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训练观念:运动训练的哲学

2014-12-05八一军体大队科研所邓运龙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4年2期
关键词:竞技变革观念

● 八一军体大队科研所 邓运龙

训练观念是个高频概念,使用者对它多有较深刻的理解与意会。人们在2种情况下使用训练观念的概率较高:一是总结某项目成绩有较大突破时,多认为是较好地把握了项目特点和发展趋势,训练观念先进,训练指导思想明确;二是在分析成绩停滞不前或项目落后时,总把训练观念落后作为失利的根本原因。可以说,大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认识到训练观念对训练、比赛活动的重大影响。因此,训练观念似乎不是一个形式化的词汇,而是在透过一些训练活动现象的总结提炼、概括抽象,试图反映一些运动训练的根本性的东西和规律性的内容。但是,鲜有人对它深刻认识。训练的成功与否,从根本意义上讲,还是实践者能否有自己主导的、科学的训练观念。

1 训练观念的定义

“观念”按《辞海》的解释是看法、思想,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列宁指出:“观念是(人的)认识和意图。”根据定义法则,可以把运动训练观念定义为:运动训练的哲学(Philosophy of Sport training)。这种在实践中直接支配人们行动的观念,在运动训练中我们可以称之为“训练观念”。Vern Gambetta在Athletic Development:The Art & Scence of Functional Sports Conditioning一书中强调:一个有哲学支撑的训练,其方法和结果是一致且有效的。实际上,成功运动员的练习或许不是最科学的,但一种合理的训练观念在他或她的运动生涯早期就被建立了。它包括适度训练,始终如一的训练,得到充分的休息,有计划的训练,适合自己的训练,完善你的不足之处 ,相信你的训练,了解你的身体,去实现你的梦想等。

2 训练观念的实质

训练观念是关于竞技体育“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的哲学。

2.1 练什么——运动项目特征决定训练内容

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求,既有不同类别项目的共性特征,又有具体项目各自的特殊需求。同时,人体的适应也具有专门性,选手必须经过专门的刺激与适应才能提高相应的能力。运动方式影响机体神经肌肉等内部机制的适应性变化,虽然运动中动用的肌群相同,但由于运动方式的差异,导致肌肉产生专门的适应性。对某一运动方式适应的运动机制与技能学习过程,与肌肉的协调性有关。当运动项目规律和水平变化了,相应的训练内容也要进行调整,可以是练习方式上的改变,也可以是负荷、难度、强度,甚至训练环境的改变。

运动项目特征对训练有着明确的规定性,规则变了、项目发展了、选手能力水平变化了,训练内容、训练计划和方法手段的选择和运用也随之变化。

2.2 怎么练——选手能力特征决定训练方式

一方面,从共性角度讲,选手能力水平与特点决定了不同时期训练的基本方式;另一方面,从个体角度讲,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能力水平与特点。每个人有各自的基因、运动背景、饮食习惯、新陈代谢、训练要求及潜在的适应性。不是所有身材和外表相似的训练对象都能承受系统的共性负荷。在决定负荷的量与强度之前,必须评估个体的能力,这将增加成功的概率,减少受伤的风险。

选择训练方式、方法时,既要考虑选手的共性特点,也要结合个性差异。

2.3 练多少——比赛对抗特征决定训练负荷

19 世纪,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所著的《战争论》,是世界著名的军事理论经典著作。他的一个精辟论点是关于战争具有“以暴易暴”的无限化暴烈性。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论点,今天更有新的时代意义。竞技体育是有规则的战争,与战争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少有暴力性,但其对抗的激烈程度毫不逊色。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电视传媒的广泛应用和商业化运作等,追求观赏性、刺激性和社会、经济效应,使得世界锦标赛、奥运会、职业性比赛等体育竞赛的激烈对抗性愈加突出,表现为对抗愈激烈,比赛愈好看,显现出了竞技体育的比赛激烈性。

实战化训练的实质是对抗的激烈程度与负荷量度,对抗性及其实战的负荷量度是实战化训练的核心,否则只能是形式像比赛而已。如果训练负荷或对抗的程度不及实战,该训练就不能支撑比赛需求和技战术发挥、不可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3 训练观念的作用

人类的进化已经证实是生物进化与文化进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文化核心价值的观念,无疑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原动力。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无不是观念的变革,总以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创新为先导。观念要么是某种思维模式,要么是某一个体的习惯。它影响社会、左右个人。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教育、体育等无不受到观念的左右。

观念是一把双刃剑,它是文明的结晶,又是继续前行的阻力。观念转变天地宽,观念突破大变革;观念落后,行为或徘徊或停滞,当观念变成迷信的时候,社会就封闭了。观念作为一种文化,不断地变革自己,我们说的科学观念,必定是某种在时时修正中充满活力的文化。社会或个人只有在不断地更新固有观念的过程中,才会进取和发展。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更为雄辩的事实是,愈是开放的社会,愈是受教育程度高,愈是可选择的机会多,人的观念变化愈发快。对社会个体来说,每一次进步无不是观念的进步,一生的成长是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完成的。

观念变革是“文化变革”,他先于“物理变革”,起先导作用。观念更新是开启体育变革之门的“钥匙”。如果说体育强国的变革之路靠的是技术与观念的互动,那么,对于后发者而言,思想观念的革新就更为重要。在我国竞技体育的奥运争光、举国体制、可持续发展、跨越式突破的大背景中,变革要有“超越别人”和“超越自我”的双重勇气和举措。中国特色的体育变革之路,不是复制体育强国的变革模式,而要以自己的智慧寻找全新的发端。这里,最需要敢于求新、求异的思想观念,以实现体育强国之梦。

无论历史地纵观竞技体育发展史,还是现实地横看不同国家、地区的运动成绩,从大到一个国家的运动训练发展水平,小到一个地区、一个项目的发展阶段,无论在验证训练观念所处的阶段层次与发展水平是否一致,还是验证训练观念对运动训练变革的推动力,对于某个国家、地区、单位、项目,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有什么样的训练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训练活动;有什么样的训练观念层次,就有什么样的比赛成绩水平。任何竞技运动在不断创造新成绩的同时,必有先进的运动训练指导思想为先导。分析各项目的世界纪录可以看到,一项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总有先进的训练理论和指导思想在起重要作用。

训练活动是训练主体在训练观念指导下的具体实践过程,表现为训练观念的实施者能动客观的物质活动。训练主体不仅有精神的力量、观念的力量,而且作为物质的、实践的力量,能够运用各种物质手段、对客体进行加工改造,改变客体的身心、形态,造就一定的客体结果(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改造);同时,这还是一个训练主体对自身的改造过程(运动员对自身的改造),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培养造就出具有新素质、新水平、新能力的新主体。

[1]Vern Gambetta.Athletic Development:The Art & Scence of Functional Sports Conditioning[M].Human Kinetics,2007

[2]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上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竞技变革观念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维生素的新观念
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变革之路
坚持系统观念
“三个经济”体现“三大变革”内涵
花与竞技少女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观念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