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效应”在高职羽毛球队建设中的应用研究①
2014-12-06钱锋
钱锋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鲶鱼效应”在高职羽毛球队建设中的应用研究①
钱锋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鲶鱼效应”在管理、经济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研究的新焦点。该文在厘清“鲶鱼效应”概念、分析高职羽毛球队及其队员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鲶鱼效应”在高职羽毛球队建设中的应用策略。“鲶鱼效应”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名词,近年来逐渐被引入教育领域,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在部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已有一定的成果,但在体育训练研究中却鲜有涉及。该文通过结合笔者自身带队训练实践,在厘清“鲶鱼效应”概念、分析高职羽毛球队及其队员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鲶鱼效应在高职羽毛球队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鲶鱼效应 高职 羽毛球队 研究
“鲶鱼效应”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名词,近年来逐渐被引入教育领域,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在部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已有一定的成果,但在体育训练研究中却鲜有涉及。本文通过结合笔者自身带队训练实践,在厘清“鲶鱼效应”概念、分析高职羽毛球队及其队员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鲶鱼效应在高职羽毛球队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1 “鲶鱼效应”概念及其在管理学中的表现
“鲶鱼效应”来自于一个经典的管理学故事,大意是在运送沙丁鱼的长途过程中,为防止生性懒惰、不好运动的沙丁鱼死亡,在鱼槽中放一些鲶鱼,因为怕被鲶鱼吃掉,沙丁鱼便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达到保鲜目的,提高存活率。其所蕴含的道理即为,在固定不变的环境中,通过竞争者的中途介入,增加群体的活力,实现被对手激活的目的。
在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鲶鱼效应”的表现尤为突出。当组织存在效率低下、内部人浮于事等问题时,通过组织内部挖掘或从组织外部引入“鲶鱼”,来带动、刺激和激励组织成员,能够促使组织内部形成人人向上、比学赶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一般而言,“鲶鱼”需要符合个人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较高的个人感召力、积极主动等特点,善于将压力传递给他人,起到带头带动作用。
2 高职羽毛球队的特点
在羽毛球运动训练队的实训管理中,需要根据球队及其队员的特点来进行训练和管理,以达到因材施教、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多数院校设有专门的球馆场地,但训练的场地设施等条件有限
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状况相对较好,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课外活动的需要。但也有许多高职院校相对落后,缺乏专门的羽毛球馆,平时的教学、课外活动和运动训练均在综合性球馆中进行;又或者虽然有专门的羽毛球场馆,但因挪作他用而无法保证羽毛球队正常的训练场地供给。
2.2 学校提倡运动锻炼,支持校园竞技体育,但训练时间得不到保障
近现代矿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经常与城市规划建设、工业旅游等一并推进,为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自2003年11月就颁布了一系列专门的法规政策,对近现代矿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工作进行指导。迄今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规划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无锡建议》《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等法规政策均涉及矿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注] 孟佳、聂武钢:《工业遗产与法律保护》,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第30、98页。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在校园内积极倡导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但是羽毛球队员作为一名学生,其首要任务仍是学习和就业,短暂的在校时间加上繁重的课业压力,很多时候还会因故取消训练计划。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训练计划也就无法按质按量完成。
2.3 入选队员虽经选拔,但缺乏正规训练
入选球队的队员,通常是教练员在羽毛球课堂上挑选出来,或是经过校园海选选出来的,在球技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却很少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教练员在组建好球队后,往往需要从头开始进行启蒙训练,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体能、技术、战术等的训练,从而导致很多教练员筋疲力尽、收效甚微。
2.4 学生锻炼积极性高,但训练主动性不够、自律性不高
参加球队的队员多是自主报名,对羽毛球运动具有较高的兴趣爱好。但许多队员空有一腔热血,不仅缺乏学习主动性,还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自律意识较差,这种特点往往会辐射到球队的运动训练过程中。面对艰苦、枯燥的反复训练,缺乏主动性以及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耐力,容易在半途打退堂鼓,或者敷衍应付了事。
2.5 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自信心不足
高职学生大都成绩不够理想,加上在中小学时期缺乏他人的关注和重视,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高、自信心不足。在羽毛球训练中,面对挫折与困难,往往自暴自弃,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身能力有限,而缺乏反思提高的能力与勇气。
3 “鲶鱼效应”在高校羽毛球队建设中的作用
3.1 培养“鲶鱼”型队员,造就核心骨干队员
羽毛球队的建设不仅依赖于团队的整体进步,在组织协调、训练、成绩的获得等方面尤其依赖于核心骨干队员的发挥与表现。对于一个球队来说,核心骨干队员不仅需要有高水平的球技,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自己冲刺成绩的同时带动其他队员。这样的队员往往就是整个团队里的“鲶鱼”。因此,“鲶鱼效应”在助推整个球队积极向上的同时,也完成了“鲶鱼”的自我实现,为球队贡献了核心骨干人才。
3.2 激发队员的潜能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他们在学业上遭受挫折,却好胜心强;缺乏自律,却能自我激励;感性居上,却也能自我反省。对于高职羽毛球队的队员来说也是如此,他们的潜能是无限的,等待着教练员去发掘、激发。这就需要教练员适时地通过外因的刺激来带动整个内在潜能的释放。“鲶鱼效应”拥有众多的潜能激发成功案例。在球队中引入鲶鱼型队员,可以在球队内部产生一定的催化作用,使队员在竞争的压力下,不断地学习、比较、分析和反思以提高自身的球技水平,并影响全队的进步,给整个队伍带来能量释放的连锁反应。
3.3 形成良好的激励与竞争氛围,提升球队整体实力
高职羽毛球队中的部分队员之所以变得越来越消极怠慢,主要是因为所处的环境没有给他们造成危机感。鲶鱼型队员凭其突出的个人素质和良好的行为表现,他的出现必将打破现有的环境,使其他球员感觉到危机感和紧迫感,形成压力。在这种压力的影响下,将促使其他队员从一成不变、一团和气的球队生活中嗅觉到竞争的气味,激发斗志,不断积极进取。
3.4 “鲶鱼效应”在高校羽毛球队有效应用的策略
3.4.1 选择适宜的“鲶鱼”遴选方式
在具体引进措施方面,一方面可以从学校层面入手,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羽毛球特长生报考。特别要重视与有优异羽毛球运动成绩的中学或少体校联系,建立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培养基地,为招生工作提供后备人才库。同时,关注有潜力的年轻人才,努力吸收那些在省内外中学生羽毛球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与校外羽毛球俱乐部对接,邀请他们定期来学校交流,或者组织队员参加校外各类羽毛球比赛,让队员感到山外有山的压力。
除此之外,从内部挖掘也不失为一种方法。教练员可以通过内部挖掘,重点培养,将那些有潜力的优秀“沙丁鱼”提升为“鲶鱼”,并对这些潜在的“鲶鱼”给予高度信任、尊重和肯定,使其起到带头作用。由于教练员与这些老队员之间彼此熟悉,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已经建立起一种默契而稳固的关系,因此,培养内部队员成为“鲶鱼”对于促进羽毛球队人力资源的长期开发与发展是十分有效的。
3.4.2 树立“鲶鱼”标杆,营造团队氛围
在高职羽毛球队中,教练员首先应该充分肯定鲶鱼型队员。通过在队内树立“鲶鱼”标杆,积极倡导鲶鱼型队员身上的优点,引导其成为全队学习、努力的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作用。这样,“鲶鱼”因为感受到了肯定与重视,便会越游越欢,而“沙丁鱼”们在接受了这种正面的观念后也会在“鲶鱼”的引领和驱赶下,慢慢成长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沙丁鱼”,甚至是“鲶鱼”。
除此之外,教练员要自己率先做一条“鲶鱼”。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如果教练员本身缺乏激情,不在状态,那么队员必然上行下效,缺乏主动性。而如果教练员自己是一条朝气蓬勃的“鲶鱼”,不断创新开拓,与时俱进,避免过于安逸、保守喜旧、懒惰成性,就能对整个球队产生积极影响,调动整个球队的活力,使其产生欣欣向荣的景象。
3.4.3 摆正位置,科学处理“鲶鱼”与“沙丁鱼”的关系
在羽毛球队建设中,一方面,要防止“鲶鱼”被数量众多的“沙丁鱼群”同化;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过分依赖鲶鱼型队员。因此,教练员要充分意识到科学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鲶鱼”因其特有的优势,在羽毛球队处于核心、有利的地位,而“沙丁鱼”作为大众,对球队的整体建设和后备人才水平影响关键。教练员要注意到这些因素,在队内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使“鲶鱼”与“沙丁鱼”之间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风气。既要重点培养鲶鱼型人才,使其成为球队主力队员,并在整个球队中发挥巨大的“鲶鱼带动效应”,同时又要关注沙丁鱼型队员的培养与发展,帮助他们看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鼓励其虚心向“鲶鱼”学习,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自我,以寻求更大的发展与进步,并努力成为“鲶鱼”。
4 结语
高职羽毛球队在运用鲶鱼效应时,应认真结合球队实际情况,仔细分析,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鲶鱼”遴选方式,并处理好“鲶鱼”之间、“鲶鱼”与“沙丁鱼”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训练环境。
[1]段长波,苏文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报,2003,37(4):159-160.
[2]聂贵洪.鲶鱼效应与人力资源管理[J].企业活力,2008(8):60-61.
[3]吴砚峰.基于鲶鱼效应的高职课堂教学改革[J].广西轻工业,2011 (12):130-131.
[4]周文亮,李维.试析鲶鱼效应运用中对“鲶鱼”的管理[J].管理视野(上半月),2006(7):168.
G847
A
2095-2813(2014)11(b)-0241-02
钱锋(1985—),男,浙江杭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