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武术教学中武德的渗透

2014-12-05李铁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6期
关键词:武者武德武术

李铁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1 武德对武术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崇礼敬德,都是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对于高校的德育教育,在现代武术教学中,也需要把培养优秀的品德视为武术教学中的主要追求,让优秀的武德品德指引现代武术的前进轨道,将优秀品德放在首要地位,更将其作为评价武林人物的主要标准,以此进行激励。武德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社会活动中对于一个习武之人必须要遵循的道德规范,也是一个从事武术活动人的基本品质,武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以尊崇道德为宗旨,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目的。

2 武德的主要内容概述

武德就即武术道德,属于体育道德的范畴,它是在我国武术发展过程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的智慧和营养。一方面,它是作为一个武术工作者无论是教学,还是武术训练或是竞赛中都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它同时也是参加武术活动的人应该遵守的公共体育道德。武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是按照武德规范、原则进行一系列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我批评的过程。对习武者进行仁爱守礼、爱国爱民、谦让、忠诚等德育教育,在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行公民德育的教育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武德”,最早是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出现的,其中的武,指的是武力,尤指军事,因为武术是伴随着军事而出现和发展的,到了后来武术就渐渐地包含了“武德”。它包含有十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武旨正,作为一个习武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学习武术的宗旨,练习武术是为了强健自身的身体,掌握武技为人民服务;(2)武德高,为武之道,以德为本。习武者要有较好的思想品质,这是习武者提高武技的重要前提;(3)武风良,在进行武术教育中要尊师重教,教师要爱护学生,相互尊敬,共同学习的学习氛围;(4)武学勤,习武者要想学习好武术,就应该坚持不懈的努力,勤学苦练;(5)武纪严,习武者不能因为自己有了一定的武术基础就惹是生非,持强凌弱,作为一个习武之人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模范;(6)武礼谦,不管是习武者之间,还是习武者与非习武者之间,都需要有礼有节、平易近人、以礼相待;(7)武技精,我国武术博大精深,内涵比较丰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习武者应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8)武仪端,习武者应该举止文雅,仪表端庄,表现出一种气宇轩昂的精神风貌;(9)武镜美,练习武术,应该主动保护练习场地的环境卫生。例如,训练场地、器件、衣物等要摆放整齐;(10)武志坚,武术是一项学习繁琐,训练辛苦,技术性强的运动项目,训练的时候非常辛苦,对习武者的意志力要求很高,必须有不怕吃苦的精神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

3 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大学生武德的几个方面

3.1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其更是历代武林人士共同信仰的人生座右铭。从我国古代反抗外敌入侵的历史来看,中华武术培养和塑造了中国人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而从国内角度来看,其培养了我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在当代环境下,其更需要具备以下三点精神:其一,习武之人需要勤奋好学、知法守法,自觉遵守传统的道德,遵纪守法,积极维护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其二,在当今社会大力弘扬我国优秀民族传统的口号下需要调整与发掘传统文化,才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三,在对外武术交流时,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时需要力争多夺金牌,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2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武术运动有一套严格的要求来约束习武者的行为作风,只有严格的遵循这些要求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责任,所以,这需要使学生有较强的遵守纪律和规则的意识,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恨分明。一方面,在武德中褒扬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精神,大学生在走入社会后需要不畏艰难,在利益面前要首先考虑他人的利益,在面对危险时要敢于献身与拼搏,面对邪恶要勇于伸张正义。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要有诚信意识,为人民办实事,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作为一个大学生应有的神圣而平凡的本色和当代大学生的价值所在。所以在进行武德教育时,我们需要将其引进并正确的运用,让其成为学生的人生道德中的一条准则。

3.3 培养个人优秀品质

我国武术文化中尊师重道有着极高的地位以及重大意义。在现阶段,简单的讲是学生应该主动的去尊敬教师,对教师以礼相待,在进行武术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必须遵循武术礼节。重德尚义、尊师重道,不仅是武林人士所要具备的品质,更是习武者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体现武术的社会价值的重要方式,也是个人品格与成功的综合体现。然而,武德中的立身正直所说的主要是品格高尚、关明磊落、不畏权势、不为利益、胸怀坦荡。在当今,在社会较大的就业压力形势下,使学生养成“立身正直”的品德,对学生进入社会以后的发展有较重要的意义。

4 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武德的途径

4.1 把武德教育列入到教学计划之中

使武术技术和武德全面、协调发展是高校全面推行武术教学的基础条件。高校中在德育教育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教学途径就是开创武德课。在武术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使学生对我国武德的现代内涵和传统内涵有较全面的了解。才有可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习武观念,明确学习武术的真正目的,才有可能利用武术与武德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专项考核标准中纳入武德操行的分值,对学生由多方面,思想表现、汝训练学习等综合素质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分,可以使教师更加具体的了解学生的武德学习情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给予指导。

4.2 通过武技传授渗透

所有学习武术的人都必须遵循的准则就是崇武尚德。所以,在武技教学中,需要将武德教育始终贯穿其中。利用武术的套路与基本功练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骄不躁的品德,通过对武术技能的学习来体会武德的内涵。

4.3 通过武术礼仪体现

行为规范是武德培养的主要手段,因此可以在武技教学中通过一些特定的造型等动作进行培养,这样的行为规范又被称之为礼仪,其能够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武德。因此,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武礼的传授和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方法,明确其涵义,还要熟练地掌握利用、递接器械以及辅导、考核、练习、师生问候等渠道,对学生进行武礼的教育。

4.4 通过德育环境暗示

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因此,一方面在武术教学中需要制定系统的武术教材,严格规定学生的服装和武术习练场地要求,学习需要制定统一、严格的演练礼仪等,从而通过这种强制性的外在约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养成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习武态度;另一方面,教师还注意营造民主、精神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要善于综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例如可以有效利用相关书籍、网络技术等,正确的指导学生从中吸收有益的东西。

5 结语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我们不但要在高校中开设武术课程,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武术精神,陶冶其情操,潜移默化中培养其武德,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武术文化。

[1]仝伟.论我国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武术文化素养教育[J].华章,2010(36):107-108.

[2]李双铭,张继生.试论高校武术教学对学生武德的培养[J].搏击(武术科学),2010(3):63-65.

[3]田文林,胡继松.浅析武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4):148-149.

[4]李高,孙梅芳.青少年武德教育初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3):283-285.

[5]别鹏.武德教育在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4):27-29.

[6]周勤,葛玉顺.武警部队擒敌术训练中的武德教育[J].才智,2011(11):128.

[7]张毛.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武德教育的重要性研究[J].内江科技,2011(5):78-79.

猜你喜欢

武者武德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宋茜做“武者”,我要做到最好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体系下的武者悲哀
新时代武者冯义民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飞檐走壁
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