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马拉松运动员专项战术的研究
2014-12-05董维鹏
董维鹏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体育系,吉林 四平 136000)
优秀马拉松运动员专项战术的研究
董维鹏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体育系,吉林 四平 136000)
1 问题的提出
马拉松项目是运动项目中的传统项目,拥有非常久远的历史。马拉松运动能够将人的力量、速度、耐力展现出来。随着马拉松运动的不断发展,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马拉松竞技比赛的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对于运动员而言,不仅要拥有超乎常人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要讲究战术的运用以及实际比赛中的状态发挥。由于马拉松运动是一项以人为本的运动,人为因素是促成比赛成败的关键,而合理运用战术,找到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对自身进行动态调整,发挥出极限水平,才能够获得更为优异的成绩。目前,在国际大型马拉松赛事中,运用战术来获得比赛胜利的情况有很多,甚至在没有到达终点线时,根本无法预料冠军奖杯的得主。因此,马拉松运动员必须要对比赛战术进行研究,并将其合理运用,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2 不同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分析
2.1 匀速跑战术分析
马拉松比赛中匀速跑占有很大比重,是一种最节省体力的跑动形式,运动员根据自身的体能状况,结合比赛中的实际情况,制订更为科学的体能分配方案,将其在比赛的各个环节中展现出来。在匀速跑阶段中,所强调的是体能的均匀分配,而不是平均分配,在具体的运动形态中并不是采用单一的用力方式,需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与赛程进度,甚至要适当提速以获得比赛的有利位置。运动员进入匀速跑的阶段,通常已经有强度较大的体力消耗,这是由于比赛开始时加速跑所造成的,比赛开始,运动员都会采用加速跑的方式争取进入第一阵营,当加速跑结束后,运动员在体能上的消耗非常大,需要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转而进入匀速跑的阶段。对于匀速跑,运动员要根据事先计划好技战术安排,采用比较均衡的体力分配来完成,匀速跑最大的优势在于跑动速度比较均匀,这使运动员能够很好地控制身体姿态,根据跑动节奏来节省体力,降低身体负荷,通过对身体机能的调节用最放松的方式来进行,能够用低体能消耗获得最高的跑动效率,协调身体各个肌肉及关节,并在一定的身体节奏中完成。运动员通常都会在比赛中合理地运用战术,在匀速跑中保存一定的体能,后续阶段积蓄力量。
2.2 领先跑战术分析
马拉松比赛中的路程较长,在比赛的开始阶段,运动员为了获得比赛的先机,一般会以加速跑的方式来争取优势位置。运动员在比赛开始就会形成不同阵营,第一阵营的运动员往往都会具有心理上的优势,处在后面的队员在心理上所形成的压力较大。对于领跑而言,在战术上主要表现为心理战术,运用心理上的压制来是后面队员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之间瓦解对手的信心,进而使对手无法在比赛中表现出自身最高的水平。运动员采取领跑的方式来完成马拉松比赛,首先就要具备过人的身体素质,运动员若要实现领跑,对爆发力、速度、耐力的要求较高,需要在比赛开始阶段具有很强的爆发力,运用身体的爆发力来获得领先位置,通过速度获得开始阶段的领先,并且这种加速跑是战术方案实施以及在自身能够承受的体能范围内来完成,这也符合运动员争先获胜的心理诉求。也有部分运动员根据赛前制订的战术方案,在某一阶段突然乏力,加快速度占据领跑位置,这在马拉松比赛中屡见不鲜。运动员采取突然加速的方式,使前面的队员措手不及,当对手有所察觉时,与反超领跑的队员已经存在速度上的差距,并且也已被甩开一段距离。在国际顶级马拉松赛事中,很少有人能够全程领跑,由于领跑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对速度、耐力、体能的考验更为严峻,因而领跑这种方式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为“破纪录跑法”。
2.3 跟随跑战术分析
跟跑战术在马拉松比赛中也较为常见,采用这种方式并不是一味的跟随跑,而是根据赛前既定方案,结合对手的实际情况而言,当出现机会时就会将对手甩开,进而获得比赛的领先优势。跟跑着需要对前面的队员在心理上有所认识,比如运动员在匀速跑的过程中消耗大量体力,而跟跑的队员相较于领跑队员在心理上存在优势,当感觉领跑队员体能消耗即将达到极限而自身身体体能还能够维持一段时间的情况下,就能够超越领跑者获得胜利。在跟跑战术中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1)对对手的基本情况有非常清晰的认识;(2)比赛当天风力较大;(3)领跑者在速度上比较快。在跟随跑的过程中,有如下注意事项:(1)控制跟跑距离,逆风条件下采用跟跑的方式,由于领跑者挡住了部分气流,是跟跑着所承受的阻力更小;(2)密切观察周边情况,切不可被对手包围。由于马拉松比赛中对手并不仅仅是一个人,如果被对手包围,在跟跑和超越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对手团队的肘击、踩踏等,对此应选择有利时机摆脱对手的“围攻”;(3)要有持之以恒、坚定不移的信念。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在能够完成比赛的前提下,尽量完成比赛,这不仅是赛前技战术的要求,更是一名运动员运动品质的体现。如果在比赛中途退场,将会打乱赛前制订的战术,增加赢得比赛的难度;(4)伺机而动,择机超越。跟跑队员必须要把握冲刺时机,如果过早冲刺将会给对手留出反应时间加以应对,同时也会消耗大量体能,而过晚冲刺将不会对对手造成威胁,因而赛场冲刺时机的选择极为重要。
3 战术方案的制订
通过对上述影响马拉松战术制订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马拉松战术制定的准备阶段,我们应该将这些影响因素充分贯彻到的方案制订中去。接下来,笔者将把这些影响方案制订的因素贯彻到战术制定的赛前以及赛中去。
3.1 赛前熟悉竞赛路线
在赛前要尽量熟悉竞赛的路线、环境,并以小强度或中强度的运动量在比赛场地进行适应或调节,训练大约2 ~ 3次。
3.2 赛前按竞赛路线实地全程跑
根据个人的实力、当地气候(气温、适度、风速等)、地形、比赛目的、作息时间、竞赛时间、主要对手等制订个人竞赛战术计划,在赛前20天进行全程跑(2 ~ 3次)战术训练,将竞赛路线“跑热”“跑近”。通过对路线的熟悉,可以给运动员减轻心理负担,马拉松跑需要跑42.195公里,这是不可减少的,但是却常常会因为不熟悉路线而多跑一点距离,在拐弯处多跑1 ~ 2m会对成绩名次由重要的影响。因此,要通过多跑路线,拉近这种“距离”,从而争取取得好成绩。
3.3 模拟竞赛路线的全程跑
马拉松跑的竞赛路线示意图,承办竞赛单位会在赛前半年至一年这个时间段发给各个参赛单位和运动员。而在赛前,大多数运动员是无法到承办国或省市的竞赛路线上进行多次实地战术训练的,因此,模拟竞赛路线的战术训练十分必要。
4 结 论
4.1 在对竞技马拉松运动员的战术分析基础上,指明了马拉松比赛中应用战术的重要性,并将比赛中匀速跑、加速跑、领跑、跟随跑、冲刺跑的战术特点进行阐述。
4.2 领跑与跟随跑能够对比赛结果所形成的作用更为明显,领跑战术能够帮助运动员巩固领先位置,跟随跑战术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不过,若所有参赛者都采取领跑战术,那么部分参赛者势必会被更强的选手淘汰,进而失去更有利的比赛机会。
4.3 赛场环境能够对比赛结果造成影响,由于场地结构、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差异,队员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因而在战术运用上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这就要求参赛者必须在赛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将自身在比赛中调整到最佳状态,仅为完成42.195km的超长距离赛程,获得理想名次。
4.4 尽管马拉松战术的特点以及运用上有所差异,但其共性的特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都会在比赛开始前制订详细的专项战术,并在比赛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实现对自身体能的合理分配,将速度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
[1] 李肇莆,金志扬.对固守反击规律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1991(3).
[2] 王建民.试论战术对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
[3] 姚家新.《孙子兵法》与竞技战术的理论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4] 董国珍,孙增礼等.学校体育运动训练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 王建民.试论战术对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
[6] 贺新武.试论中长跑战术[J].辽宁体育科技,2002.
G822.8
A
1674-151X(2014)12-057-02
2014-10-19
董维鹏(1987 ~),助教。研究方向:田径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