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探析
2014-12-05刘现赟钟容
刘现赟 钟容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2012年8月20号,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指出“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当前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亟待提升。”[1]尤其是近几年,发生了一些严重影响教师形象的恶性事件,如教师性侵学生、幼儿教师虐打儿童、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的职责等。2013年8月15日,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的通知”,其中《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定期注册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册的人员,不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从两个已颁布的文件来看,我国教师队伍的素质问题可见一斑。以上是对全体教师的总体要求,对体育教师当然也不例外。而且在此基础上,还有作为体育这个专业的特点对体育教师的特殊要求。
1 从“旧形势”到“新形势”
从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癸卯学制”到改革开放之间,中国的教育受到了历史的巨大影响,每一次新施行的教育制度,都明显带有当下历史背景的印记。教育制度的颁布并不是针对国民教育本身,而过多依从的是当下的政治形势。首先是“仿日”;继而是“学美”;最后又到建国初期的“苏联模式”。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国家形势基本稳定,教育形式才得以发生改变。教育部也顺应时代大潮于此年制定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使我国学校体育走上正轨。1979年,教育部、原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联合于5月15日至22日又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了“全国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扬州会议),并随后颁布了四个《暂行规定》。“这次会议是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进行拨乱反正,在历史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会议,是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步入规范化的标志。”[3]此后,教育部又陆陆续续颁布了一些有关学校体育的“教学大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大纲”模式。
20世纪末,国家又拉开了教育改革的序幕。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后,在其基础上又修订了体育课程标准。2001年9月,小学《体育》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在全国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始试行,2003年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正式出台。2003年新学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刚要》在全国普通高校施行。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4]《体育与健康》课程也包含其中。进入21世纪,“学校体育已经迎来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的全方位变革时期。”[5]
所以,在此我们将1978年教育部制定颁布《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到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之前称之为“旧形势”,之后至今称之为“新形势”。需要说明的是,将其称之为“旧形势”并无贬低之意,目的是为了突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突出改革之“新”意。
1.1 “旧形势”之前学校体育所产生和遗留的问题
毋庸置疑的一点,体育教师为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体育教师依然是发展学校体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但事物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必定会存在一些问题。
自1904年“癸卯学制”颁布施行以来至今,已有110年的历史,但在这110年中,中国的学校体育大多数时间都受到历史背景的影响。首先,从“癸卯学制”施行的的1904年到“壬子癸丑学制”施行的1912年,此阶段主要是“仿日”,由于我国刚实行体育课(时称体操科),加之洋务运动时兴办了很多新式学堂,造成体育教师的紧缺,经过专业培训的更为少数,所以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亲历者徐一冰在《二十年来体操谈》中描述道:“一般无知识、无道德之营弁之兵士竟一跃而为学校教师。品类不齐,非驴非马,既不识教授为何物,又不知学校为何地,酗酒狂赌,好勇斗狠,无所不为。不一年学校之名誉扫地,社会之信仰尽失,学生父兄,多仇视体操一科,至今犹有余毒也。”[4]体育教师的负面形象可见一斑。然后,从“壬戌学制”施行的1922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此阶段主要是“学美”,由于受到美国实用主义,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但缺乏具体教学过程,所以体育课出现了“放羊式”教学。据亲历者回忆,当时球类和田径等项目传入我国,虽然项目增多,但老师也只能会什么教什么,多数学校的状况是:“西山带帽,体育老师睡觉;上课一发球,学生老师都自由。”[4]最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以苏联为蓝本,进入了“苏联模式”阶段。此阶段我国学校体育体育又陷入了“锦标主义”和“以运动竞赛为中心”的泥沼中。就目前来说,国人对体育的认识还基本停留在竞技体育方面。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我国当下的学校体育还存在着上面所说的问题,而且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综合问题。所以说,我国的学校体育问题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2 “新形势”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地位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由过去大纲的执行者转变为了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而学生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这样变化对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以及学生的自主性有积极的作用。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摒弃那些受历史影响而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和做法,转而学习和内化先进的现代教学观念和做法,适应新的角色。
1.2.1 现代化观念的要求
王道俊、王汉澜版的《教育学》中,在论述“教师的素养”问题时,就提到教师应该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其中包括进取意识、独立性、主人翁态度、群体意识、效率感等,还指出“教师自身个性品质的现代化不仅是促使学生个性品质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搞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自觉加强这方面的修养,抛弃积淀在自己头脑中的陈腐落后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跟上时代精神的步伐。”[6]此书虽然出版于1999年,但作者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现代素质对教师工作的影响,也指明了提高教师素养的方向。但同时不容否认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进入21世纪,新的观念也如潮水般涌入人们脑中,如自由、平等、全面发展等。新的课程理念也与这些时代观念相吻合,在新颁布的体育课程标准中就有所体现: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1.2.2 现代化实践的要求
现代的教师已经不是作为一个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书匠”的角色出现了,他还要满足学生社会发展的需要,既包括一定的知识储备,也要包含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社会适应。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法都在不断发展,如课程设置方面,从单一的知识能力传授到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方法方面,从单一的纸质课本到电子教学、从单一的传授到“教学互动”。所以说,如果现在的教师想要满足教学的需要,就必须先满足当下教育实践的需要。然而在体育教学方面,“体育教师和‘师父’、‘旧军人’、‘学监’、‘教练’、‘文人’、‘艺人’等在历史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关系。”[7]这也说明在特殊时期,受不同历史背景的影响,体育教师会由不同的社会角色来充当,进行着教育实践,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国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方面为国人留下了一些非正面的影响。
2 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分析
赵晚霞(2004年)在其“我国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综述”的研究中提到,“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理论到理论,结合素质教育从宏观的角度对我国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构成因素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另一类则是由实践到理论,从微观的角度对我国体育教师素质结构在不同学段、不同区域或某项具体素质内容方面的现状调查、探讨与分析的松散研究。”[8]从表述中可以发现,作者在分类中缺少“由理论到实践”的分类,即对我国体育教师素质结构内容的培养方法、途径、模式等的研究。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在作者发表文章之前,确无关于此研究的文章。在其之后,出现了少量的研究,但也并不是针对性的研究,一般都是作为“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研究的部分内容进行表述,而且所占篇幅也较小。虽然相对于现在来说,作者的分类有一定缺陷,但对本文的研究依然有借鉴意义。在此,以其分类为基础,本文的研究属于第一类研究,即“由理论到理论”的宏观研究。
2.1 我国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宏观研究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出从2001年9月,小学《体育》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至今的11篇文献。其中2004年4篇,2008年2篇,2005、2006、2009、2011、2013年各1篇。同时查阅素质教育施行以来至今的部分《教育学》、《教学论》和学校体育、体育教师的专著。根据观察来说,其出发点基本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以当下政策作为出发点。这一类多是以素质教育为背景,也有以新政策为背景的,如黄道名(2013年)的“‘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教师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第二,以当下体育教师素质或素质结构存在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如张丽娜(2008年)的“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差距的成因与对策”;第三,以体育教师的角色、任务或工作特点作为出发点。如李建荣(2005年)的“21世纪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
2.2 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
对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必定要基于教师的素质结构研究。通过查看相关文献和专著,教师的素质基本分为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此处原为心理素质,但结合体育教师的对身体素质的工作要求,故将其改为身心素质)。根据这四个方面,在研究中由于研究者对教师素质结构的理解和研究的侧重点的不同,他们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对教师素质结构的划分一般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等。李秉德所著的《教学论》采用的是“二分法”,他将其分为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梁双顺、钟雪梅所著的《教育学》采用的是“三分法”,他们将其分为思想品质、业务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王道俊、王汉澜主所著的《教育学》采用的是“四分法”,他们将其分为高尚的师德、现代人的素质、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以上划分同样适用于体育教师,“一般认为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包括三个维度,它们是道德维度、智能维度和技能维度”,[9]但这种划分显然是不全面的,他并没有把体育教师的身心素质纳入其中,忽视了教师的身心素质对教学的影响。另外,我们可以根据梁双顺、钟雪梅版的分法将知识维度和技能维度统称为业务素质。在此我们采用“三分法”,即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和业务素质。
2.2.1 思想道德素质
2013年9月2日,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又在不久后,2013年11月29日,“为……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师德突出问题,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0]教育部又发出《<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可见目前我国有亟待解决的教师道德问题,而且国家对此非常重视。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两个方面。
思想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确而远大的理想等。教育者首先应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这是培养人才的前提,也是整体素质的核心。其中,政治素质引导着教师工作的方向;正确的三观不仅引导着教师个人的人生,也影响着所教学生的观念;正确而远大的理想既是教师个人的追求,同时也是对学生起示范作用的重要方面。
道德素质包括公民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各种道德素质应全面发展,但着重注意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的培养。当下师德问题是最引人关注的一个教育问题之一,“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11]师德的培养要从日常生活抓起,既要关注生活,又要关注职业:第一要热爱教育事业;第二要热爱学生;第三要热爱集体;第四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2.2.2 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
体育教师要具有健康的体态、充满“精、气、神”的内在精神,良好的体态与精神面貌对学生具有最直接的说服力。但很少有研究者将其作为体育教师素质的一部分,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活泼开朗的性格、稳定乐观的情绪、良好的社会适应、文雅的谈吐、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谦虚审慎、尊重学生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健全人格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角色,则更需要满足。
一般来说,心理素质的习得较之于身体素质来说要困难的多。就身体素质而言,虽其会受先天条件的影响,但后天的练习完全有弥补的可能性。对心理素质来说,诸如性格、气质、意志、信念等这些心理素质受先天的影响很大,而且大部分已经在儿童期间形成,后天训练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说,心理素质的训练要比身体素质训练难。不过,培根在《论读书》中说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也就是说,体育教师要加强个人后天的学习尽量来弥补先天心理发展的不足,以满足职业的需要。
2.2.3 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包括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两个方面。
知识素质一般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专业知识。对体育教师来说就是体育学科的知识,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损伤等课程,体育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专业性就体现于此。但我们平时忽略了一点,体育教师是教育工作者,那么教育科学知识也应该属于专业知识的范畴中。“作为一名教师,具备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一个最基本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还应该具有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11]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这是体育教师进行工作的理论基础;第二,基础知识。在过去,甚至是现在,体育教师的软肋就是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自我修养。当前各学科间都在互相渗透,体育教师不仅要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而且必须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广泛的涉猎学科知识,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同时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自我修养也是体育教师建立个人形象,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在杨建华、陈鹏等的《现代教育中》和梁双顺、钟雪梅的《教育学》中,提出“实践性知识”的观点,它是指“教师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行动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相关的知识。”[12]它是一种把专业知识、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
在教师能力素质方面,其下属分类是最多的,主要包括了解学生的能力;加工和处理教材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沟通表达的能力、自我调控的能力、运用教育机智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科研的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如果根据我们的主题“新形势”来说,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了解学生的能力、自学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在了解学生方面,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三维发展观。这些新的课程理念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特别注意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以此为基础,才能重点发展其中不足的地方。在自学方面,归结为一点就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大大缩短,需要我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如果教师想要满足教师角色的需要,就必须不断地自我学习。在运用现代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而且新的教学方法不断产生。教师如何选择组合并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成为影响教学效果与效率的重要因素。同时目前已有大量的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中,如电视、计算机、信息传播技术等。这些新教育技术的运用将极大地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以适应教学需求。其中马凤芹、杨国欣版的《教育学》中把它作为教师能力素质的一个下属分支。但就体育来说,体育教学过程还要特别注意培养组织与管理能力中的组织体育竞赛和业余体育训练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不能忽视体育所具有的美育与德育功能。
3 结语和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由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求,提高教师素质问题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有关我国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也较为丰富,使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分类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分类基本围绕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四个方面展开。
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也是其素质结构的一部分,有其积极正面的影响,不应该只重视心理素质而忽视掉身体素质。
(2)体育属于教育的范畴,所以教育学的学科知识也属于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范畴,而不应该与专业知识并列分类。
(3)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大大缩短,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自学能力,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4)体育教师的问题是有深层的社会历史原因的,我们不能把现在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直接归咎于当代体育教师的身上。但当代的体育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努力做出改变。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2013-11-29.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2013-08-15.
[3]向静文,章柳云,吴建.改革开放三十年学校体育科研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学校体育,2009(7):12-14.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2013-12-18.
[5]吴维铭.中国学校体操历史与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6]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赵晚霞.我国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综述[J].湖北体育科技,2004,23(1):17-19.
[9]张丽娜.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差距成因与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53-154.
[10]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2013-11-29.
[1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2]梁双顺,钟雪梅.教育学[M].长春:吉林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