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原因及对策

2014-12-06钱春华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2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钱春华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北京 100084)

简析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原因及对策

钱春华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北京 100084)

1 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现状

从1985年开始,中国进行了多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在不断滑坡。资料显示,青少年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有近10%的学生肥胖和超重。我国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由过去营养不良的“豆芽菜”型,变成现在营养过剩与缺少运动导致的“小土豆”型。

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国家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可谓史无前例。从2000年开始,国家和教育部相继出台体育政策,每个政策基本都涉及到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措施和要求,直至2007年中央七号文件的颁布,教育部体艺卫司前司长杨贵仁认为:“纵观中国教育体育的历史,横向来看各国对学校体育的重视,从来没有达到这么一个高度和这么一个程度。”

2 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原因

2.1 教育体制的影响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不仅很多大学生缺乏健身热情,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学校,“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更是十分明显。中小学生正值长身体的黄金时节,加强身体锻炼十分必要。然而,现在很多中小学校对体育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很多中小学校的体育课往往流于形式、走走过场,不能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当前土地资源严重紧张的状况下,有的地区中小学校的操场都被挤占,有些学校上体育课时,只是象征地地跑跑步而已。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难免大打折扣。而为了应付考试,也往往结合考试科目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样的体育锻炼,已失去了其本身意义。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大部分家长关注的是孩子成绩的好坏,孩子都在忙于参加各种辅导班,根本没有时间去运动。家长认为孩子没病就是健康,只看到孩子眼前的健康,没有培养孩子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

另外,由于学业负担过重等客观原因,青少年睡眠不足的现象相当严重。这将影响学生身体的健康生长,引起免疫力下降,是造成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隐性因素。

2.2 体育体制的影响

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15枚金牌的成绩,举国欢呼雀跃,没有人对竞技体育提出质疑。其原因是金牌可以为国人带来巨大的自豪感,没有人质疑运动员花费巨额国家财政的正当性,不奖励运动员百姓都不同意。但是,随着时光的推移,2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不断强化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我们确立了奥运会上金牌前三和亚运会绝对领先的地位时,我们要对金牌提出质疑了。其原因是我们竞技体育高歌猛进的同时,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却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协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没有像当初的设计那样必然带来体育普及的提髙,反而却是青少年体质甚至连续20多年的下降,新的“东亚病夫”正在形成。

2.3 生活方式转变的影响

网络的普及让更多的青少年把余暇时间用在了和电脑、IPAD等相关的电子设备上,能用来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发展,大部分青少年上学都是用汽车或者公共汽车代替了自行车或步行。出门就坐车,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体力活动的机会减少,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就成为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保证青少年的营养早已不是问题,但青少年自制力差,再加上多数家长的一再纵容,使得孩子们超重、肥胖的现象极其普遍。他们没有运动的习惯,每天能量的摄入超过了人体代谢的需要,从而导致学生体重增加,免疫力下降,久而久之影响青少年身体素质。

2.4 青少年锻炼场地和器材缺乏的影响

根据调查,在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中,场地器材不足的因素排在第2位。造成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原因中体育经费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由于经费不足,导致体育资源不能满足目前体育教学的需要。另外,社区体育设施匮乏,建设部规定,建筑面积5 000m2的小区,必须免费配套相应面积的体育设施,然而很多开发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致使许多城市社区很少或根本没有体育设施,青少年日常的体育锻炼无处可去。

3 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对策

3.1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积极导向作用。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积极推行在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

3.2 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

3.3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加强素质教育,中小学要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3.4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 ~ 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 ~ 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 ~ 30min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

3.5 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降低青少年近视率

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3.6 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加强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

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禁毒控烟等青少年健康教育,并保证必要的健康教育时间。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使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3.7 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城市和社区的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设施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设施和条件。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综合利用。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条件。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

3.8 加强体育安全管理,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

学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安全运行。完善学校体育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加强对大型体育活动的管理,做好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要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积极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

[ 1 ] 冯晓玲.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 2 ] 何志文,陈玮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与对策[ J ].体育科技,2008,16(4):3-9.

[ 3 ]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 J ].中国学校体育,2006(10):7-8.

[ 4 ] 伍天花.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目标达成的辩证思考[ J ].体育与科学,2010,31(4):97-100.

[ 5 ] 李玉强.青少年学生生活习惯与体质健康的调查及实验研究[ 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 6 ] 许福岩.现阶段青少年体质下降原因及对策分析[ J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5):529-530.

[ 7 ] 邵丽华.加强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监测和研究[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2):23-24.

[ 8 ] 马北北.国民体质监测显示青少年体能连续十年下降[ N ].中国青年报,2010,3(30).

G804.49

A

1674-151X(2014)02-128-02

2014-01-10

钱春华(1978 ~),编辑,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新闻、图书出版发行学。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我国青少年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