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女生体育课兴趣培养之研究
2014-12-06张庆华
张庆华
(江苏省常州幼儿师范学校 江苏常州 213164)
良好习惯的培养,尤其是早期的培养对人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职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良好体育锻炼态度和习惯培养与未来终身体育的衔接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在职校阶段开设的体育课在教学模式陈旧、内容上重复、形式上单调,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失去了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甚至由于学习紧张而中断了体育锻炼,更谈不上坚持锻炼,由此也导致学生的体质不断下降。因此,本文试图就幼师女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以及职校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有所裨益。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影响学生体育课兴趣的有关信息,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2 调查访谈法
通过对学校班主任、体育教师以及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当前影响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因素。
1.3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分析等逻辑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幼师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调查分析
2.1.1 生理方面
幼师的女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渐完善,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不断增强,不仅用审美眼光看自然、看社会、看生活,同样以审美眼光看待自己的身体。这时期女生的身体物质代谢机能比较旺盛,在体育活动中容易产生疲劳,但是她们的身体的恢复也比较快。另外,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女生身体的内分泌加强,性激素分泌较多,性腺活动加强,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注意力和动作的协调性下降,动作迟缓,自己感觉不好,不易好动。
2.1.2 心理方面
在心理方面,幼师女生的心理还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不起失败的考验,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顷、懒动、对疲劳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锻炼积极性不高。
幼师女生人际关系敏感,自卑交际范围狭窄,与别人合不来,对别人的优点产生嫉妒,学习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在平常的体育教学中,不愿参加集体竞争项目,对游戏兴趣减少,反映迟钝,对单项活动兴趣降低。由此形成了自身素质不好,上课就越不积极,参加活动的次数就越少的恶性循环。
鉴于女生的胆量小、接受掌握能力差,又爱面子的心理,加之他们的基本身体素质差,对一些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练习,教师批评轻了无所谓,教师批评重了又闹情绪,甚至找理由“不上课”的现象时有发生。
2.2 提高幼师女生体育课兴趣的策略
2.2.1 加强思想教育,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
良好的心理动机是形成兴趣的重要保证。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幼师女生的特点,从体育理论的角度、从体育健身的功能、从终身体育的意义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利用理论课教学和其他传播媒体进行系统的宣传,用生动的事例来帮助他们深刻认识体育对其身体、事业的近期和远期的作用,使她们真正懂得学习体育、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是国家、学校的要求,更是社会和自身的需要,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从而激发她们积极主动地体育学习动机。
2.2.2 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学练的效果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的不同个体之间会形成一个多元的交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这些交往的个体之间又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形成了相互感染的场域,所以教学氛围很重要。教师要合理运用语言和表情等教学手段来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练,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教、学、练的情绪就会更高涨。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命令与服从的关系,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质、丰富的知识、高超的体育运动技能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影响学生,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敢想、敢说、敢练,减少学生的拘束感,让学生大胆的进行各项体育活动。这样学生就会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认知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学、练效果就会达到最优化。
2.2.3 教学方法新颖,树立学生的信心
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保证,是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教学方法是否新颖,关系到学生上体育课的态度和积极性,所以教学中体育教师一定要研究教材、研究课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采用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如采用比赛法来调动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体育课;采用游戏法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喜欢上体育运动;采用沟通法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关系融洽;采用磨练法来通过体育教学中有难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锻炼,提升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来树立学生良好的自信心。
2.2.4 注重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的身体练习,需要学生进行不同的身体运动,这样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会显得很明显,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前了解学生,对不同体质、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教育。如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这种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的因材施教,还应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教育,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2.5 合理选择教材,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单一的体育活动,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比如女同学比较喜欢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排球、篮球、形体操、健美操等运动项目,不太喜欢中长跑、铅球、足球、单、双杠等项目。因为幼师女生已经不像以往那样只知道埋头苦读,她们也逐渐认识到了美的重要性,并开始追求体形的健美和身心的健康。
在教学中除合理选择教材,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外,还应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学生由于运动强度过大,对体育课望而却步,要运用合理的运动量让学生主动投身体育锻炼中。如很多女生喜欢排球运动,但是却在练习中偷懒,教师就可以利用排球让学生进行投掷、跳跃和跑的练习,通过运动项目的结合来提高练习的运动量。由于排球运动有前后左右的移动,各种方位的跳跃,使最薄弱的长跑耐力在平时没有专门锻炼的情况下也得以提高,学生是这样表述的:“打一节课排球比跑800m,1000m的体力消耗还要多,但在练习中却不感觉到累。”学生的兴趣在不经意间被激发了出来,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3 结语
培养幼师女生体育课的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来的,只有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而使学习成为一种高尚的享受。培养幼师女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和理论知识的提高,也是不可忽视的课题之一。
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没有统一的模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着眼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消除学生对竞技体育和应试体育的畏难心理;在教学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开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设置多样化、选择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指导中,应积极探索和运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生动、互动和富有创意地投入锻炼中,逐步形成自主健身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真正提高身心素质。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崔雅玲.浅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J].体育教学,2001(5).
[3]郭伟.如何调动初中女生不上体育课的积极性[J].成才之路,2012(18).
[4]马利.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