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外交:发展中阿关系的战略选择

2014-12-05熊亮

世界知识 2014年22期
关键词:中东地区中阿阿拉伯

熊亮

今年以来,随着伊拉克局势的每况愈下,一些人基于不同的出发点提出了中国应当更多介入中东地区事务的观点。目前中国在中东地区是审时度势,量力而行。但在当前环境下,如何才能让中阿关系更进一步发展?公共外交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不单单中国在思考介入中东的最佳方式。在军事介入被多次证明效果欠佳、甚至适得其反的情况下,美国也对自己的中东政策进行了反思。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上任后发表的首次演讲中就谈到:今天派遣外交官比明天派遣军队的花费要低得多。在此之前,美国负责公共外交事务的副国务卿塔拉·索南沙因也特别指出,公共外交是美国更有效地介入地区事务、使美国和中东地区国家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战略工具。美国前驻华公使、前驻沙特大使傅立民在反思9.11事件时也曾指出,一定时期内美国公共外交工作的弱势造成了美国外交一系列的颓势。

在中国,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下辖的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于2001年12月宣布成立,当时9.11事件刚发生不久,美国在中东打响“反恐战争”,阿拉伯世界深处困境之中。选择这个时间点成立中阿友好协会,也是为了表达中国政府和社会对阿拉伯世界的支持和声援。这是中阿交往中的一个重大公共外交事件,在国际社会产生较大影响。

目前,中东地区正在重塑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格局,这可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军队、宗教、部落和民族因素都会在其中发挥作用。现阶段,这些因素作用的结果集中体现为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教派冲突,但问题的实质还是相关国家对自身政权稳定的捍卫和对地区主导权的角逐。面对这样一种复杂混乱的局面,传统的外交和军事介入方式已较难甚至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因此,我认为中国参与中东地区事务的恰当选择应当是公共外交的方式,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学术研究

无论是传统外交还是公共外交,学术研究的成果都是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具体到中东地区,由于中国对其关注度和投入都比较有限,一方面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缺乏情报,也就是一手信息;另一方面则欠缺长期实地考察,特别是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得出一些有价值的数据。特别要指出的是,我们需要下大力气关注和研究中东地区的社会文化,了解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人和事,为中阿双方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提供指示和参考。举例而言,今年10月1日,华为聘请黎巴嫩歌手南希·阿吉莱姆为其在中东地区的品牌形象代言人。阿吉莱姆是阿拉伯世界家喻户晓的明星,由她出任代言人,将帮助华为提升在中东市场的知名度。我本人去过十几个中东地区国家,但都没有在当地长期生活过,我比较深刻的感觉是,要想把这个地区琢磨透,必须扎根当地,最好还能同一些智库和专家学者建立比较密切的、能够直达决策层的关系。

青年交流

目前的中东国家中,60%的人口在30岁以下,50%在21岁以下,40%在18岁以下。如果不重视青年工作,对中东地区国家公共外交就无从谈起。做这方面工作的切入点应是青年学者、教师和在华留学生。青年学者和教师一方面可以带动中阿学术交流,另一方面又能促进更多青年参与中阿交往。在留学生方面,2013年,22个阿拉伯国家来华学生总数为12810名,其中奖学金生为2349名,自费生为10461名,在北京的留学生约为1200名。在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合作的阿拉伯机构中,突尼斯、摩洛哥中国友好协会主席,也门前任驻华大使以及苏丹现任驻华大使都曾在中国留学,他们对发展中阿关系的重要性无需赘述。友协今年在这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举办了首届“中阿青年友好周学术对话”活动,邀请了黎巴嫩、突尼斯和阿曼的青年学者和学生参与,效果很好。友协目前也在考虑将这一活动机制化,搭建一个中阿青年交流的平台。

地方政府交流

中国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在发展上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其中一个就是通过不断的改革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而通过中阿地方政府合作,交流治国理政的经验,受益的将是中阿双方的普通民众。其实很多阿拉伯国家在市政管理和地方自治方面有比我们更成熟的经验。同时,地方政府在公共外交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比如,今年福建泉州召开了首届中阿城市论坛,主题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是开展中外地方政府交流的重要方式。目前中阿之间的友城数量很小且分布不均,整个阿拉伯世界和中国的友城总数,与以色列、土耳其两个国家和中国的友城总数接近。基于这一点,作为受国务院委托负责协调和管理中外友城结好工作的机构,友协在今年也进行了这方面的拓展,邀请黎巴嫩地方政府代表团访问了北京和陕西,明年陕西代表团将回访黎巴嫩和突尼斯,这是对中阿地方政府合作模式的有益尝试。

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社交网络其实是开展公共外交的有力媒介,举个例子,叙利亚危机爆发后,就算是在美国和叙利亚关系最紧张的那段时间,奥巴马总统和克林顿国务卿也曾在Facebook和Youtube上同叙利亚民众进行直接对话。

其实,中国在这一方面是有机会和能力的。今年2月Facebook以1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即时通讯应用程序Whatsapp。Whatsapp在中国并不普及,但它是全球最大、活跃用户最多的即时通讯平台。Whatsapp在阿拉伯世界很有市场,深受当地年轻人的喜爱。实际上中国也有类似的应用程序——微信,而且微信的功能比Whatsapp更强大,除了即时通讯外,微信还是在线游戏和移动支付平台,行业分析师们对微信的未来抱有很大信心。有鉴于此,我们应当认真策划如何将微信这一兼具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功能的重要平台同中国与日俱增的影响力相结合,使其成为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同阿拉伯国家乃至世界不同地区的民众进行直接交流的工具。

企业参与

公共外交实际上是提供一种公共物品——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国家形象,受益者正是本国的公民和企业。中国跨国企业及其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现在已经成为承载和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在帮助塑造中国有能力、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开展公共外交的最有力平台。

综合以上五个方面的因素,以企业资源、特别是资金为基础,通过与学术文化单位的合作,借助中阿地方政府交流的平台,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有深度、有广度的项目,通过新媒体、社交网络进行宣传,打造友协—学术机构—跨国企业—地方政府—媒体的公共外交合作网络,全方位提升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认知度和国家形象,使中阿双方从彼此的发展中受益,将成为未来发展中阿关系的最大内生动力。

最后,还必须强调的是,阿拉伯国家和中国在以上各方面的互动将是这一系列设想得以落实的保证。

(作者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亚非部西亚北非地区事务主管)

猜你喜欢

中东地区中阿阿拉伯
开启中阿关系“新时代”
《窄门》中阿丽莎的爱情悲剧探析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西域察合台文史籍中阿闌豁阿感光而孕故事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中东地区硫磺报价继续上调
中东地区9月份硫磺合同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