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体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研究*

2014-12-06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竞技公平

安 宏

(周口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体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研究*

安 宏

(周口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以资源配置理论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资源的配置现状、成因及其发展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遵循资源配置的自然规律是前提、以资源配置的社会规则为导向、实施体育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以计划机制为主向以市场机制为主的体育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实现从粗放型到集约式的体育资源配置方法,改革和完善举国体制。

和谐社会;体育资源;资源配置;公平;效率

体育资源的合理、公正地配置,是实现体育公平,促进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体育的全民性和公益性决定了体育资源配置必须优先坚持公平性原则,它要求我们在配置体育资源时必须兼顾城市和农村、市民和农民、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汉族和少数民族、健全人和残疾人等不同地区、群体对体育的需求,且“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社会处于公平、公正中,人人都能享有参加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的权利。本文对和谐社会下体育资源的配置现状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我国体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相关定义释义

1.1 资源与体育资源

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的总称。在这些要素中,人是最核心的要素,对于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1]。其中体育资源是发展体育的物质凭借和促进我国体育不断进步的源泉。资源可划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有学者认为体育资源是指一个社会用于体育活动,以扩大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和提高运动水平在物质、资本、人力、时间和信息方面的投入[2]。

1.2 资源配置理论

资源配置分为两个层次。较高层次是指资源如何分配于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生产单位,其合理性反映在如何使每一种资源能够有效地配置于最适宜的使用方面。较低层次是指在资源分配为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生产单位、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如何组织并利用这些资源,其合理性反映于如何有效的利用它们,使之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3]。使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优化是资源配置的目标,体育资源的有限性、地域差异性等特性决定了必须对资源进行人为的配置,并且应以公平性和高效率为前提。

2 我国体育资源配置中公平与效率低下的表现

2.1 体育资源长期存在紧缺性和浪费现象

从经济学角度进行思考,资源越稀缺,就越应该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以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在体育资源的使用和配置中却出现了一种极不平衡的的现象,尽管我国体育资源严重紧缺,但是大量的浪费现象却严重存在。究其原因不仅有对体育资源管理的疏漏,还包括对现有的体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不够、方法不对,这些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体育资源的使用、共享和配置。

体育资源的稀缺性和浪费现象反映出我国体育资源总体配置的低效率和不公平。从“金牌战略”角度而言:有研究表明,在90年代的三届奥运会和两届全运会上,C类地区(比赛金牌、奖牌、得分排名后十位的省区市)耗用了相应的11.4%的运动员,14.4%的优秀运动队总经费,15.1%的训练竞赛总经费,却平均只获得了2.9%的金牌和6.1%的奖牌,对奥运争光计划贡献不足5%[4],从全民体育发展的角度来说,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体育资源,还暴露出对于竞技体育的投入过大而忽视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公平问题。

2.2 体育资源结构配置不合理

系统论指出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合理即产生1+1>2的效果,反之,则会出现效率和效益低下的后果。我国体育资源的结构配置一直以来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矛盾加深

竞技体育的目标是发展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群众体育则以增强人民体质为目的,二者相辅相成,本不应存在冲突和矛盾的。然而在举国体制的影响下,我国为了提升竞技体育实力实行“赶超战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体育资源集中在竞技体育中,而对群众体育的投入甚少。随着群众体育的衰微,竞技体育也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2.2 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投入比不合理

奥运会是竞技比赛的最高盛典,金奖牌的多寡是评价一个国家竞技体育实力的关键要素,我国的大部分资源投入到竞技体育中的奥运项目上,出现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的体育资源配置严重的不合理和不均衡。因此,我国奥运项目发展迅速,而非奥项目则发展缓慢。

2.2.3 后备人才培养与高水平运动队的不合理

我国竞技体育培养模式一直是以三级训练体制为基础,省市体校一直给国家队输送优秀的体育人才。由于过度将资源倾入一线运动队,对各省市地区的后备人才培养的体育资源投入甚少,导致运动员、教练员训练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严重断层现象。体育资源配置在后备人才培养与高水平运动队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我国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2.4 城乡之间的体育资源差距大

我国地域辽阔,我国城乡之间的体育资源配置差距大,城市地区优越的条件使得人力、物力和财力都优于偏远的乡村,许多偏僻的农村甚至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更何谈建造体育设施、体育消费等。可见,这种明显的城市优势现象已导致城乡体育资源的结构严重失调。总之,我国地域和城乡之间体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尤为严重。

3 影响我国体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低下的原因

3.1 体育资源的配置方式

资源配置的方式有计划配置、市场配置和两者结合的方式。长期以来,我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配置体育资源。随着改革的深入,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已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由于体育资源的特殊性,许多体育资源仍然需要依靠行政方式进行配置。

3.2 体育资源的配置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就形成了以“粗放型”方法来配置体育资源,主要表现在只注重投入和扩大规模,而不计效益,因此严重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当前,我国的体育资源处于低使用率、低综合利用率、低分配效率、低流转率和低再生能力。

3.3 体育资源配置中的政府职能

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程度仍然还处在较低水平,多年来,都是以行政手段管理体育,以计划手段配置资源,不仅没有体育出和谐社会下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高效率,还呈现出严重失衡的现象。在举国体制的管理下,竞技体育各方面投入比例远远超过了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许多竞技体育的资源处于闲置状态,与社会体育的共享率低。

4 实现体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原则

由于资源紧缺和浪费现象并存,总量配置和结构配置的矛盾突出,而社会对体育资源的需求却与日俱增,如何确保体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高效率,以资源配置论为基础,结合当期的问题所在,提出了相应的基本原则。

4.1 遵循资源配置的自然规律是前提

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最本质的客观联系,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应该掌握资源发展的方向。在体育资源中,自然环境和条件为体育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例如水上项目的水面、滑雪项目的雪场等。由于自然资源具有稳定性和历史继承性的特征,对它的利用需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开发,从而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服务。水资源和雪资源都是在特有的环境和地区才有,因此,遵循自然规律是资源配置过程中应该遵守的首要准则。

4.2 以资源配置的社会规则为导向

我还有许许多多没办完的事在等着我呢,如果这样无谓地牺牲了,那也未免太便宜这个狗日的社会了。我他妈的不能一死了之。我拒绝死亡,起码现在。

资源配置的社会规则包括自由配置、争夺配置、统筹配置和交换配置。自由配置即人类可以自由地不受限制的获取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争夺配置是靠武力获取资源,是引发战争的根源;统筹配置是在整体利益的立场上,全面考虑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筹划最合理的分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其基本形式是计划管理;交换配置是建立在资源所有权受到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地互通有无来实现资源转移、占有和消费[5]。这些配置的社会规则一直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每个规则都有利有弊,体育资源作为资源的一类,合理运用上述规则有效置资源,必定能实现坚持体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同时,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4.3 实施体育资源的循环利用

我国的竞技体育训练场地通常在运动员训练后就处于关闭状态,许多花大量资金建构的比赛场地也在赛事结束后经常处于闲置状态。要解决体育资源的紧缺性等一系列问题,加大其循环利用率是重要举措。例如在体育设施资源上,一个体育场就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用于居民健身、学校体育课和运动训练,也就意味着该资源在居民、学生和运动员三个群体间流动。一直以来,由于我国社会各系统之间存在封闭性等原因,这种体育设施资源的流动多处于停滞状态[6]。对现有的体育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不仅有利于缓解资源的供需平衡,还能减小资源浪费和缩减不公平的差距。

5 实现体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5.1 实现以计划机制为主向以市场机制为主的体育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实现由计划向市场配置方式转变是实现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的第一步。由于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之间对利益的竞争、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来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7],对体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极有效率且充满活力。然而市场机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例如其利润最大化使得无盈利的体育设施无法获得体育资源的投入,造成严重的不平等现象。所以,在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方式转变的同时,也应以计划机制作为间接的宏观调控手段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5.2 实现从粗放型到集约式的体育资源配置方法

5.3 改革和完善举国体制

“人口多、底子薄、资源不丰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这种现实条件下发展竞技体育,优化资源配置显得尤为重要。举国体制在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路程上功不可没,具有政府管理型体制、重大项目管理体制和具有资源集中投入的基本特点,在新的体育发展战略过程中应合理利用[8]。鲍明晓认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育战略体制,所谓的新型体育战略体制就是以国家任务和大众体育利益为最高目标,以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为核心,形成政府、社会、个人三位一体,财政和市场双轮驱动的体育事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9]。找到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方式是关键,通过这种方式来整合社会、市场力量,为我国体育事业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提供合理、有效的制度保障。改革、完善旧的体育战略体制来为我国的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服务,体现和谐社会下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需要长期有效的规划和调整。

[1] 汝宜红.资源管理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2]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3] 宋全征.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 张春合,翟奕轩.对我国竞技体育投入现状的反思[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03):35-39

[5] 孙文琦.体育投入理论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6):12-15

[6] 杨桦,陈宁,郝勤,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演进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03):1-7

[7] 陈勇军.不同经济模式下体育资源德配置方式及评价[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6

[8] 谢英.21世纪初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4):11-14

[9] 鲍明晓.短缺经济中的竞技体育资源配置[J].安徽师大学报,1993(1):34-38

ResearchonFairnessandEfficiencyofSportsResource
Alloc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ConstructingtheHarmoniousSociety

AN H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466001,China)

Based on resource allocation theory,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situation,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resource allocation in our country by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data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It propos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llowing the natural law is a prerequisite for social rules to guid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implement the recycling of sports resources. The aim is to achieve the change of planned mechanism to market-based mechanism, extensive to intensive sports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to reform and improve the whole nation system.

harmonious society;sports resources;resources allocation;fairness;efficiency

2014-01-15

安宏(1979-)男,汉族,甘肃天水人,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2BTY051)

G80

A

1007-323X(2014)02-0027-03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竞技公平
公平对抗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历史财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以苏宁云商为例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笨柴兄弟
必须公平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