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的现代化视域下高校体育教育的本体与辐射效应及其实现对策研究

2014-12-05周维方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效应现代化体育

周维方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宜兴 214206)

1 前言

人的现代化是适应现代实践发展需要的人的主体能力的现代化,是一个社会稳步走向现代的根基、驱动力和支撑点,更是保持现代社会合理、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现代化问题是一个社会核心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最深层次的动力与基础,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的现代化从根本来说,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1]。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本体效应的实现程度,辅射效应大小和作用的持久程度影响着高校学生人的现代化的进度。因此,本文对我国高校体育在人的现代化建设中的本体效应与辅射效应进行阐析,并在人的现代化语境下,对其目前及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 高校体育教育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的本体效应与辐射效应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内容设置中的一个基础内容,它不仅是指高校课堂体育教学行为还包括其它蕴含体育元素的群体性比赛、体育文化节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活动在功能和作用的持久性上具有差异性,这就使得高校体育教育在人的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表现为本体效应和辐射效应两种形式。其中本体效应是指高校体育教育实现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基本功能时所产生的效应,辐射效应则指的是高校体育教育过程、教育资源在人的现代化建设中除去实现其基本功能时所产生的效应之外的积极性附加作用。

2.1 人的现代化过程中高校体育教育的本体效应

2.1.1 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养成自觉体育行为的习惯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和人的素质三个主要面,所以人的现代化是人能够满足社会和自身需要的素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又主要包括人的思维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行为能力和生活方式等的普遍提高和全面发展。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全面提升人的素质是核心[2]。从外在表现和性质来分,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三个方面,其中健康素质是基础。在高校教育课程设置中,将体育教育设置为基础课程所依据的就是其在学生健康素质培养中所产生的效应。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通过合理的项目设置和教学过程中科学的练习手段、练习负荷运用发展呼吸、循环系统功能,提高身体各项运动素质,从而达到提高生理上的健康水平的目的。另外,通过体育教学过程还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首先,通过负荷强度变化、多次反复练习和提高练习难度等可以起到磨练学生意志品质目的;其次,通过配合练习、集体性游戏和比赛等提高学生集体凝聚力和交往能力;再次,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还可以达到宣泄不良情绪的效果。

2.1.2 规范学生行为、提升道德修养和心理品质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高校体育教育还具有规范学生行为、提升道德修养的作用。首先,任何项目的技法都有一定的动作方法,学生只有按照动作方法进行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学会和完成既定的任务;另外,不管体育课还是体育比赛都有自己的规章和规则,学生在体育课和体育比赛过程中享受到体育行为的快乐同时养成了遵守法纪的习惯。其次,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师资配备和课程设置来说,一般高校都会开设武术、跆拳道选项课,在民族性学校中还会开设一些民族性项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掌握了民族传统体育技法的同时对其文化内涵获得了更深的了解,它们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精髓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过程中产生了一种传承和弘扬。正是在这种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中,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道德修养获得提升。

学生在进行不同内容、形式的体育活动时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承受到一定量度的负荷刺激,这种刺激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拼搏精神、自信心和集中注意力能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都有要求,所以经过长期的、反复的、系统的体育行为刺激学生的心理品质。

2.1.3 普及人体科学基本知识、传承体育文化

在高校体育教育内容安排上运动技能教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为了提高学生锻炼的科学化程度讲授一些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和营养学等人体科学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自身机体的解剖结构、机体不同系统运行的生理基础和不同状态下的负荷量度控制标准有所了解。其次,体育既是一种运动又是一种文化,它属于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人的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离不开对体育文化内容的掌握,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在进行技法教学的过程也伴随着体育文化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3]。因此可以说,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能够产生作用,通过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人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2.2 人的现代化过程中高校体育教育的辐射效应

2.2.1 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从目前学校体育教育的执行现状来看,中小学特别是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由于种种原因很难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执行,很多学校的体育课都被其它课程占用,学生自身也会因为升学压力而忽视了体育课,这种情况不符合一种习惯养成在生理、心理上产生印迹的条件。反观高校体育环境,师资水平较高,能够满足学生和课程要求;在课程项目设置方面多样化,能够基本满足学生兴趣和需要;授课计划科学、完善,保证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场馆、器材等配置能够基本满足所开设的课程和学生练习需要;教学时间相对有保证[4]。另外,学校还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外群体性体育活动。这些都使得高等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行为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为学生终身体育行为奠定了基础。

2.2.2 促进全民健身活动普及与发展

高校体育教育对全民健身活动普及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步入工作大学生的帮带作用,二是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服务社会所产生的效应。首先,大学生通过高校阶段系统、规律的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和群体性活动等高校体育教育行为,养成了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在进入社会工作后很多人不但仍然保持这种习惯而且还会带动周围人群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这使得高校体育教育的功能得到放大;另外,大学生除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外还掌握了进行科学锻炼的方法和基本理论,使得他们在从业后成为群众体育开展中骨干。其次,学校体育场馆通过对外开放为民众直接提供了健身场所,体育教师则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地方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健身路径设计和相关法规的制定提供服务。

2.2.3 弘扬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对大学生的持久作用是高校体育教育在人的现代化建设中的辐射效应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黄梨在其研究中将体育精神归纳为人本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和团队精神四个要素[5]。在体育行为中,人本精神表现在要重视人的权利、自由、尊严和自身价值,自信、积极进取、理解、尊重;英雄精神表现为顽强拼搏、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敢于冒险;公平竞争精神表现为在同一规则下诚信、自由民主的参与体育比赛;团队精神则表现为体育行为过程中荣辱与共、协作互助和各尽所能。人的现代化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行为过程,它需要几代人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没有人本精神作保证人的现代化是一种病态的现代化的人;没有英雄主义精神作保证人就不具备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征服困难的品质;没有公平竞争精神作保证人的现代化就无法良性发展;而缺乏团队精神作保障则会延缓人的现代化进程的速度。高校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大学阶段的各种体育教育行为大学生对体育精神获得充分认识和一定程度的培养,它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生活、学习都会持久地产生作用。

3 人的现代化中高校体育教育本源与辐射效应的实现对策

3.1 优化高校体育教育的师资队伍

通过前期文献调查、分析结合目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实际情况,优化师资队伍主要可以提高师资队伍质量、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和合理配置教师数量三个方面入手。通过校内、校际间的教研活动和接受继续教育等来提高教师的对运动技术水平和教学中的执行能力,提高教师对体育学科及其辅助学科理论知识的融会运用能力。师资队伍结构从种属上来说可以分为学科结构和学历结构,通过引进人体科学、休闲体育和体育人文等专业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终身体育锻炼对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需要和提高教师团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引进高学历人才来带动、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行为和科研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合理配置教师数量是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适宜的生师比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工作质量和教育教学效果,不适宜则会造成教师课务量太重或太轻、无暇或不屑顾及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细节,从而影响到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本体效应与辐射效应的实现。

3.2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体育教育内容与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体育教育内容与评价体系首先应该从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出发,所选择的内容能够为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提供服务,满足职业生涯的需要[9];而在评价标准中不应该只是对学生的简单身体运动能力进行评价,还应该增加一些能够反映专业所属职业在身体能力方面要求的典型指标。其次,在满足专业建设需要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多样化,既有外练的成分也有内养的内容,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再次,从有利于身心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终身体育意识养成和具备自主锻炼能力方面考虑选择体育教育内容。最后,除必修的公共体育课外还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来积极拓展学生体育教育过程,如单项俱乐部、课外群体活动、体育文化节和竞赛活动等,这样可以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满足学生个体与专业建设的需要。

3.3 改变高校体育资源的生成、运作和管理模式

首先,在高校体育资源硬件方面改变政府单一投资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学校体育场馆、器材建设领域,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基础上通过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使学校体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这样既提高了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品质又使得学校体育资源辐射效应得到最大化。其次,校地紧密配合,充分挖掘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本体效应与辐射效应。高校体育科研机构和体育教师应该积极、主动与地方体育局等民生机构合作进行城镇健身路径规划与设计、体育教师走进社区进行健康讲座和健身实践指导等。最后,地方政府以政策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生成、运作和管理模式的改变,使高校体育资源更好服务于地方群众体育的开展。通过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学校体育领域;合理规划地方体育场馆建设,有些场馆可以建在高校内或就近建设;合理规划公共交通,为市民健身出行提供便利。

3.4 鼓励、加强教师的科研行为

科研行为是时代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动态性对体育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工作创新、发展以及教师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动力。教师应该在实践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积极、主动探索高校体育教育中遇到问题;与其它学科、专业的教师或科研人员之间建立横向联合进行高校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教育社会化服务等相关问题研究;对非体育类综合高校来说,重点进行学校体育教育在不同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如何开展才能够实现其作用最大化的研究。通过科研过程教师可以接触到专业发展最前沿知识,认识能够获得升华、观念也在因之不断发生变化,教师在体育科研行为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同时也使得体育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本体效应与辐射效应实现最大化。

3.5 提供必要的场馆设施、器材和后勤保障

学校体育教学、竞赛、群体活动等各种体育行为对场馆设施、器材有着一定的要求,只有满足基本条件学校体育教育才能够正常开展。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对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开设项目数、场馆设施等都有着明确要求,这些要求既符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在场馆、器材数量上要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群体性竞赛活动、业余训练和师生锻炼需要,除耗能较高或危险性较大的场馆、器材外均应该免费向学生开放。由于场地设施、体育器材等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磨损、毁坏,所以日常需要维护、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场地设施器材在学生、群众体育行为中的作用同时又将他们进行体育行为的成本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俞宪忠.人的现代化与教育创新[J].东岳论丛,2000,21(3):89.

[2] 潘志红.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40(6):45-48.

[3] 车达.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 黄梨.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建构[J].体育科学,2007,27(6):88-92.

[5] 王宇.试论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3):106-109.

[6] 邹吉君,曲卫君.现代化的内涵及人的现代化[J].东岳论丛,2000,21(1):74-76.

[7] 童星,崔效辉.“现代化”概念及其内涵[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16(4):55-60.

[8] 徐一飞.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的现代化[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0(5):39-43.

[9] 董杰,刘宗祥,董赫男,等.以体育产业为依托调整我校体育教育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4):122-124.

猜你喜欢

效应现代化体育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死海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偶像效应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