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类核心期刊2010~2012年学术影响力评析
2014-12-05张宜军
文/张宜军
自20 世纪80年代起,我国出版业界和学界越发注重学术研究,一批出版类专业期刊应势陆续创刊并日益繁荣。这些期刊刊发出版基础理论、专业实务和出版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激发了业界和学界的研究热情,为促进我国出版学科体系的形成、出版学术交流与应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出版类核心期刊无疑是这些期刊的优秀代表,反映了我国出版学研究的进展,引领着我国出版学研究的方向。统计分析其学术影响力,既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出版研究的基本状况,又可以引导、优化出版研究行为,还可以为出版类期刊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参考。
现有研究表明,学界公认的较有影响力的绝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其被引用峰值基本都在期刊出版后的3年中,最多的为论文发表后的第二年,其次为第一年,再次为第三年。[1,2]在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3]的12 种出版类核心期刊中,《读书》刊载的文章多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或者与书相关的人与事,已不属于纯粹的出版专业研究期刊;《现代出版》由原《大学出版》2010年9月更名而来,大部分数据不再连续。基于以上认识,考虑数据的时新性、完整性、可比性,本研究选择以2010~2012年为期,对《读书》《现代出版》之外的10 种出版类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基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和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统计分析了10种出版类核心期刊2010~2012年学术含量,论文被引用和被转载、被索引状况,尝试建立综合评估体系,运用归一化加权法计量评估各刊学术影响力。
一、出版类核心期刊学术含量评析
期刊学术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并直接反映其学术影响力。期刊学术含量可以通过载文量、论文篇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论文机构分布数、论文地区分布数等表征论文质量、学术规范和作者地区等指标衡量。
1.载文量:《中国出版》《编辑之友》和《科技与出版》位列前三
载文量指期刊刊载的有效论文(一般指2500 字以上的专业论文)数量,常用作衡量期刊吸收、占有和输出、传递科学信息的能力,也是统计期刊引用数据的来源。相比较而言,载文量大的期刊信息量大,论文发表周期短,科研成果面世快,时效性强,其学术价值高,学术影响力大。2010~2012年载文量超1000 篇的出版类核心期刊有《中国出版》《编辑之友》《科技与出版》和《出版广角》,表明这4 刊科学信息较丰富、知识含量较高,信息的输出能力和传递能力较强;其中《中国出版》以1878 篇载文量高居榜首,表现出其强大的信息发布、记载和传输的能力,在出版研究和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论文篇均引文数:《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显著领先
论文篇均引文数指期刊所刊载论文平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引文体现研究的背景和基础,提供论证的借鉴和依据,区分成果的新旧和所有,便于读者对相关文献的追溯利用,既能反映论文和期刊的学术规范和学术深度,又反映出作者和期刊的科学精神和专业态度。对2010~2012年论文篇均引文数的统计显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在10 种同类期刊中显著领先,这与两刊遵循国际惯例,把引文当成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引文著录密不可分;部分期刊论文引文数过小,这与专业性研究期刊,尤其还是在编辑出版领域具有行业引领、示范意义的身份和地位的核心期刊不太相称。论文产生学术影响的前提是被读者发现、获得并认知,合理、充分、规范著录引文显然有助于读者对论文的发现和获得。在数字网络环境下,被引用文献与引用它的文献相互链接,双方同时得以显现,注重引文更是成为扩大论文传播效果和期刊学术影响的重要途径。[4]
3.基金论文比:总体逐年见长,《出版科学》增长显著
基金论文比指期刊所刊载论文中含有基金资助论文的比例。获得基金资助的研究,关注的多为学科热点和前沿问题,或者是国家、部门、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产出的论文总体而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基金论文比越高,论文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相对越大。2010~2012年基金论文比超20%的期刊有《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出版科学》《编辑学报》《出版发行研究》和《编辑之友》,表明这5 刊较多地吸引了出版科学高层次研究人员的目光,受到高层次研究人员的青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连续3年基金论文比超20%,并在10 种同类期刊中两年排名第一,表现出其吸引、刊载高层次研究成果的强力和稳定性,这也与其是我国唯一一本研究科技期刊的刊物有关。从3年变化看,出版类核心期刊基金论文比逐年增长。一方面表明我国出版科学日益受到重视,得到了更多基金的资助,研究日渐活跃,内容较为丰富;另一方面表明出版类核心期刊吸纳基金资助论文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更加注重对出版科学热点、前沿和重大问题的把握。
4.论文机构、地区分布:《中国出版》《编辑之友》覆盖面更广泛
期刊刊载论文的作者所涉及的机构数和地区数反映了期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论文机构分布越多,地区分布越广,刊物越能较全面地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状况。统计2010~2012年各期刊论文机构数和地区分布数〔按全国31 个省(区、市)计,不含台、港、澳〕,取3年最高值按机构分布数由高到低排序,结果显示:《中国出版》论文机构数最高、地区数第二高,《编辑之友》论文机构数第二高、地区数最高,表明这两刊在10 种同类期刊中具有更广泛的覆盖面和更大的影响力,在广大区域和众多研究机构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二、出版类核心期刊被引情况评析
期刊被引指期刊所刊载的论文被引用的数量或比例,主要表征指标有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数、学科影响指数和被引半衰期等;不同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5-7]
1.被引频次:《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读者引用更多
被引频次指期刊创刊以来所刊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次数,这能最直接反映期刊被读者使用和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2010~2012年期刊之间被引频次差异显著,梯次分明:《编辑学报》以每年被引超2000 次遥遥领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以每年被引超1500 次跟随其后,表明这两刊受到读者持续的高度重视和广为使用,已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在读者中有着绝对的核心影响;结合前面对论文篇均引文数的统计分析,一定程度上,这也与两刊多年坚持合理、充分、规范著录引文相关。在第二梯队的期刊是每年被引在600 次左右的《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和《科技与出版》,这些期刊是刊载、传播出版科学成果的中坚力量,其3年数据呈明显上升趋势,具有较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第三梯队的是每年被引在200 次左右的《出版科学》《中国编辑》《编辑学刊》和《出版广角》。
与被引频次相关的是近年来被广为关注的自引问题。一些期刊为了获得较高的被引频次,扩大影响因子,人为制造大量自引,使期刊评价失去公正,令人担忧。美国SCI 为了杜绝这种办刊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将自引率大于20%的期刊列为高自引期刊,在选刊时无条件剔除。因此,自引率只能从被引结构而不能从被引绝对量上反映期刊的影响力,表现出了较大的局限性。
2.影响因子:《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显著领先
影响因子反映的是期刊前两年所刊载论文的平均被引率(前两年刊载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频次/前两年刊载论文数),因排除了办刊时间、刊载论文数量等出版规模的影响而被公认为是衡量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统计2010~2012年各刊影响因子,结果(表1)显示:《编辑学报》影响因子连续3年超1,并稳居同类期刊首位,处于当然的“领头”地位;《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影响因子3年逐年上升,2012年增长迅猛,破1 达到1.257,连续3年排名第二。此两刊影响因子连年显著高于其他同类期刊,表明其拥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在同类期刊中,《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载文量水平居中(分列第7 位和第6 位),可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却名列前两位,表明其整体学术质量较高,因此,在载文量恒定的情况下,精选高质量论文以提高被引频次,是期刊扩大影响力的关键。其余期刊影响因子3年里均有小幅波动,或升或降,但基本都在0.2~0.4 之间。
表1 名刊影响因子
3.即年指数:《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引起读者反应的速度更快
即年指数描述期刊当年所刊载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当年刊载论文被引用次数/当年刊载论文数),反映期刊所刊载论文在读者中引起反响的速度。2010~2012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即年指数每年在0.2 以上,其余同类期刊每年不到0.1,表明这两刊更及时关注本行业研究热点,把握行业走向,较多地吸引、集聚了本行业活跃而优质的作者、内容等资源,所刊载论文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读者的关注度较高,使用速度较快。大多数同类期刊即年指数持续不高,表明出版学科发展速度和学术研究的活跃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也正是当前我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出版业发展所需。
4.学科影响指数:《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和 《编辑之友》表现优秀
学科影响指数指期刊所在学科内引用本刊的期刊数占学科期刊总数的比例(学科内引用本刊的期刊数/所在学科期刊总数),反映期刊在本学科内的影响。2010~2012年,《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编辑之友》学科影响指数3年均值位列前三,其中《中国出版》学科影响指数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破0.5 排位第一,3年均值也超过0.5,表明其在本学科领域内较大的影响力,对本学科发展贡献较大。
5.被引半衰期:《中国出版》最短,《编辑学刊》最长
被引半衰期指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文献发表的时间段,测度期刊被利用速度及老化速度;通常不针对个别文献或某组文献,而是对某一学科、期刊或专业领域的文献的总和。对2010~2012年各刊被引半衰期的统计显示:《中国出版》《中国编辑》《编辑之友》被引半衰期3年均值较小,其中《中国出版》被引半衰期连续3年在2.70左右,为同类期刊最短,3年均值2.68,即其所刊载论文基本在2.7年就被引用了全部引文的一半,表明其更贴近学科发展形势与前沿,所刊载论文多具备一定的时效性和较强的前瞻性,因此被利用的速度和老化的速度最快,这也符合学界“影响大的绝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其被引用峰值基本都在期刊出版后的3年中”的判断;《编辑学刊》《编辑学报》被引半衰期较其他期刊长,其中《编辑学刊》被引半衰期连续3年破6,2012年甚至破7,为同类期刊最长,表明其被利用的速度和老化的速度最慢,这可能与其大量刊载案例研究、历史回眸等资料性文献相关。一般地,纯学术或者学术性强的期刊,因理论前沿性、创新性要求,其半衰期不会太长。
三、出版类核心期刊被转被索情况评析
期刊被转被索指期刊所刊载的论文被公认的权威性文摘类刊物转载和索引类刊物索引的数量或比例。期刊所刊载论文被权威性刊物二次转载或索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的高质量和典型性,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原发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跟出版相关的权威性文摘类、索引类刊物主要有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和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
1.《新华文摘》转载:《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编辑之友》较多
《新华文摘》是我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文摘类杂志,所选稿件代表了这些领域的前沿思想和最新观点,以综合性、思想性、学术性、权威性和可读性在期刊界独树一帜。[8-10]出版类期刊论文主要被转载在其“读书与传媒”“文化”和“论点摘编”栏目中。对2010~2012年各刊被其转载情况进行统计,按3年全文转载总量由高到低排序,《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编辑之友》被转载全文或观点较多,表明这3 刊刊载论文的较高质量以及较大影响。
2.《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中国出版》《出版 发行研究》较多
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历经50 多年发展积淀,形成了以精选为目的的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坚持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同行评议的主体地位,以直接反映论文内容质量的学术创新程度、论证完备程度、社会价值、研究难易程度4 项定性指标为主,以Web 下载频次、被引频次、课题立项、发表载体等量化、间接指标为辅,并按学科和论文题材差异分类评估、同类比较,遴选优质论文,既规避“量化评估为主”和“以刊评文”的弊端,又避免同行评议随意性的不足,遴选结果反映了即年该学科学术研究新问题和新方向,获得学术界和期刊界普遍认同。[11]《复印报刊资料》按学科门类分类编辑出版,出版类期刊论文主要被转载在《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上。对2010~2012年各刊被其全文转载情况进行统计,按3年总量由高到低排序,结果显示:《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被全文转载的论文较多,转载量连续3年位居排行榜前两位,表明这两刊所刊载论文的高质量以及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3.《全国报刊索引》索引:《中国出版》《编辑之友》较多
《全国报刊索引》是国内最早(1955年)出版发行的综合性中文报刊文献检索工具,目前收录全国(包括台、港地区)的期刊8000 余种,已成为图书情报界有相当品牌知名度的权威性索引类期刊。[12]《全国报刊索引》正文从2000年起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分类编排,对2010~2012年各刊被其“G23 出版事业”类索引条目索引情况进行统计,按3年总量由高到低排序,结果显示:《中国出版》《编辑之友》被索引的论文较多,3年间两刊被索引量你追我赶,占据排行榜前两位,表明这两刊所刊载论文的质量得到了较多的认可。结合前面学科影响指数、《新华文摘》转载量、《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统计结果看,《中国出版》都处于排行榜首位,证明其学术质量在本学科内得到多方认可,学术影响力较大。
四、出版类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估综合指数构建
前面对10 种出版类核心期刊2010~2012年学术影响力相关单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和对比评析;每个单项指标从不同角度在某一方面反映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分析同时可见,每个单项指标几乎都有一定局限性,单独使用难免存在片面性;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指标,从多角度全方位考察期刊的学术影响,才能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估期刊的学术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期刊向着更加规范和健康、良性循环发展。[13]
为综合评估各刊学术影响力,首先,组合前列单项指标建立评估体系。已有研究发现,在人文社会科学中,部分资料性的期刊有很长的被引半衰期,而各学科最有影响的期刊大多数却排在很后的位置,故认为被引半衰期不能很好地说明期刊的影响力;鉴于此,本研究不把被引半衰期直接列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只用作在学术影响力综合指数相当的情况下对期刊的进一步甄别。其后,根据各指标作用大小并综合前人经验分配其权重。被引情况权重最高,为0.4;学术含量和被摘被索情况的权重次高,各为0.3。被引情况下属指标权重,影响因子占40%,被引频次、即年指数、学科影响指数各占20%;学术含量下属指标权重,载文量、论文篇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论文机构分布数、论文地区分布数各占20%;被摘被索情况下属指标权重,按被摘被索难易程度,《新华文摘》占50%(其中再分配,“全文转载”占80%,“论点摘编”占20%),《复印报刊资料》占30%,《全国报刊索引》占20%。
对10 刊各指标值归一化处理,将量纲不同、大小悬殊的不同指标值转换到[0,1]数量级上,再运用加权法计算各刊学术影响力综合指数。[14]结果(表2)显示:《中国出版》学术影响力综合指数最高,在0.6 以上;其次是《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编辑之友》,学术影响力综合指数在0.5~0.6 之间;再是《出版发行研究》,学术影响力综合指数接近0.5;然后是《出版科学》《科技与出版》《中国编辑》,学术影响力综合指数在0.2~0.3 之间;最后是《出版广角》《编辑学刊》,学术影响力综合指数在0.2 以下。《中国出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综合学术影响力位列同类期刊前五强,表明这5 刊处于出版类核心期刊中的核心地位,具有较优的办刊质量,在出版研究与交流中影响力较大,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表2 各刊学术影响力综合指数
五、结语
期刊载文量、论文篇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论文机构分布数、论文地区分布数等学术含量指标,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数、学科影响指数和被引半衰期等被引指标,转载量、索引量等权威性文摘、索引类刊物转载、索引指标,从不同角度、方面反映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对10 种出版类核心期刊2010~2012年各单项指标的统计分析表明,10 刊学术影响力各有千秋,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反映了各刊不同的办刊理念以及报道侧重,呈现了我国出版科学内容丰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同时可见,部分期刊信息量过小,学术性不强,引文、基金、作者信息等著录不规范,以及整体上国际交流与合作内容不多,出版学科学术研究不够活跃、发展速度不够快等不足;这些不足亟待提高认识、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这不但是期刊扩大学术影响力的需要,也是此类期刊能在编辑出版领域更好地发挥行业引领、示范作用的需要,更是当前我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需要。期刊“积篇成期,积期成卷”,只有深度关注学科和行业发展,注重报道学科和行业中的重大问题和前沿、热点话题,持续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同时注重编排规范,促进刊物报道内容广为传播,才能赢得读者更多的关注和使用,从而在激烈竞争中获得较大的影响力。
[1]苏新宁.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26(6)
[2]苏新宁.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J].东岳论丛,2008,29(1)
[3]朱强,蔡蓉华,何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赵大良.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以主编和审稿人的视角[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15-119
[5]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12(3)
[6]何学锋,彭超群.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模型[J].编辑学报,2002,14(4)
[7]庞景安,张玉华,马峥.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11(4)
[8]李频.新华文摘:思想库的魅力[J].中国编辑,2004(6)
[9]李朱.《新华文摘》30年发展简史[N].光明日报,2011-09-03
[10]田坪.《新华文摘》的思想库特征与价值追求[J].出版广角,2004(9)
[11]钱蓉,蔺海莹,刘峰.基于“复印报刊资料”的学术成果评价探索[J].中国出版,2013(9)
[12]张贤俭,吴佩娟.上海图书馆二次文献编辑出版和利用[J].中国索引,2013,11(1)
[13]苏新宁.客观全面评价期刊促进学术繁荣发展[J].情报资料工作,2009(4)
[14]刘明寿,马峥,潘云涛.学术类科技期刊影响力归一化法评判定量模型的构建[J].编辑学报,200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