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箭运动损伤的特点和处理

2014-12-06崔永川

体育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射箭专项运动员

崔永川



射箭运动损伤的特点和处理

崔永川

(广西射击射箭运动发展中心,广西 南宁 530012)

射箭运动是一项协调性很强的肌肉耐力性竞技体育项目。因运动员运动姿态的单一性、颈肩肌肉的相对静态性以及动作的反复性等特点,决定了射箭运动员的颈、肩、腰部易容发生运动疲劳性损伤。本文分析探讨了射箭运动员损伤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康复训练手段与防治措施,以期为教练员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射箭;运动损伤;特点;处理

射箭是我国重点竞技体育项目之一。二十多年来,我国射箭运动取得快速发展。李玲娟、何影分别夺得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个人全能银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张娟娟为中国夺得历史上第一枚奥运射箭金牌,中国男子射箭队获团体第三。中国女子射箭队先后在巴塞罗那、雅典、北京、伦敦四届奥运会收获银牌;2012年,戴小祥摘得伦敦奥运会男子个人赛铜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奥委会、国际箭联对奥运会射箭比赛规则进行修改。新赛制的缩短,增加了比赛的偶然性和悬念,面对射箭运动员参赛人数多, 金牌数量少的激烈竞争,从国家队到各省市队,通过加大运动训练、增加运动强度,成为教练员提高运动员成绩的不二法宝,由此致使大量运动损伤现象发生,造成运动功能障碍和抗疲劳能力下降,对运动员训练成绩的提高造成严重制约。,

1 射箭运动项目的特征及训练损伤特点

1.1 射箭运动的项目特征

射箭属于间接对抗性、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以静力性为主体的运动项目。在射箭整个运动进程中,虽然运动员不像其他的球类等项目那样有剧烈的身体动作,但其始终如一的固定姿式,周而复始的机械性重复开弓放箭动作,使运动员颈肩、腰背部肌肉在相对静态收缩状态下,将全部体力、注意力持久地投入,反复进行某些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很容易使运动员出现过度疲劳,造成肌肉和关节产生运动损伤。主要表现为肌肉、关节、肌腱的慢性炎症,关节活动度减低,足部僵硬等。

1.2 射箭运动的训练损伤部位

运动员的损伤部位,大多发生在肩、颈部位肌肉群,其次是、背、腰、腕和手指,这些损伤的部位与射箭专项技术有息息相关。因为射箭用力的部位主要是肩、颈、背、腰,而易损伤的也是这些用力部位。肩部的损伤有肌肉拉伤、肌腱炎、三角肌损伤等,颈部损伤有预部软组织劳损、颈椎病,腰部的损伤有。腰部后关节紊乱、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症等。在这些损伤部位中,肩部损伤比例较其他部位高,这是因为,运动员每天要数百次、甚至上千次做举弓、开弓、撤放动作,弓的拉力为36-48 kg不等,参加运动的肌肉主要为上肢肌,受累的肌肉容易产生疲劳,特别是在力量不足强迫开弓时,肌纤维可发生微细损伤。长期的肌肉超负荷运动,加上大运动量后忽视了对肌肉的放松和专项素质训练,难免造成肌肉的进度疲劳和肌肉劳损。在运动员静止、站立、瞄准的情况下,处于紧张状态的颈部组织的反复转动,带动了躯干的扭转,于是,颈椎、腰椎的职业病产生了。

1.3 射箭运动的训练损伤特点

概括起来,射箭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身体训练损伤多于技术训练。射箭运动对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提出很高要求,综合国内射箭调查资料分析,运动员的一般身体训练,以一次损伤为主,比专项素质训练损伤要多,在专项素质训练中,以损伤积累和疲劳居多。究其原因,射箭运动员损伤后或未进行积极治疗或损伤未愈便投入新的比赛,久而久之,以至慢性损伤积少成多造成损伤。二是运动年限、运动等级与运动损伤率成正比。与其他运动项目不同的是,射箭运动员的运动等级越高、运动年限越长,训练强度越大,其损伤率也越高,这是射箭运动的特点决定的。三是运动员损伤因性别存在差异。因男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受伤部位的不同。女性运动员腰部损伤高处男性的数倍,反过来,男运动员的肩部损伤却远远高于女性运动员。从运动实践看,男性运动员胸肌、背脊肌肉较女性发达,同为拉弓、撒放动作,所付出的力量要比女性大。在腰部肌肉力量对比上,女性运动员的远远低于男性运动员,相对较弱的女性运动员的腰部肌肉力量,在完成同样动作中增加了损伤概率。

2 造成训练损伤的原因分析

2.1 训练负荷超量,长期积劳成伤

受伤的射箭运动员都这样承认,长期的训练超负荷是导致身体出现损伤的主因。从教练员到运动员,在训练出成绩思想的指导下,为了追求单一的训练成绩,忽视了运动员男女性别、个体性格、身体素质等差异,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没有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区别对待,不顾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味地加大训练强度。有的运动员弓的磅级选择与自身条件不匹配,有的拉弓时间过长造成肌力不足,有的尚未恢复疲劳便投入训练,还有的忽视了对身体伤疾的及时治疗,以致“小伤不治,损伤难医”,长此以往积累成慢性的隐性的损伤。超负荷训练的直接危害是,用力部位韧带、肌腱得不到恢复,造成肌腱炎或肌腱和韧带破损。尤其是运动员在患病带伤身体疲劳时训练,会导致生理功能、运动能力下降。因肌力较弱、反应迟钝、身体协调性差而受伤,势必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更甚者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运动生涯。

2.2 准备缺乏充分,自我保护不够

较其他竞技体育项目而言,射箭运动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且不说运动员对射箭器材的检查,预防措施准备不充分,对比赛环境的适应,就连拉弓前的站姿都要正确到位。运动员的注意力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状态,对射箭发出的指令性动作信号,做好审靶、选位、站立等起射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作好准备不仅能预防受伤,而且将运动员训练前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提高到适宜程度,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克服各种机能活动的生理惰性,使运动员较快地进犬作状态,进而提高训练效果。美国学者认为:“准备活动并不单指身体活动而言, 还必须在思想、情绪等心理方面也进行准备………”。 其次是运动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运动员在训练之外的出行、健体、娱乐、饮食等活动中,因缺少应有的自我保护意识,因时间过长、活动量过大容易造成身体疲劳,使体能得不到恢复,这种八小时之外的隐形疲劳叠加,就是身体的损伤。有的运动员因缺乏针对性的准备活动,仓促上阵,身心没有达到运动状态。有的教练员因为缺乏运动损伤的常识,对运动员相关安全教育不够,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后,忽视了对运动中受累肌肉的放松运动,造成肌痉挛、僵硬、弹性下降,加重了肌肉的疲劳。有了运动损伤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导致伤害事故时有发生。

2.3 训练急方法简单,损伤积少成多

射箭运动员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训练成绩的优劣。在训练内容上,因长期遵循传统的训练习惯,内容上安排不够科学合理。有时运动量安排失当,大运动量过于集中,使身体局部负担量过大,这是在运动训练,特别是专项训练中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正确合理运用技术动作,是预防损伤的关键,射箭运动水平的高低,专项技术训练起决定作用。在技术动作上,技术动作不正规,容易使肌肉负担加重,运动员不规范或者错误的技术动作如得不到及时纠正,容易造成肩关节软组织韧带的损伤。从身体训练到专项技术训练,运动员的肩、颈、腰等用力部位经常处于运动状态,一旦训练负荷过大,身体就陷入疲劳状态,如果疲劳得不到恢复,便不可避免地形成超负荷训练--身体疲劳――恢复不好――再度训练的循环状态,直至最后形成损伤。

3 训练损伤的防治措施

3.1 牢固树立损伤预防意识

在训练中,教练员应加强对运动员的身体防护意识教育,把损伤预防宣传教育贯穿到日常训练的始终,落实到八小时内外。要走出“有伤正常、小伤无碍”的误区,充分认识到身体无损伤、轻损伤与训练成绩的正比关系,把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与训练成绩、比赛成绩同等看待,把运动医学知识列入培训内容。即便在发生损伤后,也要条分缕析进行分析总结教训,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避免损伤的再次发生。作为运动员,要时刻重视身体疲乏、心理焦虑、肌肉酸胀疼痛等身体信号,若罔顾这些信号,就会使小伤酿成大伤,轻则造成慢性损伤,重则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3.2 处理质与量的辩证关系

充分考虑到运动员的性别、体能、性格、运动潜力等差异因素,制定训练计划避免“大呼隆”和“一刀切”,要因人制宜,突出特点,科学高效。在训练强度上,要本着循序渐进,灵活把握,区别对待的原则,不管是身体训练、专项素质训练,还是专项技术训练,既要适合射箭项目的特点,又要把握好运动总量、训练强度、运动员承受力三者之“度”。训练有质之量,切不可盲目以量求质,任何 “加练”,要以不造成运动员的损伤和隐疾为前提。在训练内容上,讲究训练项目的科学搭配,避开以往那种连篇累牍、容易造成身体局部负荷过大的训练,合理安排身体训练与专项技术训练运动量的比例,以适宜的训练负荷,实现应有的训练效果。

3.3 多措并举恢复疲劳

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消除和缓解运动性疲劳,对提高运动成绩和训练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射箭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后,从神经、肌肉到心脏,会出现程度不同的运动疲劳,能否尽快、正确解除和恢复这些疲劳,是减少肩、颈、背、腰各部位损伤的有效措,也是确保运动员提升训练水平的关键。因每个运动员的运动量不同,产生的疲劳程度也不同,传统的整理活动,让运动员通过慢跑、群肌伸展、呼吸体操来消除肌肉挛经,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减轻肌肉酸痛和僵硬程度,这些以放松为主的练习活动,是恢复体力、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特别注意的是,运动员出现损伤后,不论程度大小,都要积极治疗,以免积伤成 “疾”。同时辅助以积极性的休息,例如,通过调整膳食结构增加营养,补充机体在运动中大量失去的物质;通过提高睡眠质量、采取音乐疗法等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状态;通过按摩等物理疗法,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疲劳消除及机能的恢复。这些方法,对消除因精神紧张与体力消耗而引起的疲劳,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效果十分明显。

3.4 加强运动损伤预防

减少和避免射箭运动的运动损伤,一方面是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另一方面是加大运动员的损伤预防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性伤病的发生。很多运动员在不知不觉受到损伤,定期开展体检能够对一些潜在的运动创伤性疾病及时发现治疗。根据射箭运动特点,建立运动员健康档案,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性伤病预防制度,把定期开展对运动员的身体进行检测和检查、医务跟踪监督纳入制度化,把射箭运动员损伤防治工作纳入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的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射箭运动损伤防治康复机构,进一步提高运动性伤病防治水平,以此提高射箭运动员的训练成绩。同时,从教练员到运动员,树立预防为主观念,教练员要从理论上和方法上向射箭运动员传授自我保护和监督措施,禁止运动员在疲劳尚未恢复或伤病未愈的情况下参加训练,杜绝更大的损伤现象发生。运动员训练中身体有不适、技术动作反常等及时找出原因,对常见的运动损伤要在第一时间发现和治疗, 同时辅之必要的保健跟进措施。

3.5 以训促专固本强基

射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是专项训练的基础,运动员专项训练水平的提高靠的是体能与力量。离开了身体训练和体能训练,单纯提高专项技术只能事倍功半,所以,射箭运动员必须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只有通过科学训练不断增强体能素质,才能固本强基,才能促进专项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是预防射箭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重要环节。对容易损伤伤的肩、颈、腰等部位,首先要树立预防损伤意识,加强积极的防护措施,还要进行应经常性的、适度的训练,以及拉伸练习为主进行小肌群力量训练,以提高这些部位的机能。例如,在加强腰肌力量练习的同时,要注意腹肌力量的训练,以防止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造成腰部损伤。

4 建议

4.1 强化以体能为基础的训练。科学的体能训练在改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促进竞技水平提高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面对体能训练与恢复这个制约射箭项目发展的瓶颈,必须重视和加强体能训练与恢复工作。应着眼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通过设立专门的射箭体能教练,抓住项目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力量、耐力训练,以增强体能训练的针对性,提升队伍的专业化训练水平。

4.2加强损伤监督预防。要把射箭运动员自我监督、教练员监督和医务跟踪监督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三者之间的相互首配合。同时将运动员的业余生活列入管理和监督内容,避免减少意外损伤及伤害事故的发生。

[1] 范凯斌.我国优秀射箭运动员损伤及康复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 (1):81-83.

[2] 冯炽.射箭运动员常见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广西体育科技,1996,17(3):23.

[3] 王瑞华.射箭运动员损伤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1(2):68-70.

[4]王敏,张晓雯.新疆地区竞技体校射箭运动员运动损伤分析[J].科技信息,2011(35):377-378.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the Archery Sports Injury

CUI Yong-chuan

(Shoot and archery sports management center in Guangxi, Nanning 530012, Guangxi,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archers damag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ethod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aches to develop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training methods.

archery; sport injury;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

崔永川(1974-),广西巴马人,专科,中级教练,研究方向:射箭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射箭专项运动员
两支箭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学射箭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射箭游戏
跳跳龙失踪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