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第一”与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研究
2014-12-06陈朝武
陈朝武
(东莞市寮步镇香市中学,广东 东莞 523400)
通过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结合“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要求,通过对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阐明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体育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以及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内涵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实质是扬弃了单纯生物学观念的学校体育思想和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由于该思想强调了体育和健康教育结合的内容论和方法论,使“健康第一”的思想与体育科学的建设有了紧密的连接点,也使健康维护和增进的效益延伸到终身体育的空间。认真领会“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对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2 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1 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多年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统一的标准,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学习内容和教学时数,使教学内容出现“竞技化”“重复化”的现象。教师本身却感到无法清晰地把握运动技术的全部内涵,学生也感到无法清晰地了解运动技术所要表达的全部内涵,甚至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教田径、体操、武术等。那是因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没有明确地提出;现行的教学大纲只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教学模式往往都是以是否掌握了技术技能的模式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只关注教师教学方法的设计,很少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受应试教育影响,为追求升学率或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考核能达标,教师往往会让学生一定要掌握某些运动技能,一定要学生能做出专业运动员那样的动作,并要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这使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不再是体育教学过程的享受者,无法感受整个教学过程的乐趣。据教育部组织对我国义务教育实施状况的调研表明,我国现行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窄的情况,90%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难怪我们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对这种适合运动员训练的教学方法深恶痛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永远处于主导地位,不考虑学生学习是否积极主动,什么“意愿”“创新意识”通通免谈。长期下来,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对体育课丧失了兴趣,所以不但体育课效果不佳,师生关系也变得冷漠。
2.2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现行的教学大纲只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调动不起,不但影响学生身体素质,而且抑制学生发挥个性特长,不能实现学生自我需求,这一切都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宗旨不符。因此,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 学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
3.1 “健康第一”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本次课程标准突破了以往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根据三维健康观,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逐步与现代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并轨。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本次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加强课程的目标意识,是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3.2 “健康第一”与教学改革
对教学进行改革,必须由学科为本位向从人的发展为本位转移,学科依然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但学科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为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作贡献,那么学校教育就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朝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方向发展,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教材建设应体现特色化、个性化、多样化。
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上课的同时,又要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五方面的综合素质。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掌握健康理论知识。教师只有不断地与学生交流其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激发学生使他们爱上体育,爱上体育课,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而从事终身的体育锻炼。
4 学校体育教学评价对体育新课程的影响
4.1 学校体育新课程多元化特点
4.1.1 体育新课程内容的多元化新课程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基础性、实效性、综合性、层次性和选择性、人文性等特点。
4.1.2 体育新课程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体育新课程摒弃了旧的按照学期、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的方法,灵活处理了学习内容,这为教师的创造性及主观能动性能充分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各个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程的内容与形式的理解和认识必然产生差异,这就造就了体育新课程教学形式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是以体育新课程的灵活性为前提和基础的。现在的教学模式是以充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前提,体现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学生的需求,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其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理念。
4.2 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特点和评价
4.2.1 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特点 在体育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教育设计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教育与学生学习的目标和要求相一致;第二,使用自下而上的教育决策;第三,使学生投入积极的学习;第四,拓展对学生学习的教育支持。
4.2.2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评价,是“衡量人和事物的价值”。对体育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在传统体育教育观念中,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只是局限于运动技能的考核和运动素质的测试,评价的内容、形式、方法过于单一,结果导致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增强体质、适应社会只是表面形式,运动成绩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如此教学评价,只关注身体素质方面,以终结评价为主,严重违背了“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不符合“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宗旨。那么,在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发展性评价,有效地改变旧课程实施的评价观念、方法和手段。
新课程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不把运动成绩作为惟一的评价手段。对学生成绩的评定除了应根据体育新课程的目标中的“知识技能”,还要求关注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学校体育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的宗旨出发。
课程实施计划确保教学策略和学习活动、教育支持和资源、学习评价等要素与课程相一致,并使得各年级的老师、父母和社区成员对学生的学习持有共同的期望。课程的有效实施有待广大体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总结、创新。一方面,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手段推动体育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促进体育新课程的发展,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培养他们的成就感,使命感和团队精神,以及面对挫折失败,战胜自我的勇气和决心,使学校成为课程实施的阵地和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的阵地,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5 结 论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尚存在:目标规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教学大纲要求过高,课程内容偏难、深、窄,课程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未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教材建设未能体现新时期体育教育的特点等问题。体育新课程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健康第一”的思想,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努力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1]曾承志.“健康第一”与学校体育竞赛的思考[A].张外安,孙洪涛,蒋先龙.高教体育论坛[C].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2]夏峰.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2006(4).
[4]张亚平·现阶段中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研究与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