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领域中目标设置理论应用的影响因素①
2014-12-06朱小江颜军
朱小江 颜军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 江苏宿迁 223800)
1967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E.A.Locke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这一主题最早见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后来移用到体育运动心理学。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加以发展,使之成为内容逐渐丰富和影响愈来愈大的新的激励理论[1]。
体育教学领域中,目标设置理论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逐渐为广大体育教师学习和应用。然而,已有的研究成果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2],相关的影响因素对于目标设置理论的具体应用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从中学体育教学领域的具体实践出发,阐述影响目标设置理论应用的可能因素,并探讨相关的应对策略。
1 目标设置的内容与对象
目标有其特定的内容与应用对象。在中学体育教学领域,目标设置的内容源于相应的教学内容,应用的对象为课堂教学的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样和不断提升的,在年级上具有水平差异,在地理上具有区域差异,甚至同一地区的学校也具备校本差异。教学内容的变化要求相应的目标设置富有针对性,并能够适应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学的对象,也存在着差异,尤以年龄、性别、地理、兴趣、能力等最为突出。教学对象差异的存在,客观上对目标的有效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可能存在的差异设置合理有效的目标,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学对象的组合、教学内容的开展、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定位等诸多因素值得深入思考。基于此,针对教学的对象,按照学生具体的兴趣或能力,进行教学对象的组合和教学内容的开展,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针对教学模式,可以进行普修模式,辅以选修或分层教学模式,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学对象本身的差异影响,便于知识技能的普及与兴趣爱好的发展,同时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有效实施。
2 目标设置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目标具有时间属性的特征。特定的目标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的特定阶段。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初始阶段往往注重运球的练习,而随着教学的深入开展,传球、投篮与整体技战术的配合则逐渐会成为新的目标。因此,同一群体在不同教学阶段可能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群体在同一个教学阶段也可能有相同的目标。随着教学的开展,学生的技能水平会不断地发展,相应的目标也应该不断地调整变化。然而,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同一起点的学生,对于相同目标的掌握情况可能存在差别。这种目标掌握的差别可能会影响后续目标的学习与掌握,并使后续的目标存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的问题。同时,单个目标设置的学习时间长短,对于目标的达成也可能产生不同影响。学习时间过短,则可能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掌握相关的技能;学习时间过长,则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松懈,缺乏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关注主体面的同时,需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地安排目标学习的时间,因人而异、因人而宜地开展教学。
3 目标设置的明确度与难度
研究显示,目标具有两个基本维度:明确度与难度[3]。
明确的目标是可测量、数量化的目标[4]。它可以让我们清楚任务的具体内容,以及个人需要的努力程度。而不明确或模糊的目标则让人难以界定任务的达成,进而可能对目标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5]。例如在单手肩上投篮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如果目标定为依据动作要领,体会动作,进行投篮练习。这种目标相对宏观,不够明确,具有模糊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并不能明确需要练习的时间与投篮的距离,也难以自我界定练习的效果。因此,会影响学生练习的坚持性与成就感以及自我效能的发展。如果把目标定为依据动作要领,体会动作,3s区外进行投篮练习,命中10次,目标则变得相对清晰,学生知道任务需要如何达成,如何界定,练习的持久性会得以增强,达成任务的成就感也会得以增加。
从目标的难度上看,目标可能是简单容易的,如10s完成10m加速跑;也可能是难度中等的,如10s完成50m加速跑;困难的,如十秒完成80m加速跑;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如10s完成150m加速跑。可以看出,目标在难度上是有变化的。而同一个目标对于不同的应用对象而言,其难度也可能是不同的。如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说,10s完成80m加速跑是困难的任务,而对于训练有素,能力突出的学生来说,其难度则可能是中等的。目标难度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界定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对于相关任务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激励或者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研究显示,难度过低或者过高的目标都不利于学生的接纳与内化,也不利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6]。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合理地设置目标,避免目标过于简单或困难,引发没有挑战性的无趣感或畏难情绪及逃避心理。
目标的维度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某一阶段的目标。单一地考察比较目标的某一维度,而忽略整体的联系,往往容易造成结果的单一片面。研究表明,明确、中等难度的目标更有利于学生的接纳与内化,也更有利于技能的发展[7]。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设置要兼顾明确度与难度,努力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具体目标,并根据教学开展的进度,适时地调整。
4 目标设置的区分与控制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目标本身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引导人的行为指向、努力程度以及持久性[8]。关于目标设置理论的教学实验研究,通常把研究对象的目标设置为短期目标组、长期目标组、长短期目标组和对照组几个部分,而后按照相关的研究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整理,并在实验研究结束后对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分析结果推导相关结论,验证相关假设[9]。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通常认为设置的目标是依据实际,富有成效,并可以作为研究结果的依据。而事实上,由于教学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以及个体心理特征的复杂性,研究对象有可能依据实验研究设置的目标内化而形成个体新的自我目标,从而导致研究的结果背离研究的设计。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各个目标组虽然有着具体的目标区分,也可能进行了相关的控制,但依然存在实验对象混淆组别目标的可能。因此,在实验期间目标的区分及其控制应成为实验操作关注的重点。在目标设置理论的具体教学实践应用过程中,尽管可能无需进行不同目标组别的设置,但针对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区分与控制同样应成为关注的重点。
5 目标学习的评价反馈
目标是学习的指针。在体育教学领域中,目标用于指引学习方向,并检验学习的效果。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目标学习的评价反馈则影响着目标的具体达成。目标学习评价反馈的途径一般分为教师评价反馈、学生评价反馈和自我评价反馈等几种方式。每一种评价反馈都会体现学习者对于目标的具体掌握情况,而学习者对于评价反馈的归因,会对其目标学习的认知产生影响,进而对后续的目标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此,无论是表扬亦或是纠正鼓励都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都有可能激发学习的热情亦或是正视存在的问题,甚至是降低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目标学习的评价反馈中,需要积极引导,尽可能多地发现其优点,进行正面评价,减少负面评价,保持或者激发学习者对于目标学习的积极性。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标设置理论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关注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同时,应合理地设置目标达成的时间,有效地界定目标的难度与明确度,精细地区分与控制教学的具体目标,尽可能地正面引导、评价学生。通过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逐步完善目标设置理论的具体应用。
[1]朱小江.普通大学男生乒乓球教学中目标设置对自我效能和单项技术动作绩效的影响[D].扬州:扬州大学,2009.
[2]刘改成,王斌.体育运动中目标设置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1(20):48-50.
[3]张美兰,车宏生.目标设置理论及其新进展[J].心理学动态,1999,7(2):35-40.
[4]朱永新.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刘伟春,李志清.明确目标与模糊目标的教学设置对排球垫球教学效果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3):386-388.
[6]刘微娜,周成林.目标设置对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准确率及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7,27(1)57-63.
[7]庞宇.体育教学中动机的培养[J].教学研究,2004,14(5):46-47.
[8]王乃虎,白素丽.不同目标设置对武术普修课教学效果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4,11(4):67-69.
[9]曾庆国.不同目标设置对跆拳道教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研究,2006(6):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