鲁氏菌病疫区,直接原因就是养殖户违规跨省引种混群后发生疫情的[5]。因此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加强对养殖户宣传布病、衣原体等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指导养殖户依法规范引种,引种后隔离检疫合格后方可合群饲养。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强化监管,严格对各类家畜养殖场进行引种监管和日常巡查监管,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落实整改措施;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并科学处置,按规定进行科学处置,杜绝疫情扩散。人畜共患病危害严重,特别是羊布病,容易感染人,一旦引起人间疫情,社会影响大,容易造成恐慌,对养羊业也将是个沉重的打击。
[1] 崔步云.中国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与控制[J].疫病监测,2007,22(10):649.
[2] 刘振江,罗启慧.动物衣原体研究现状[J].动物医学进展,2004,25(2):29-31.
[3] 周继章,邱昌庆.我国家畜衣原体病流行状况[J].中国畜牧兽医,2007,34(7):110-112.
[4] 李军,陈哲祥,等.广西家畜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分析[J].中国人畜共患病学报,2012,28(7):754 -758.
[5] 张兵,梁勇俊.南宁市接连发送两起山羊布鲁氏菌病疫情的警示[J].广西畜牧兽医,2013,29(5):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