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实践研究
2014-12-06赵军
赵军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体育教学部 河南郑州 450000)
普通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实践研究
赵军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体育教学部 河南郑州 450000)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太极拳作为武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特点就是简单、易学、便于推广。高校是太极拳普及和推广的最好地方,大学生如何在有限的体育课堂上学好太极拳,一直是很多体育工作者研究的对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多数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对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在现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太极拳教学方法,注重科学练拳,可提高教学效果。
太极拳 二十四式太极拳 健身行为 动作教学 教学方法
太极拳运动以其优美的动作,简单易学的特点和明显健身效果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和接受。太极拳运动适合各个年龄层次,从事任何职业的人员均可以参加练习,即刻受益,且趣味性强,能提高锻炼情绪和参与意识,同时对场地和器械的要求十分简单,不需要太多物质和经济投入,易于开展和普及。本文通过对太极拳运动的主要特点、健身、健心机理的阐述,太极拳运动在大众健身和高校体育教育领域所发挥的功效进行对比,并且对两个领域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应在高校大力加强太极拳的教学及其相关活动,促进终身体育的发展,提高国民素质。
1 太极拳概述
1.1 起源及其流派
“太极”一词,源出于《易经·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即阴阳,含有至高、至极、唯一、绝对之意。太极之理即阴阳的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转化之理,太极拳以此解释拳术的刚柔、虚实、动静、开合、攻守的变化,故名太极拳。
早在20世纪30年代,经武术考据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战将河南温县陈王廷所创。陈王廷编创太极拳五路、长拳108势一路、炮捶一路,采取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中的二十九势。
陈家沟陈氏世代练习陈王廷所传拳套和推手。经五传至陈长兴(1771年—1853年)授予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799—1872年)而演变成杨式,后来派生吴氏:永年人武禹襄(1812年—1880年)得杨露禅陈氏老架之传,又得陈青萍练氏赵堡架之传,演变成武氏,后派生孙氏。这是世人熟知的五式传统太极拳套路。杨、吴、武、孙四式是直接或间接来自陈式第一路太极拳,一脉相承,历历可数。五大太极拳各有其特点,陈式太极拳缠丝旋转、顿足跳跃、松活弹抖:杨式太极拳舒展大方、中正圆满、浑厚凝重:武式太极拳起承开合、节奏清晰、法度严谨:吴式太极拳小巧玲珑、斜中寓正、“川”字步型;孙式太极拳架高步活、中正舒缓、进退相随。
1.2 二十四式太极拳简介
国家体委武术处毛伯浩、李天骥、唐豪、吴高明等专家经研究,决定以流传面和适应性最广泛的杨式太极拳为基础,按着简练明确、易练易学的原则,选择主要内容重新编排,经过反复修订,终于产生了新中国第一部由国家体育主管部门编审的统一武术教材——简化太极拳。由于拳套共有二十四个动作,故称二十四式太极拳。二十四式太极拳自1956年正式公布以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全国城乡出现了普及太极拳的热潮。目前,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国内外广泛流传,成为各国太极拳爱好者喜欢的入门教材,也对太极拳运动走向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
1.3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经长久实践证明,练习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手段。长期练习除增强体质外,还是辅助治疗高血压、溃疡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的好方法。
2 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健身行为影响
2.1 练习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的影响
呼吸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而太极拳运动中腹式呼吸是修炼身体内部气息和增强元气的主要手段。它来源于古代时期的导引术和吐纳术,与现代运动生理学观点一致,是运动时合理的呼吸方式。腹式呼吸法是在呼吸时横膈膜肌收缩,腹部随之起伏,是以膈肌活动为主的呼吸方式。它可以加大膈肌运动幅度、提高肺活量。也是这种呼吸方法才能表现出太极拳的柔、匀、细、长,在动作配合上才能协调,它在医疗保健上有重要的作用。运动中要有意识的使呼吸与动作适当配合,胸部放松,动作舒展,这样使呼吸自然,更好的加速了血液和淋巴的循环,经常打太极拳对保持肺组织的弹性、胸廓活动度、肺的通气功能及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影响。在锻炼时心情要安适,愉快,呼吸的节奏要求紧密的配合动作的节奏。因此,大学生经常参加太极拳运动,可以增加肺活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及有氧代谢运动能力,有利于全身新陈代谢的进行,而且血液中的含氧量增高,可增强各脏器的功能。
2.2 练习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运动系统的影响
在大学阶段,学生处于生理发育阶段,从肌肉到骨骼,从神经系统到内脏各个器官都需要相应的锻炼。练习太极拳运动主要是下肢运动较多,在练拳的整个过程中双腿基本都在半屈状态下运动,而且使肌肉变得更丰满、柔韧而富有弹性,同时增加腰部肌肉的力量和脊柱的灵活性和范围性,而且在增强腰部活动的同时,对肾脏起到了很好的按摩作用,有利于改善肾功能。
2.3 练习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免疫系统的影响
大学生普遍处于青年前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心理矛盾和心理压力的多发期。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指的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导致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而从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来看,对习练者要求精神和身体放松,它不同于其他竞赛运动耗能带来的紧张和疲劳,它整个身体缓慢、轻松、肢体伸展、宁神静气地做动作。从根本上缓解学习、社会、人际交往和情感所带来的压力。
2.4 练习太极拳运动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现在大学生由于紧张的学习使得他们的社交活动减少,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有可能造成心理的一些障碍和疾病。而太极拳运动作为中华武术的组成部分,它是既有自卫御敌又有强身健体、娱乐表演多种作用的体育活动。但是现代武术中太极拳运动大多是作为健身的手段,但是太极拳运动中蕴涵着很深的哲理。在原则和方法上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四两拨千斤”,但在目的上是与人为善、和平相处。通过一起运动锻炼中互相切磋,达到人际关系的调谐。而人际关系协调是使人达到内心平衡的必要条件;而且只有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己所不欲,先施于人”的道理。所以大学生在习练太极拳运动的时,可以促进个性的发展,使人变得开朗、乐观、自信心增强,在运动中互相交流思想,兴趣情感,相互了解、帮助,而且在交流中可以消除孤独感,还可以增长知识和才干。
2.5 练习太极拳运动对精神和情绪的影响
当今大学生很多因为学习紧张、情感生活和其他方面的压力过重,还有部分因为临近毕业而过早去适应这个社会提早工作的,他们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精神失常和抑郁情绪。而且太极拳运动本身的特点要求练习者必须注意力集中,精神内守,排除杂念,重视内在精神,强调意识锻炼,在习练过程中,把杂乱的思绪放入某种控制之中,进入一种似有似无的舒适、宁静的境界,这十分有利于消除人的烦恼和缓解内心的冲突,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故练后使人顿感畅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又因练拳后血气循环畅旺,精神获得愉悦和满足,这对增强精神面貌和消除抑郁情绪有着很大的作用,而且太极拳运动持久而有耐力,可以很好的增加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情绪得以有效的控制。
2.6 练习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意志品质和品德的影响
“德”乃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干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而因为在大学阶段,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还不是很成熟,容易影响自身的品德发展。太极拳,前人称之为“知觉运动”,其原因在于其锻炼是与人意念感觉分不开的。再次,太极拳运动中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其中道家的尚柔、尚自然的思想在太极拳运动中更是淋漓尽致的发挥,整个演练过程始终在追求人性的“真、善、美”境界,使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需要和动机,产生良好的价值观和是非观,使自己的个性倾向更加成熟、更加稳重,所以当代大学生练习太极拳运动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和加强个人的自身品德。
3 结论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两者缺一不可。而太极拳是以练气、练心、精心、修身、健体为指导思想的运动,大学生通过太极拳运动的锻炼可以加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锻炼神经系统,提高器官功能,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而且对心理调节也是有很好的作用,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心理方面不是很成熟,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而太极拳可以有效的降低抑郁的负面情绪,减少心理压力,调整到一种平和的心理状态,锻炼意志,加强个人品德,提高个人素质修养。同时,培养正确的与人相处的原则与修养、改善人际关系,因此,太极拳运动可以使大学生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的更好的面对学习、生活以及更好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1]王勇.浅析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动作记忆[J].华章,2007(5):67
[2]李铁.高校开展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健身行为影响的研究[J].华章,2007(8):182.
[3]杨万程,杨玉荣.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研究[J].新校园(学习),2012(11):22.
[4]潜沉香,杨锋,李庆友.传统与现代健身运动——太极拳与健美操的对比[J].四川体育科学,2004(3):116-118.
[5]张志成.太极拳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5):142.
[6]杨祥全.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1):63-66.
G852
A
2095-2813(2014)12(b)-02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