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体育比较视角下大学体育教育发展趋势研究*

2014-12-06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西大学体育

周 鹏

(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中西体育比较视角下大学体育教育发展趋势研究*

周 鹏

(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大学体育教育是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不断推进体育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能够对当前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是立足于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具有十分广泛而又深刻的实践意义。基于中西体育比较的视角,以文明基础不同、适应人群不同、道德取向不同、精神取向不同四个维度分析中西体育的差异性,并研究中西体育的趋同性,最终探索出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人文性、终身化、文化本位的发展趋势。

中西体育比较;大学体育教育;发展趋势

中西方不同的发展历史与文化渊源导致了其社会形态与价值观念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形成了社会内部各要素发展状态的特殊性。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植根于本地特殊的文化体系中,必然具有自身独特的方面,同时人类出于对真理追求的共同理想,以及体育本身的发展规律促使中西方的体育文化具有殊途同归之处。大学体育是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与载体,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栋梁,办好大学体育教育是社会的责任,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体育与一定国家或一定场域内体育文化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是微观与宏观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可以是目标与途径的关系。因此,比较中西方体育的差异性与趋同性,探寻内隐于大学体育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十分有价值的。

1 中西体育的差异性分析

1.1 中西体育的文明基础的差异性

传统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中国的传统体育,也可以说,农耕经济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体育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对于适应自身及所喜爱体育类型与项目的选择。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依靠良好的山水环境与肥沃的土壤,农业逐步成为了推动文明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优越的农耕环境也促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生产力发展方式的主要地位。在这片土地上,人们不需要过多的与外界进行交易与交流,不依赖于市场的平台满足生活的需求,相反的,一个安逸的、平和的环境更适宜人们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促使人们对于非竞争性与低冒险性价值观的追求。受到人们价值观的影响,竞技运动在传统体育中所在地位及影响力不足,强调个人的修身养性,提倡通过个人运动能够身体康健,最终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种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体育形式具有保健的性质,更多是通过与自然的亲近获得良好的身心体验,在整个体育中所占比重较大。“其典型项目是导引、气功、武术、太极拳等,这些项目在强化与优化人体的生命功能方面有独特的价值。”[1]

西方体育虽没有中国体育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但却刺激了以自由、平等为主的新观念的产生。受到地域狭小的限制,西方文化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各地的文化传播的速度较快,相互之间的作用促使文化不断的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海洋文化。为了促进生产的发展,在自然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西方人必须依靠科技的发展、频繁的海外殖民活动、繁华的商业贸易,这就促使西方体育必须以强健的体魄、拼搏的精神、执着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为宗旨与原则,强调人是宇宙的主宰,人与自然是处于对立的状态,人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征服自然,勇于冒险与开拓。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西方体育成为人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而在项目选择上,更加倾向于田径、体育、游泳等竞技项目,充分体现了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西方文明特点。

1.2 中西体育的适用对象的差异性

受到道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延年益寿、追求长生不老的观念深入人心,上至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都在追逐着养生之道,其途径五花八门,包括用药材、深山隐居生活等,也包括体育这种形式。因此,在浓重的养生氛围下,较为清静、舒缓的运动形式盛行,老年人群更加投其所好,却不为青年人群所欢迎。

西方体育具有竞技色彩,讲究群体性与团队精神,寻求趣味与刺激,并在体育比赛中分出强弱胜败,更具有快节奏、高强度的特点,符合青少年人群的心理特点。西方体育所提倡的体育精神也与其体育项目要求高体能、良好身体素养相匹配,尤其是由此而产生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所提倡的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也要求现代体育是在青年人群良好的身体素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反映了西方体育的宗旨与特点,也符合青年人群的意愿。

1.3 中西方体育的道德取向不同

从历史发展角度讲,中国是一个标榜着道德伦理观念的东方大国,从古至今从未忽视道德性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力,这也赋予了社会内的各要素的道德特性,体育也不例外。道德性是中国传统体育的主要特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并把体育视为一种传播与内化这种伦理道德的工具。早在先秦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非常注重伦理道德,并作为国家统治与人们生活的宗旨,儒家思想得以确立之后,三纲五常等伦理观念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思想,体育活动也不禁受此思想的影响,在诸多方面体现了“仁、义、礼、智、信”等观念。这样既能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也能够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体育活动的本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体育活动更多的强调的是胜负关系与优胜劣败,但从道德修养角度看,体育活动参与者必须恪守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秉承长幼有序的原则,提倡所谓的“君子之争”,这就赋予了体育活动更大的道德要求,淡化了体育本身的竞争意识,赋予了体育活动表演与娱乐性质。

“西方竞技运动强调竞争条件、规则的平等,‘费厄泼赖’、‘诚实游戏’的原则是竞技运动的灵魂。由之决定,竞技运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比赛。”[2]受到西方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自由、公平、公正的理念深入人心,这对于体育竞技中秉承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大有裨益。在体育活动的本质上,宣扬了体育激烈竞争的特点,通过赛场上全力以赴的表现,赢得对手的尊重,增加彼此的友谊,诠释了新时代体育活动的真谛。在体育活动的规则上,讲究公平、公正,排斥作弊与非正常的竞争手段,真正的将体育活动作为在平等条件与规则下的,对参与者体能与技能的考验,并在体育活动中将自觉的遵守比赛规则内化为公民的道德品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1.4 中西体育的精神取向不同

中国体育的精神取向符合社会对于“自然”、“和谐”追捧的价值追求。在天人合一观念的指导下,人被划为宇宙的一部分,并且反对人与自然的对立与抗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尤其是人必须顺应自然,符合自然对于人的规约。这就促使中国体育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取向。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中国许多体育项目都以形神统一、身心和谐为技术要领,在追求人与自然统一,人际之间统一的基础上,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并以此奠定了中国体育的精神取向。

西方体育在精神取向上更加强调竞争与优胜劣汰,更加注重把数量化的统计方式应用在体育活动中,这源自于工业革命快速发展与工具理性主义在西方社会的确立,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富有活力,发端于古希腊时期的体育形态至此又更加凸显了顽强拼搏的精神与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强调勇于向自然挑战,勇于与他人竞争,注重人的身体能力与公平、公正的体育道德素养。在西方体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奥林匹克精神则是西方体育精神取向的最好诠释,“更快、更高、更强”体现了其富有竞争意味的勇敢、无谓、顽强的精神,“自由、公平、公正”体现了其活动过程中的基本道德素养,两者有机的结合便成为了西方体育精神要旨。

2 中西体育的趋同性分析

中西体育孕育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产生了不同的内容与形式,也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归纳而言便是文明基础不同、适应人群不同、道德取向不同、精神取向不同,诸多的差异性呈现出中西体育不同的特色。但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西文化在相互开放,并日益走向融合。

中国体育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具有封闭性、道德性与民族性的特点。西方体育则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程发展的,适应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形态,具有竞技性、普遍性的特点。两个具有较大差异性的中西体育文化在步入近代社会之后便逐步消除了障碍,世界体育文化开启了融合之路。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具有各自的好坏之处,在不断的融合之中必定是不断的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国近代史的到来宣告闭关锁国的时代已成过去,中国传统体育逐渐融入了西方体育文化。实际上,中国近代体育史即是中国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如中国体育引进了西方的诸多竞技项目,注入了新的气息与活力,丰富了中国体育的形式,另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也充满了现代精神,填充了新的体育理念,逐步的融入到世界体育浪潮中。西方殖民统治打开中国大门的同时,也逐步吸取了中国传统而又古老的体育文化,尤其是对其观念与形式的了解,极大吸引了西方人的注意,“伦理道德观、健康长寿观、自然养生观、形神相关论、动静相关论、人天相关观等构成的整体体育观也被西方体育不同程度地接受”,[3]西方人在强调竞技体育之余也逐步融入了中国的气功、武术等体育项目,开始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修身养性之道。总体来看,中西体育在相互融入、相互排斥的过程中秉承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相互之间紧密的联系促成了世界体育的大发展。

中西体育逐步的融合说明两个不同领域的体育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与吸引人之处。中国体育文化讲究生命哲学与养生之法,这是世界体育文化由过多的注重竞技体育项目向关注体育如何促进人延年益寿的方向转变,而西方体育的竞争性与对抗性也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所缺乏的重要元素,这也是西方体育独具魅力的地方。这就形成了中西体育不断交互的契合点,也是世界体育逐步发展的不竭动力。有学者认为,“竞技性、娱乐性、健身护体性是体育项目发展传播的内部文化动因,移民迁徙、大众传播媒介、组织国际竞赛则是外部动因,上述六项因素也是促进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契合的因素”。[4]

中西体育的融合是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世界经济、政治联系的日益密切,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必然要在宏观背景下不断的进行融合,共同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体育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重要结晶,中西体育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文化无地域、无国界交流的重要体现。实际上,无论中西体育从文化渊源到具体形态具有多大的差异性,其发展都朝着趋同方向发展,不能只强调区别与差异,不能只注重世界体育文化特点的个性化,不能夸大中西体育文化之间的矛盾,应站在宏观的世界体育文化的角度去审视当今的体育发展。

3 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中西体育差异性与趋同性的分析,不难看出体育的真正魅力与价值,以及其体现出的精神,无论是注重西方式的竞技体育,还是中国式的健身护体性质的体育,无论是注重公平竞赛,还是伦理道德,都在体现一种人文化的关怀,并且随着适用群体的扩大,更体现为一种体育活动的终身化属性,最终将体育回归至文化本位,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促进人的整体发展,这是体育的内涵与真谛。大学体育教育作为教育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秉承体育本身的精神特质,促进大学体育教育更好的发展。

3.1 注重大学体育教育的人文性

大学体育教育应秉承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这即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宏观要求,也是大学作为培养人的重要载体的基本使命。从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上来看,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从规模扩张阶段到内涵式发展阶段,无疑都在强调体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大学生体质的日益下降,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真正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实际的效用成为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内容。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改革的主要观念,要将这种理念始终贯穿在体育教育的全过程,不断满足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做好大学体育教育的基础工作,不断完善配套的制度措施,形成大学体育教育良好人文气息。因此,大学应做好如下工作:其一,大学需提供一个为大学生方便体育健身与训练的良好环境,真正地将提高大学生体育活动与锻炼落实在实践中,并通过硬性的课时安排与柔性的激励措施,鼓励大学生多参与体育活动,并充分尊重大学生自身的意愿,形成弹性的培育体制。其二,完善大学体育教学工作。大学体育教育与初高中的体育教育有很大不同,大学体育教学的对象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与知识基础,除了教师的引导与基本的失范之外,更多的需要教学对象自身融入到体育锻炼的环境中,形成自觉的参与意识,更加强调自主学习的精神,这就需要大学多增设体育课程与运动项目,让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投其所好,并形成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重过程轻结果,更加体现大学体育教育的人性化。

3.2 注重大学体育教育的终身化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只是把大学生限制在大学的狭小圈子里,忽视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之后,形成自觉的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这时候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的弊端显现无疑,不能够使大学生在体育教育中终身受益。随着现代体育精神与理念对全民体育健身的要求,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必须走出大学的围墙,逐步与社会体育观念接轨,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终身化特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注重大学体育教育的多向性与多重性,既要对体育知识与相关技能的传授加以重视,更要加强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通过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与体育课的兴趣诱导培养大学生对于体育的热情,不断满足其各种需求,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自我参与体育活动,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终身化,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制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兴趣爱好成立体育锻炼小组,积极开展课余体育文化活动。这样,大学体育教育的形式由“自主性代替了强制性,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索取”,[5]学生在大学中感兴趣的体育科目并能够做为终身锻炼的体育项目坚持下来,加深了大学体育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影响。

3.3 注重大学体育教育的文化本位

大学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而体育又是一种文化,这就形成了大学与体育之间的契合点。大学体育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以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使命,真正地将体育教育内化为一种精神与理念。大学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促进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知识素养与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情操与精神。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开展的灵魂,形成体育精神必须在文化的指引下,必须复归文化本位,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竞赛道德和团队精神。大学体育教育注重体育道德与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填充文化要素,有利于改变我国大学生缺乏人文素质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公平竞争精神的现状。“体育运动的目的就是在通过实践来培养和锻炼这种基本精神。受过良好运动员训练的人重要的是在把这种精神贯彻到—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去。”[6]大学体育教育复归文化本位就是要求在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中更应注重体育道德的重要价值,尤其是在实践上,通过教师的以身示范与耐心教导,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督促,加之配套激励机制的运行,促进当代大学生公平公正、勇敢拼搏体育精神的成功内化。

[1] 韩志芳,曹守和,赵玉梅.中西体育比较[J].体育文化导刊,2010(6):94-96

[2] 程大力. 由武术原则规定[EB/OL]. http://www.qikan.com.cn/Article/boji/boji200209/boji20020901.html

[3][4] 郭兰,郭红,易剑东.从中西体育比较看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11(1):18-22

[5] 仇军. 21世纪大学体育的使命[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81-86

[6] 夏晓勤,耿毅.论大学体育的文化本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2):19-21

DevelopmentTrendofPhysicalEducationinUniversities

ZHOU Pe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

College sports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and it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constantly push forwar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plays a guid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lso an important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ports, and studies the converg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sports, eventually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Chinese and western sports; university sports edu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2014-01-20

周鹏(1976-)男,讲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比较体育学

中国矿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改革资助计划项目,编号:201160。

G807.01

A

1007-323X(2014)02-0109-04

猜你喜欢

中西大学体育
“留白”是个大学问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双栖”画家孙志纯 行走风景 融会中西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