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①
2014-12-06张雪莹
张雪莹
(大连民族学院 辽宁大连 116600)
伴随着以市场经济为驱动的现代化实践进程中,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形成了以能力为依赖的人力资本解放与发展的历史形态。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社会群体的健康素质和幸福指数,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背景之下,构建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合理开发和利用公共健身资源,在社会群体物质生活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我国城乡公共健身服务的均等化。
1 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
1.1 组织管理系统
我国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组织管理系统是让广大的社会群体参与到公共健身实践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大众健身事业管理目标的重要保障。随着近年来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快速发展,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管理体系也不断得以完善。从目前我国现行的公益性健身服务组织管理系统来看,主要包括:宏观组织管理系统、中观组织管理系统和微观组织管理系统三个层面。宏观和中观主要是由公益性群众性健身管理和社会健身管理系统组成;微观层面的则是由公共健身活动点、开放性健身活动辅导站和公益性健身场馆组成。
1.2 健身服务设施系统
公益性健身设施系统是由国家财政、体育彩票公益基金、企业或个人出资兴建的公共健身场所,以及购买的公共性健身器材,为社会群体提供免费的健身服务。我国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设施系统是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开展的物质基础,主要是由公共健身场地的规格、数量、规模、布局、类型和维护等要素组成。这些健身设施有些是部分时段开放(高校健身场馆、旅游景点、半开放性公园等),有些是全天候开放(城市广场、完全开放性公园、街道社区等),这些设施都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健身娱乐环境。
1.3 健身服务指导宣传系统
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指导宣传系统包括公益性健身服务指导系统和公益性健身服务宣传系统。前者包括健身科技发展规划、健身指导员的配备、健身方法及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几个要素,其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公益性群众健身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公益性社会健身指导,以提升群众健身的科学性;后者则包括宣传的形式、内容和传播媒介几个方面的要素。通过公益性健身服务宣传来调动广大社会群体参与健身的热情,营造良好的社会健身氛围,以保障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
1.4 健身服务评价系统
公益性健身服务评价系统是考察全民健身服务质量水平,了解国民体质现状,提高全民整体健康水平的关键。从目前我国公益性健身服务评价系统要素来看,已经形成了国家体质测试中心、各省市体质监测站和高校体质测试点的三级网络管理系统,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数个站、多个点的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监测规模。
2 我国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现状
通过对我国各级群众健身管理部门职能的调查发现: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负责制定公益性全民健身的相关政策法规,组织群众性健身竞赛组织工作,指导和推进社区、校园和农民健身工程事业的发展,制定国家健身标准和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在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设施系统建设方面,尚未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来建设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设施系统,显然没有很好地发挥社会各方力量的合力作用。我国体育彩票产业发展依然较为滞后,这就需要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加强体育彩票公益基金建设,鼓励企业、个人投资,扩大各级各类健身场馆、公园、公共健身场所的公益性开放性程度,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我国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指导宣传方面,宣传的形式和内容较少涉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
3 我国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
3.1 服务体系的定位
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目标的定位,首先要以社会公共利益为首要目标,向公众提供公共健身产品和服务,协调人际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推进社会和谐;其次,要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尊重每一位社会成员享受最基本的健身服务权利,以全民健身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核心,保障广大民众的自主参与,增强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创造力;最后,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的战略目标要面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特别是对社会弱势群体(老年人、幼儿、残障人员等)的关照,开发适合不同人群健身或康复项目,为他们提供公平参与的机会,体现健身服务的“群众化”和“全民化”。
3.2 服务体系的功能
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通过向广大社会群体提供健身服务和健身文化产品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并具有较强的公共健身服务资源的共享性。由于不同地域、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所享受的健身资源的非均等性,造成我国居民享受服务权利的不均等。因此,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要最大限度地覆盖群众生活,承担宣传社会公平性、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性,以人为本,以及协调群众健身资源市场化造成的分配不公等社会教育功能。另外,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承担着挖掘地域性健身文化资源,宣传和保护民间传统健身文化项目和非物质健身文化传承的职能,这也是我国公益性健身服务社会功能的实现和彰显。
3.3 服务体系构建的原则
公益性健身服务体系的“公益性”决定了不能运用市场的手段,考虑投入与产出,而是要采用政府的行政手段为主导,集多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基本原则。如今,我国公益性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组织管理系统、服务施系统、指导宣传系统和服务评价系统尚不完善,各级民间健身组织、公益性健身文化产业和公益性全民健身基金会依然没有成为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以致难以实现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在全社会的共建共享;另外,要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营利性健身文化产业的迎来了发展的战略机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和影响着我国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的进一步深化和转移,这就需要在认清现状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务求实效;同时,坚持统筹协调、突显公平的原则。公益性健身服务在于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社会公共健身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满足更多社会群体享受公益性健身资源的基本权益,打破年龄、地域和身份的限制,合理规划、统筹与兼顾,特别是要加大欠发达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公共健身服务的扶持力度,突出服务的公平性。
3.4 服务体系构建的具体策略
本研究对于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系统规划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第一,构建公益性的社会管理模式。在整个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中,要求各地域根据自身的公益性健身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根据不同健身对象的实际需求,制定“政府支持、各方协作、社团管理、市民参与”的新型公益性健身服务体系的管理模式。
第二,加强舆论宣传,提高社会参与度。借助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公益性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扩大城乡健身人口,正确处理城乡、社区、学校、俱乐部等公益性健身服务事业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广大社会全体的健身参与度。
第三,关注弱势群体健身需求。公益性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在于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受健身服务资源,但是,由于我国社会收入、贫富差距、城乡公共健身服务的非均衡发展现状,决定了需要采取多种保障措施,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均等享受公益性健身服务的权利,实现我国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的社会公平。
[1]罗旭.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肖林鹏.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立及其结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