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①
——以黄淮学院“十二五”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

2014-12-05彭前刘佳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3期
关键词:黄淮十二五应用型

彭前 刘佳

(黄淮学院体育系 河南驻马店 463000)

地方高校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①
——以黄淮学院“十二五”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

彭前 刘佳

(黄淮学院体育系 河南驻马店 463000)

通过对地方性高校——黄淮学院“十二五”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探索一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期提高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社会竞争能力。

地方高校 应用型 体育专业 培养方案

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教学组织的纲领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决定着培养人才的专业类型和知识结构。黄淮学院“十二五”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规定,结合河南省地方社会经济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制订的。本方案以地方经济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把握了人才培养的大方向,符合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是地方院校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职责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体现。本方案的出台,也引发了我们对如何加快体育人才建设,如何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升体育专业办学质量,如何整合校内外体育资源以保证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得到具体落实等问题的思考。本文拟对黄淮学院“十二五”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理念作具体分析,就本方案实施的途径与措施谈几点看法,为更好地实施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思路和依据。

1 应用型体育人才提出背景

1.1我校体育专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蕴含的机遇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式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大到强、由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国家在实施“教育”和“人才”两个《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把分类管理、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克服同质化倾向、着力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把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工作。为此,国家出台了“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本科教学工程”、“卓越计划”和“专业硕士学位试点”等一系列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这些为我校今后的体育专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展现了前景。特别是国务院最近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河南省委、省政府强力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豫”两大战略,驻马店市委、市政府也在强力打造“一城两区四基地”,实施高端产业发展战略。这些都为我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发展机遇、发展空间和强大动力。

1.2我校体育专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

从外部因素看,高等教育的改革深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我校体育专业现有的发展基础、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我省高等教育体育专业人才的布局结构、生源竞争的日益加剧,对我校体育专业人才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倒逼我们必须探索一条具有黄淮学院特色的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办学之路。从我校自身来看,在思想观念和认知方面,体育教师教育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安于现状,自我感觉良好,面对改革,缺少创新和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勇气和动力,思想观念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规格的针对性不强,与社会需求对接不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创新。

2 我校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

我校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人才培养定位。结合我校的办学实际和特色优势,体育专业发展应紧紧围绕我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做好顶层设计工作。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本科层次的专业性应用型教育,它的内涵和特征就在于:它是“本科基础”与“应用特色”的有机融合。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要突出应用,强化实践,理论和应用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应用型”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根基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也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必须做到:基础要保证,应用要强化,实践要突出,特色要彰显。

3 我校“十二五”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3.1以转变观念为先导,确立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为地方性院校,要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体育专门人才,这种人才规格不是纯粹学术型的人才,也不是纯粹技能型的人才,而是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和继续深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上要突出应用型。

3.2创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特色

一是按照“学程分段、方向分流、培养分类”的人才培养思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专业采取“3+1”培养方式,着力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是积极探索和实施“产学一体”、“工学交替”、“项目驱动”、“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事业单位全程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和人才培养过程,使课程学习渗透企业、行业与职业元素,让学生实习过程渗透课堂教学,实现体育学科专业教学体系与行业职业培养体系的有机融合,达到“学业”与“就业”、“专业”与“职业”、“学历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耦合。

3.3优化课程设置及学分构成

一是以落实新的培养方案为抓手,协调好新培养方案中“三个模块”的课程体系,构建相互支撑、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二是突出体育专业特色,提高专项运动技能,体现能用、好用的合格人才思路。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减少课程数,提高单门课程的学时数,做到少而精;消减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的数量,提高限制性选修课程的学时数,增加专项选修课的学时数,提高课程内部实践课时数,新培养方案实践课学时数约占69%。三是突出培养特色,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如体育教育专业增设《体育欣赏》、《公共礼仪》和《应用写作》等课程;社会体育专业增设《健身俱乐部管理》、《轮滑》和《瑜伽》等课程。

3.4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做实“3+1”模式中的“1”

经过积极运作,构建了黄淮学院体育专业合作发展联盟实践平台,实现与知名企业、兄弟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培训基地等多途径、多模式、全方位的紧密合作,以利益与共、文化相通、成果共享为基础,进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特别争取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践岗位,同它们共建开放式、多功能、多元化的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让学生的实习实训“真枪实战”。

校内成立黄淮学院体育服务中心,找准合作发展联盟切入点,设计好“中心”的运行机制,以提升“学生实习实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开展项目联合研发”等方面的合作深度。开发企事业单位大型体育赛事运作,单项体育活动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指导,企业体育产品研发及制作,体育产品生产与加工,体育商品营销,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及管理,体育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职能,打造“一站式服务”品牌。

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了实践、实习和实训力度,具体落实“3+1”模式中的“1”,即第7学期学生分组到实习实训基地实践,第8学期按照实习实训大纲在校内由指导教师带领集中综合实训。

4 结语

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是应用能力。但在强调应用能力的同时,要防止忽视体育专业基础。要思考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的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具体讲,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专业与基础的关系,这体现了本科与专科的实际区别;二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体现了学术型和应用型的区别;三是技能与能力的关系,这体现了“技术员”和“工程师”指向的区别。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坚强的经费支撑,关键是完善有利于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机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0.

[3]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80-100.

[4]杨峰,唐志,李华伟.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1(25):43.

[5]李培,贾珍荣.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传统模式问题及对策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0,1(17):90.

[6]孙思哲,李俊辉.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5,1(41):108-110.

[7]刘芳.重庆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

[8]赵立在.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该方案改革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9).

[9]陈琦.体育院校制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7,14(9)7-9.

G807

:A

:2095-2813(2014)05(a)-0171-02

彭前(1979—),男,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猜你喜欢

黄淮十二五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仰望星空》黄淮自律体新诗英译研究
黄淮秋白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黄淮市场有机西瓜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