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市区县业余训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12-06金鹏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教体体育局区县

金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南京 210016)

1 研究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对区县业余训练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查找分析出现阶段制约区县业余训练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并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加强区县业余训练在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和输送上的基础作用,将区县业余训练发展推上新台阶。

2 研究对象

南京市13个区县业余训练在项目设置、场地器材设施、队伍建设、教体结合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3 研究方法

3.1 查阅文献法

查阅近几年有关区县业余训练的政策文件以及有关区县业余训练的文献资料。

3.2 问卷调查法

设计《南京市区县业余训练情况调查问卷》13份,由13个区县体育局统一填写,实际收集有效问卷13份。

3.3 访谈法

与部分区县业余训练管理人员、教练员、运动员座谈,了解实际情况。

3.4 实地考察法

赴区县实地考察其业余训练场地设施、常规管理以及日常训练情况。

4 存在主要问题

4.1 业余训练规模较小、项目设置不尽合理、区县间业余训练发展水平不均衡

从训练规模上看,南京市13个区县开展有效训练运动员人数仅有1000余人,这样的运动员队伍规模太小,导致向市队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人才基础较小,市队的选材面较窄,不利于南京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从项目设置上看,田径等基础项目的地位有待加强,除了玄武、下关等8个市队区县办单位在训练项目上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其它区县没有打造出属于自己区县的特色项目。从业余训练发展水平上看,区县间形成不均衡发展状态。由于市队项目的带动,有市队区县办项目的单位业余训练发展水平较好,县级单位较区级单位的业余训练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4.2 训练条件较差、训练经费不足

据调查了解,南京市13个区县训练单位中,仅有田径、游泳、足球、举重、羽毛球、武术、柔道、跆拳道等几个项目的训练场地、场馆属体校或体育局所有,仍有很多项目没有自己的场地场馆进行训练,特别是区级体校多依赖于文化学校的场馆场地设施。另外,从训练经费上看,市队区县办项目和区县布局班项目的开展基本上依赖于市体育部门投入,区县体育部门用于业余训练的经费较少或基本没有经费投入。

4.3 训练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据调查了解,多数区县训练单位特别是县级训练单位由于工作人员有限,体校基本上没有专门负责业余训练的训练科室,没有专人负责训练管理工作。13个区县的业余训练常规化管理水平总体较低。在训练管理机构和常规化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仅有玄武、下关、江宁3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比较完善,其它区县在此方面欠缺较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多数区县不能很好的按照既有的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在运动员选材、进退队、考勤、教练员考核等方面管理不够规范,此方面常规管理的原始资料欠缺或不够完整规范。

4.4 教练员队伍薄弱、训练水平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南京市13个区县训练单位仅有从事业余训练的专职教练员(在编在岗)77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45人,占总人数的58.4%;中级及以上人数24人,占总人数的31.2%;参加市级及以上培训人数51人,占总人数的66.2%;优秀运动队运动员出身人数43人,占总人数的55.8%。从以上数字得出,区县业余训练教练员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项技术水平较高的优秀教练员严重匮乏。由于教练员短缺,教练员之间难以形成良性竞争,导致教练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加之区县教练员参加培训等提升自我能力水平的机会相对较少,导致训练手段落后、科学训练水平低、训练成效不高。

4.5 训练成效较低,输送质量不高

根据调查,从输送率上分析,13个区县训练单位2007年、2008年共向市队输送运动员464人,年均输送率仅为20%左右,训练成效较低。从输送质量上分析,2007年、2008年区县输送运动员测试评定结果显示,达一等的14人,仅占测试总人数的5.5%;达二等的13人,仅占测试总人数的5.1%;测试不及格人数73人,占测试总人数的28.7%。以上数据显示区县输送运动员的质量较低。从区县之间看,各区县输送人数呈不均衡状态。区县输送的运动员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区县,多数区县输送人数太少,个别区县甚至没有输送。

4.6 区县间教体结合工作开展不均衡,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待深化

从我市创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数量上看,我市教体结合工作应处于全省领先地位。但是,从我市内部分析,各区县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数量上差距很大,在省级体育传统项目的创建上,还有4个区县没有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各区县教体结合情况呈不均衡状态。另外,从项目上看,各项目间教体结合情况发展也不平衡,除了田径、篮球、排球等优势项目教体结合情况较好外,一些弱势项目教体结合工作尚需进一步深入。

5 对策建议

5.1 优化项目设置,扩大训练规模

各区县训练单位应注重本体校自身开展的训练项目,在做好、做大田径等基础项目的同时,打造1~2个本区县独有的特色项目。建议市体育局增加区县布局班项目编制数;按周期对各区县特色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奖励;综合区县项目开展情况对项目布局方案做出适时调整,充分调动区县办训积极性。

5.2 扩大选材网络布局,加强选材体系建设

各区县应打破选材地域限制,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选拔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建议各区县根据项目设置确定选材布局网点并设立选材信息员。市体育局对各区县选材信息员进行统一培训并给予适当经费补贴。对于选拔来的优秀体育苗子经培养输送到省队、解放军队的,将按输送级别给予选材信息员奖励。

5.3 改善训练条件,增加经费投入

在改善场地场馆设施条件上,建议区县新“四个一”建设与本区县业余训练项目设置相结合,区县大型体育场馆、体育设施的建设需适当考虑本区县业余训练项目的设置,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区县业余训练条件。在经费投入上,县级体育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的体育彩票收益金用于业余训练上的比例标准投入到业余训练中,做到专款专用。对于区县布局项目经费,建议市体育局与区县体育局共同投入。另外,体校应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有利条件,通过多元化的运营模式,实现本体造血功能。

5.4 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常规化管理水平

区县应注重常规化管理,完善各类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实行目标责任制。区县应尤其重视教练员考核和运动员进、退队管理。建议各区县制定教练员训练考核方案(常规训练考核方案和阶段训练考核方案,内容应包括考核人员、考核时间、考核内容、奖惩办法),并将考核方案和考核结果报市体育局,市体育局根据具体情况,评出区县年度业余训练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奖励经费由市体育局承担。另外,区县应认真填写市统一规定的《运动员进退队登记表》,规范运动员进、退队管理。

5.5 充实教练员队伍,提升队伍整体水平

建议市体育局增设区县布局班项目教练员编制,下拨适当布局项目教练员经费,提高教练员待遇,调动教练员工作积极性。另外,建议市体育局在市体校中选拔部分优秀教练员组成区县业余训练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教练员与各区县体校定点挂钩,定期到挂钩区县体校进行训练指导,并将区县业余训练情况反馈市体育局。市体育局对指导小组成员给予一定工作经费和补贴。

5.6 深化教体结合,优化网点布局建设

区县应积极创建国家、省、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并根据自身项目设置需要合理布局区县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优化网点建设。建议区县体育、教育部门协商共同成立教体结合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市体育局、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教体结合工作努力发现培养高质量体育后备人才的意见》的精神协调好当地的教体结合工作。本区县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分管领导定期会商制度,每年定期召开教体结合工作协调会,沟通情况、研究问题、落实政策、推进工作。

猜你喜欢

教体体育局区县
泸州市
湘西州举行教体工作务虚会议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荥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曾厚宏 慰问教体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岳阳县:歌唱教体事业,献礼70周年
浅谈河北省体育局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融媒体时代区县台主持人转型升级与能力提升
上饶县教体系统积极 投身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自治区体育局举行“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晚会
全市各区县选民登记工作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