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初探
2014-12-05翟一飞罗卫民
翟一飞,罗卫民
(南京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93)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初探
翟一飞,罗卫民
(南京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93)
1 创新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
1.1 创新教育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教育为实施载体,以创新为实施工具,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根本目标的创造新型理念或新事物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是对创新原理的纵向延伸,意在通过教育手段使学生树立牢固的创新意识、具备过硬的创新能力。由创新教育的定义可知,创新教育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贯彻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创新精神是创新教育的灵魂所在;(2)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仅包括创新思维,还包括创新技能。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3)创新人格,创新人格包括创新责任感、顽强的意志力等,创新人格是创新教育的根本保障。
1.2 创新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
(1)创新教育理念具有完整性。创新教育理念坚持以全部学生的教育培养为根本出发点,力求打造适合于全员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2)创新教育理念具有综合性。创新教育理念坚持四大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智力与体力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继承与发展相结合。这四部分的综合作用体现了创新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3)创新教育理念具有引导性。创新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导向,对发挥全员创新具有引领、指导作用。
2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高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对学生设定的运动计划不合理,缺乏科学性
高校在体育教学计划安排的过程中缺乏全面性的考虑,运动计划的设定以部分学生的体质和运动强度为参照依据,由此制订的运动训练计划缺乏科学性。由于每个人的年龄、体质以及身体综合素质情况存在差异,在相同的运动强度下,不同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反应,因此体育教学计划的设定要尽量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层次性区分,对同一类体质的学生设定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运动强度适宜的运动项目。
2.1.2 高校在体育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还有待完善和优化高校体育教学在运动时间的安排上不合理,大多数院校认为早晨5点到7点是体育运动的最佳锻炼时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研究表明,早晨9点以前的空气质量较差,而且体育学生多数处于空腹状态,这样在训练的过程中不免会造成血糖低、机体功能紊乱、胃痉挛等问题,因此高校在体育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还有待完善。
2.1.3 高校对体育运动创新培养意识淡薄,缺失人文精神教育高校体育教学的侧重点多为提升体育运动员的身体综合素质和个人技能,加之高校体育课程的受重视程度较低,因此致使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缺乏人文精神,体育教师对体育运动人员的关心程度不够,在训练的过程中缺乏具有正能量的鼓励之词。另外,高校在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创新教育认识淡薄,因此难以发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时代性。
2.1.4 高校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重视程度不够高校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重要来源之一,两者之间缺乏连贯性。高校体育教学过于追求学生的体能训练,甚至以点概面,用体育生的体能来片面反映在校生的体质,从而不重视高校学生的实践过程。高校作为体育人才培育的摇篮,要积极同社会体育相接轨,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加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交流,从而实现两者的统一。
2.2 体育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教师难以有效地诠释和传授体育理论知识体育理论知识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它不仅包括体育教材上所涉及的体育锻炼和护理等知识,还包括教师所熟知、了解的实践经验。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把握上不够充分,因此难以准确诠释相关理论,无法做出有针对性、长远性的教学计划。
2.2.2 教师在体育专业教材的选择上缺乏水准教师对教材的选取决定了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对专业教材的选择偏重于外在运动技术,部分教材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由此致使教材的实用性突出,但是缺乏长期性,不利于终身项目的形成和发展。
2.3 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体育专长项目不突出,缺乏人文精神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实施对象,高校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综合能力为己任,但是由于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缺乏人文精神教育,制订的体育课程大纲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教育理念,因此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体育教学系统的不完善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体育专长的培养和塑造。
2.3.2 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困扰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使学生缺乏一定的团队意识,由此导致这些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体项目,如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因此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培养计划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这类问题的发生。
3 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创新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3.1 激发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创新教育理念能够健全高校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具备顽强的意志力,高校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高度的热情投入到训练之中,从而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2 使高校学生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
高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职业化的体育人才,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功,另一方面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用理论知识来指导训练实践。创新教学理念追求的不仅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还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的创新,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创新教育理念可以提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使理论知识的脉络更加清晰、具有系统化,从而促进高校体育学生更好的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
3.3 发挥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教学设备和材料则扮演着客体角色,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理念,从而为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
4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4.1 创新教育意识培养方面
4.1.1 加强高校体育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开展体育创新教育活动高校在面临创新教育理念转型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地举办体育创新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体育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接轨,从体育专业理论知识、体育实践、体育技能拓展等多方面灌输体育创新意识。
4.1.2 积极贯彻体育教学价值理念的创新实践传统的体育教学价值理念为强身健体、保家卫国,随着时代的进步,体育教学价值理念被赋予了新的价值理念和内涵,就学生而言,体育教学的价值在于强健体魄、适应社会生活节奏;就高校而言,体育教学的价值在于增强教学实力;就社会而言,体育教学的价值在于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4.2 体育教学体系方面
4.2.1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已基本定型,多以传统的球类运动、田径运动为主打教学内容,对于新兴的体育运动缺乏一定的关注,因此积极引入各项体育运动,扩大体育运动的种类,并根据高校各自的地理优势建立高校特色项目,从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4.2.2 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高校体育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体育教学的方法既要多元化又要具有层次性,如教学方法可以采取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分组教学等,另外体育教学可以依据学院综合素质的迥异进行分组、分层次的训练,从而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体能。
4.2.3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的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考核方式要具多元化和创新性,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考试模式,更不能依据传统的评价标准进行考试成绩的评定,要加强评价标准的创新。如健美操的考核评价可以采用汇报演出的形式进行,不仅增加了考核趣味,而且发扬了体育锻炼的精神本质。
5 结 语
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强、具有长远发展目标的战略决策,需要完成从意识到实践的过渡,从教学模式到教学体系的完善,因此,加强创新教育理念的引进是确保高校体育教学实现全民体育的动力源泉。
G807.4
A
1674-151X(2014)12-074-02
2014-11-9
翟一飞(1978 ~),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与学校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