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结合促发展 共育人才显双赢
2014-12-06乌鲁木齐体校
乌鲁木齐体校
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崇德重训、训学结合、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进行体教结合的探索。尤其是《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3号文件)颁布后,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讨论,大胆提出了“学校应坚持体育局的隶属关系不动摇,充分依靠教育发展体育的办学思路”。通过近几年卓有成效的工作,教体结合成果逐步显现,国办发23号文件精神得到了全面的落实,办学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学校的发展道路日趋宽广。现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近几年来开展的工作简单介绍如下:
一、学校概况
学校成立于1989年,是一所集基础教育(21中学即普教部)、中等职业教育(体育职业教育的中专部)和高等函授教育(北京体育大学新疆函授站)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有全日制教学班36个(普教部19个、中专部17个),函授教学班10个。在籍学生2 200余人(普教部1 100余人、中专部650余人、北体大新疆函授站450余人)。学校教职工编制数207人,现有在职教职工190人。目前,中专部设置运动训练和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两大类专业,15个运动专项,涵盖射击、田径、摔跤、拳击、速滑、跆拳道等项目。
二、借国家政策之力 促学校跨越式发展
(一)领会政策明方向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设置标准》等文件的出台,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不断更新办学理念,深入思考研究体育与职业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明确办学思路,调整办学策略,抓住历史机遇,谋求学校更大发展。
(二)积极作为谋发展
学校确立了“做优基础教育、做实职业教育、做强高等函授教育”的办学目标,以提升学校内涵建设为目的,学校上下,同心同德,积极作为。积极参加自治区教育厅、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接受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督查。近两年,学校成功申报了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2门,市级职业教育课题研究项目4个,今年学校还将申报自治区精品专业和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的建设项目。自2012年起,全校教职工以超常规的胆识和毅力,攻坚克难,先后参加了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能力评估、德育工作专项督查,分别以总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成绩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得了优秀等次,得到了专家组的肯定;2012年6月通过了教育厅组织的示范校建设方案评估和答辩,进入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行列;8月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方案评估和答辩,进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行列,成为全国200多所体育运动学校中唯一进入国家示范校建设行列的学校,得到了国家2040万元示范校专项建设资金的投入,光荣地完成了市长在2012年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的“2012年乌鲁木齐市创建一所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任务,也完成了乌鲁木齐市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任务。
(三)地位凸显助保障
近几年来,学校取得的一系列的成绩,在职业教育界受到专家、领导和同仁的一致好评,得到了教育局、体育局和主管市长的高度认可,学校在教育界的地位日趋上升。在2012年乌鲁木齐市教育改革发展推进观摩会上,学校代表乌鲁木齐市属全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专题交流发言。有“为”才会有“位”,近几年对学校发展有利的各类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学校编制数充裕,文化课教师足额配备,高级职称岗位数提升到专业技术岗位数的47%,学校被纳入政府职业教育规划,办学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2012年、2013年、2014年,我校获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拨款分别为2 151万元、4 098万元、8 115万元。
学生的学习、训练及生活也得到了充分保障,不仅享受到国家每年对中职学生提供的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同时还能足额享受市财政每年为学校拨付的612万元运动员伙食补助。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不同运动员的伙食补助办法,标准分别为一类50元/天,二类40元/天,三类30元/天。运动员服装费按照每生每年1 000元的标准财政统一拨付。为保障在校运动员的人身安全和权益,市财政每年拨付13万元保险经费,用于每一位运动员的保险,对重点项目的优秀运动员提供2~3份保险。
(四)学校发展添引擎
近几年来学校依托教育发展体育的思路成效显著,学校地位的提升为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位”更有“为”,学校在各类评估验收取得的突出成绩,特别是示范校建设直接带来的资金的投入、硬件的提升及学校的发展,鼓舞了全校教职工的士气、凝聚了人心,倍增了对学校发展的信心,这些成果都将为学校今后更大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引擎,会有更大的作为。
三、坚持立德树人 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既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学校的德育工作始终坚持“动之以情,感化学生的心灵;晓之以理,净化学生的思想;导之以行,规范学生的行为;持之以恒,促进学生的发展”的原则。
(一)情感引航 全员育人
平时教师能亲临训练场、赛场观看学生的训练和比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认识课堂之外学生的可爱之处及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拼博的精神,积极寻找教育的切入点;教练员也主动走出训练场,走进教师办公室及课堂,与教师形成合力,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与管理。教师和教练员在教学、训练课堂及比赛中注重学科德育渗透,把思想道德教育纳入学校管理和教育全过程,营造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氛围。
(二)文化引领 活动育人
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对一日常规自我评价,做到周总结、月评比。以文明班、文明运动队、文明宿舍、文明学生评比为手段,以一年一度军训、演讲大赛、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心理健康趣味运动会、读书活动等赛事活动作为竞赛平台,以校园电视台、电子大屏、校园网、校园橱窗、黑板报、手抄报等为文化阵地,为学生、班级及训练队提供展示自我形象的机会,展示班风、队风、学风、校风建设成果。通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实践活动和主题班队会不断的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环境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塑造了学生的健康人格。
四、加强教学工作 提升运动员文化素质
学校中专部由基础部、职教部、高考部分别负责不同类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确保运动员文化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内容。
(一)借力普教 夯实基础
初一、初二体育预科班及中专一年级分别按义务教育七、八、九年级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开齐课程,并依靠我校普教部(21中学)优质教育资源,助推中专部义务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共同教学、教研、观摩等活动,促进中专部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二)注重差异 分类培养
学生到中专二年级后,根据学生的训练成绩、学习成绩和学生的选择,由原来单一课程体系改为两大类课程体系。一类是向专业队输送队员和向社会输送体育工作者的职教类课程体系,成立了职教部;另一类是向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输送人才的高考类课程体系,成立高考部。由于两类课程体系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贴近实际,学生培养质量明显提升,输送率、高考升学率、就业率不断提高。
(三)加强培训 获取“多证”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教育学、心理学、裁判法、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相关内容课程,建立了国家二级裁判员、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组织学生进行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小学体育教师等顶岗实践,学生毕业时获双证书率达100%。
(四)依托北体 提升学历
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套读了北京体育大学函授课程,利用寒暑假集中面授和平时自学,取得北京体育大学大专毕业证书,有部分同学毕业后继续参加北体大函授本科学习,取得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运动员学历的提升为更好的实现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优化师资 注重实效
学校在近几年中专文化课教师的选聘中,始终坚持把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灵、教学评价活,能把握运动员心理规律且业务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目前,中专部文化课教师35岁以下的人数占到教师总人数的65%。由于这些教师能不断地进行针对运动员的教学改革,很受运动员欢迎,教学效果好。平时注重教师培训,加强教研活动,利用示范课、汇报课、研讨课、说课、教案展评、论文交流、精品课程建设等形式提升教师团队的业务能力。
(六)强化督导 提升质量
学校成立了督导室,建立了较完善的质量评价监控体系与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体系。通过开展学评教、教评教、教学督导和日常教学检查活动,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控。学校去年在每间教室和每一个训练馆安装教学训练观摩评估系统,为无干扰、无障碍进行听评课及督导提供科学手段和技术保障。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 创新教学模式
学校去年投入专项资金800余万元,建成了全国一流、新疆第一的数字化校园,做到了有线无线全覆盖,为学校管理和教学的现代化提供了保障。
(一)建成了学生自主 开放的学习平台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教师将课程标准、电子教材、课件、教案、课程作业、试题库、在线测试、教学答疑、教师博客、课堂录播、微课程等内容上传至学校网络资源平台,建成网络资源课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教平台进行在线学习、互动、测试。
(二)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手段
学校各班都安装了触控一体机,教师既可以在触摸屏上书写,也可以随时调取内存的电子资源、学校教学网络资源、平台资源及互联网资源。通过触控一体机调取的电子教材、课件、视频、动画、声音、图片、文字、仿真实验等内容实施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减轻了教师负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现了课堂的直播
学校建设了教学训练观摩评估系统、全高清录播教室,实现了课程的直播和点播,学生在校园、家庭或外出训练时可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视频学习。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来听课,还可通过校内有线电视听课,提高了管理效率,方便了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四)丰富了电子教学资源
通过网络课程的建设、教师网络工作空间的建设、学生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等,教学资源在不断地充实和丰富。学校还与北京体育大学签订协议,共享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和期刊资源,拓宽了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丰富了教育内容、推动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了运动员文化学习的模式,有效缓解了学训之间的矛盾。
通过学校近几年在教体结合方面所做的探索,真正实现了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办学目标,运动员竞技体育成绩和文化课成绩双提升,学校运动成绩处于建校以来的最好水平,近两年学校运动员参加全疆年度赛运动成绩处于五所运动学校之首。学校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在竞技体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教育局和体育局高度评价,实现了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