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4-12-05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会员俱乐部体育

朱 政

在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仍然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迅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制约着体育健身的发展。有关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研究已经成为当前体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亦成为热点问题。俱乐部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发挥了其主要的引领作用,传播了积极的体育文化理念。各体育健身俱乐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娱活动,使自身成为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有效形式,并使体育健身俱乐部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相应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进而使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与发展止步不前。本文立足于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从而推动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使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1 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状研究综述

在对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方面,华中师范大学刁在箴在《中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概况之研究》一文中,通过调查我国22 个省、市、自治区528 家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多角度的对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进行论述,旨在通过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建立公益型体育健身俱乐部,建立社区型体育健身俱乐部,通过改建体育活动场所设施等方式,促进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1]。

浙江师范大学田里在《我国健身房场地投资与收入现状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了我国体育俱乐部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在硬件方面,他认为,体育健身俱乐部地理位置的选择、器械设施是否完善、场地环境设计与布局是否合理等因素,都将成为影响俱乐部创收的因素;同时他还指出,居民区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利润最高,中等规模的体育健身俱乐部投资获利最大;大规模的体育健身俱乐部投资年利润高,但同时存在的风险也很大,小规模的体育健身俱乐部投资风险比较小,但利润微乎其微。在软件方面,田里指出,在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中,存在着严重缺乏专业体育健身教练的问题,诸多体育健身俱乐部通过自己培养健身教练来满足自身对人才的需要,这就导致了大多数体育健身教练处在无证经营的状态中[2]。

南京体育学院卓志伟在《对我国健身俱乐部管理状况及未来管理模式的探讨》一文中指出,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仍处于初级阶段,管理模式还有待完善,而且发展基础比较差,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持,连锁的规模比较小,他认为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应借鉴欧美国家先进的俱乐部连锁经营模式。

在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体制方面,李晓佳在《我国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组织管理之研究》一文中指出,制约组织管理的主要因素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俱乐部整体管理水平薄弱[3]。

任昭君在《我国商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一文的调查研究中指出,我国商业体育俱乐部经营行业锻炼的消费者年龄呈“中青化”现象,40 岁以下的约占80%,40~70 岁的约占20%;男、女性的比例,40 岁以下为70.6% 和29.4%,40~70 岁为75.3%和24.7%,显示出商业性体育俱乐部的女性消费者越来越多。这说明女性越来越重视健康和身材,这些人大部分都有较强的经济支付能力,一旦体育消费意识确立后,体育消费还会成为她们日常生活消费的一部分。

从以上研究看出,我国健身俱乐部文化建设还处于肤浅发展阶段,从整体上看,由于受城市环境的限制、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消费人群的变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势头并不客观,微盈利或持平的体育健身俱乐部所占比例很大,这与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同时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起步较晚,各个方面的建设情况还不完善,这都是制约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的重要原因。为了满足中低收入者的健身需要,政府在相关政策引导下,已经开始主导建立社区体育俱乐部,目的是通过这种民间的社会组织形式,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公益性的产品。但目前我国社区俱乐部的数量还很稀少,而且大多集中在居民社区之中,数量和质量都有待于提高和完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区型俱乐部将会成为俱乐部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鉴于我国国情,俱乐部自身的经营与发展同政府行为密切相关。金彤在《关于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前景探讨》中初步分析了我国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趋势,他建议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应该走多元化、市场化、科技化、资本化的道路。体育健身俱乐部作为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没有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没有充分的与国际化接轨,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仅仅单一局限于政府的宏观管理调控。政府通过人为的采取政策性的进入障碍,以特殊的管理方式参与俱乐部的管理。理论上,政府参与管理的原因是为了补偿由于过度竞争或者过度垄断产生的市场失灵从而造成的相应的损失。从宏观大局出发,相关部门应该深思设置的体育市场障碍是否真的促进了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是否会带来不合理的弊端。特别是相应的审批制度,主管部门并没有对市场行情进行定性或是定量分析,更谈不上对市场行情的把握,所以其相关政策缺乏理论依据[4]。从经济利益的视角来看,主管部门也不会特别注意市场行情的变化。因此,我国体育俱乐部的完善发展,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2.2 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客户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相关会员的管理制度。体育健身俱乐部收入的重要来源就是实行会员制管理而收取相应的会费。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虚荣心,尊贵感,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这也是会员制不可多得的优点,通过会员制而形成的团体凝聚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体育运动,使会员真正的融入到团体中,会员们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俱乐部的锻炼之中,还会切实的对俱乐部的经营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各场所采用的经营手段,从通用的打折优惠,如贵宾卡、金卡、银卡、季卡、月卡、次卡等,到专业性的俱乐部会员卡,都不同程度加以应用。62.2%的行业会员和散客消费差不多,37.8%的行业散客多。我国许多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制度从相关的政策规定上来看,比较完善、合理,但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和谐因素,相对于小型的健身俱乐部来说,我国大中型健身俱乐部会员制度的实施相对比较合理,很多小型体育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并没有享受到会员制度中应享有的项目,有些项目还是需要另外支付额外费用,如:有些项目可以享受的条件是该会员能够介绍另一名消费者办理会员,这样才可以免费享受到该项目。同时,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普遍存在的缺点就是,在协商办理会员制度咨询时,一般服务人员的态度比较和善,但之后进行相关咨询或在某些项目服务中出现疑问时,工作人员的态度普遍比较差,有时会出现比较恶劣的情况。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会员自身利益难以得到切实的保证,国家或有关部门的相关政策法规还是有很多漏洞,很多经营者就是利用这些漏洞,以无形的方式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体育健身俱乐部会员制在真正实施过程中有利于营造俱乐部的团体氛围,形成稳定的消费者群体,从而有效的提高俱乐部经营的效益。此外,可以增加多元化的主体,满足不同层次人的需要,增加俱乐部的影响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实现体育的最大经济效益[5]。因此,完善的客服体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有利于体育俱乐部的健康长远发展。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要立足长远、健康发展,必须能够在合理的政策引导下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转变管理思想,形成一个规范、优质的服务团队。

2.3 管理及专业人才短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体育意识的不断加强,直观、分散的室外健身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体育的需要。人们越来越需要在正规的组织中、聘请专业的健身教练进行指导锻炼。王洪等在《我国健身中心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一文中提到,健身教练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具体执行者,是健身俱乐部得以正常运行的联系纽带,是推广科学健身的传播者,是健身俱乐部的核心。

目前,我国许多家的健身教练员还同时身兼俱乐部的管理职责,这可以使他们有很多的机会能与消费者接触,更为详细的了解俱乐部的概况以及消费者的心态,他们能通过实践教学向俱乐部成员传授锻炼要领,以切身的实践途径来为俱乐部带来效益,这已成为健身俱乐部盈利的关键因素。但这会一定程度上分散其注意力,不利于更好的开展服务。任昭君在《我国商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一文的调查研究中指出,一般商业性体育俱乐部经营行业从业人数为5~180 人,经营规模大小不一,平均人数约为32 人。经营管理人员占9.3%、体育指导人员占18.8%、其他人员占71.9%。在所有的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18.5%。经营队伍的文化素质总体偏低,仅有58%的人员接受过各种培训,而42%的人员未接受过或只接受过1~2 次面授培训,各商业体育的经营管理者中只有10%左右的人既懂管理又会体育,其余除一部分是运动员出身外,大部分(约占其余部分的75%)既不是体育专业人士,也不是经济专业人士。

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销售人员比较充裕,并不出现短缺的现象,但相关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健身专业教练比较缺乏,很多管理人员并不懂得管理之道,也不懂得相关的健身知识。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很多管理人员与投资经营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亲友关系,从这一角度分析,这一弊端不利于真正管理人才的引入,同时也减少了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健身俱乐部的健康发展。同时从数量上来看,目前我国专业的体育健身人才仍然很稀缺,从质量上看,很多俱乐部的健身教练都是兼职学生,有些健身教练员并不具备相关的保健、运动恢复知识。

2.4 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一方面,宣传推广观念不强是制约体育健身俱乐部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宣传一般是以平面广告为主,而且在推销方面也不容易找出创新点,没有采取强大的动态宣传。另一方面,宣传渠道的单一也成为制约其俱乐部影响力的重要原因,我国许多俱乐部采用网络宣传的方式,也有一些有前瞻性的俱乐部会采取依靠百度、新浪网、中国健身房搜索的方式,通过建立专业化网站,利用高端的网络营销手段,通过知名网站的宣传进行相关体育产品和信息服务的推广,但就目前形势来看,这种网络营销的方式并没有成为健身市场宣传的主要方式[6]。此外,我国很多健身俱乐部并没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相应的宣传工作,并没有相关经营项目的人才,采取的主要营销方式是馆内张贴海报、户外发传单的形式,宣传方式比较单一、宣传途径也比较窄,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宣传格局,不利于俱乐部的发展。

3 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首先,政府应该建立健全体育健身俱乐部行业管理机构,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监督机制。然而由于我国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于这个基本国情,根据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使得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不仅是一种市场自身的行为,更是一种政府宏观调控的行为。要实现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健康发展,政府应采取一些调控政策,结合俱乐部本身的实际情况,成立专门负责管理健身俱乐部的机构,并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相关的监督机制,约束俱乐部内部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健身俱乐部内从业人员的岗位管理是否科学、俱乐部的教练员从业资格的认证是否规范等等。

最后,政府应该降低征税标准,降低体育俱乐部的准入门槛,降低俱乐部企业的经营负担。否则过大的压力会迫使企业采取降低经营员工工资的方法来节约俱乐部的开支,这会给俱乐部的经营造成很大的财政压力,会员消费价格的降低会直接影响到俱乐部员工的收入,有可能出现相对低劣的服务态度,制约俱乐部的健康发展。

再次,体育健身俱乐部前期投入大,成本回收期长,所以一般俱乐部在前期投入的融资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例如:前期投入一般在10~200 万元的中小型体育俱乐部,回收期稍稍短;特别是地处繁华地段的体育健身俱乐部,政府应对俱乐部进行一定的资金支持,与相关银行部门进行协调沟通,降低企业的贷款率,进而使体育健身俱乐部群体逐渐发展壮大。

3.2 建立合理完善的服务体系

目前,许多体育健身俱乐部出现了严重贵族化的倾向,有些俱乐部不注重开发潜在的消费群体。大众体育下,健身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消费群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白领阶层、高薪族阶层。在面对消费者意识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俱乐部相关部门更应坚持“服务第一,销售第二”的良好观念,谨记良好的客户服务是增强俱乐部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另外,建立完善的会员投诉体系,解决会员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所在俱乐部会员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创新健身家政服务,这是一种高质量新型的体育服务形式,相较于传统健身项目,更加具有科学性、专业性、系统性,它更加科学的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放松情绪等因素有机结合,大幅度的提高了会员的锻炼质量。此外,对于体育健身俱乐部自身来说,通过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了顾客的多样化需求,可以牢牢留住老会员,也可以通过此种方式吸引新顾客,这样就可以为体育健身俱乐部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7]。

3.3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体育健身俱乐部基本的资源配备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技术辅导、理论咨询和保护措施,体育健身俱乐部应该聘用专业人才或具有从业资格的人员进行辅导、教学。在开展辅导和咨询的过程中,相关教练员应该能做到耐心辅导,积极引导,不仅要能有效的带领会员进行科学的锻炼,更要对其进行专业的理论知识辅导教学,并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制定不同的训练教学,为消费者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引导顾客合理的选用锻炼器材,控制运动的幅度,保证锻炼的效果,提高锻炼的安全系数。肖宁在《试论我国健身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一文中,就如何有效遏制优秀的管理和教练人员流失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俱乐部对待新会员、老会员应本着公平、一致的原则;教练是健身俱乐部的核心支柱,应培养一支优秀的教练团队,才能保证服务质量。

对于俱乐部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以及业务水平也要有很高的要求。俱乐部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决策能力,更要有创新思维以及高瞻远瞩的能力。除了高层管理决策者应具备相关的能力之外,俱乐部的工作人员也要加强培养综合素质,使其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勇于创新的头脑,良好的服务意识、组织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体育健身俱乐部也该为员工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组织人员定期参加一些国内、国外的相关领域的专业培训,使员工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健身行业的专家进行学习和交流,开阔自己的眼界,使其更好地为俱乐部服务。

3.4 推广体育营销,扩大宣传力度

体育营销是将运动的真谛与运动文化相结合,充分调动人们的体育消费热情,与体育健身人员的健身理论相结合,实现互惠共赢的目的。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营销策略实质上,就是将俱乐部本身的文化和体育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让消费者形成强烈的购买欲望,提升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营业额。体育健身俱乐部也该搭建更多高质量的平台,使项目品牌的核心文化与体育传统文化交流更好的交流,提升其项目品牌核心文化的质量及影响力,将创新元素引入到体育健身项目中,并结合相应的体育文化需要,使体育健身项目有序合理发展[8]。然而,从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上来看,体育健身俱乐部不应该将规划重点局限于短期目标、短时期的知名度和销量规模上,应该运用战略性的眼光去审视体育健身俱乐部营销战略。

4 结语

我国体育俱乐部整体处于良好的运行环境中,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大背景下,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多集中在繁华的商业区,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体育意识的提高,社区型俱乐部必将成为未来俱乐部发展的趋势所向。体育健身俱乐部应同政府联手,一方面政府努力建立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机制,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降低市场准入标准,激发体育俱乐部行业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企业应从自身做起,积极加强俱乐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标准,培养俱乐部的文化氛围并加大宣传力度,最终实现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

[1]刁在箴,马更娣,张 莹,等.中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概况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744-745;750.

[2]田 里.我国健身房场地、投资与收入现状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2002(3):50-51.

[3]李晓佳,汪康乐.我国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组织管理之研究[J].产业与探讨,2009(4):56-57.

[4]宁 伟.东北地区体育经营性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6.

[5]郝 慰,张文圣.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业的经营模式与效益评价[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24(4):23-26.

[6]玄延军,王晓贞.营业性健身房服务理念的新思路[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8):4-5.

[7]田 里,马晓云.营业性健身房经营与促销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164-165.

[8]黄 梅.新时期体育健身俱乐部营销策略研究[N].现代商业化,2008-10.

猜你喜欢

会员俱乐部体育
会员专区
我们的“体育梦”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会员天地
会员天地
会员名片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