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①

2014-12-05谭成钢佟贵锋宁淑芬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9期
关键词:社会化校园大学生

谭成钢 佟贵锋 宁淑芬

(1.鞍山师范学院 辽宁鞍山 114016;2.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3)

高校校园培养当代社会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高校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培养有目共睹,对大学生身心健全发展、社会适应、社会角色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社会对大学教育的期许是正确引导学生由自然人转向社会人,因此,探索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努力发挥大学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是高校体育文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1 探析我国高校体育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的总和。高校体育文化则是指在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以学生为主要参与主体,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体育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2]。高校体育文化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高校体育物质文化是师生从事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经费投入与场地面积、体育标志、体育设施、体育资讯;高校体育制度文化,是保证各项体育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包括组织领导、校园体育制度、校园体育传统;高校体育精神文化是体现学校精神面貌,激励学生克服困难的无形力量,包括体育导向机制、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态度;高校体育行为文化是在生理和心理的共同作用下本能和自觉的活动,包括体育文化节、学生个人体育行为、体育社团和体育组织管理行为[3]。良好的高校体育氛围作为无声的育人载体具有丰富的外延和内涵,对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大学生社会化

社会化一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90年代中期的西方社会学著作中,从此开始了将社会化作为一个学科概念的研究,它是社会学中一个有特定内涵的专门的术语[4]。1895年,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最早运用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自然人”转化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各类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潜移默化,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都是由具体的个体组成,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离不开个体的参与和奉献,同时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社会。人的社会化是作为个体的生物人通过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学习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再现社会经验,并积极的作用于社会,并创新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的过程。[5]社会化一般包括个人从社会当中学习从而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以及个人通过自身融入社会去影响社会、创造社会。具体来讲是指个人通过社会的教化和自我内化学习到的社会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完善的心理品质从而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传承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个人能够通过自身能动地释放、外化自己的社会属性,积极参与并影响社会生活,创新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大学生以社会影响为主要背景、以高等教育传递为主要媒介,接受社会教化、学习社会文化并通过大学文化这一特有形式影响和作用社会的过程。[5]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知识分子和精英群体的代表,社会对其寄予厚望,因此大学生群体能够较早地适应社会了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讲,大学是他们走入社会前能够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后阶段,在健全身心、社会适应、角色承担和人格发展等方面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化过程。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最初的体育兴趣来源于家庭,但是进入大学校园后,校园体育环境促使大学生能够持续从事体育运动[6]。

3 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3.1 高校体育文化促进身心健全发展

高校体育文化的行为文化是促进学生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许多技能包括走、跑、跳、投等都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人类生活和劳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便能掌握更多、更复杂的生活技能和生产劳动技能。高校体育文化不但提高身体素质,而且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失败、征服困难、磨练意志,并由此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高校体育文化在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方面具有其他文化无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在传播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能够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祖国做贡献。

3.2 高校体育文化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文化知识和知识技能,最直接的收获就是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和适应社会能力,知识和能力能否顺利转化为毕业后从事职业所需要的应用知识和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自身未来在社会的生存和发展[7]。体育运动大多数为群体性项目,人际间的交往十分频繁,体育规则的形成以及体育游戏中规则的制定都能促使学生在不断交流沟通中逐渐的适应、协调,是对大学生社会交往技巧的锤炼,高校体育文化环境能够给学生带来广阔的交往空间,个人的表现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肯定,既能增强自信心,又能增加满足感,拉近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最终发展大学生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化。

3.3 高校体育文化促进社会角色的形成

高校体育文化为学生提供角色扮演的舞台,能够实现自我才能的展示、自我心绪的调整及自我不悦的宣泄。不仅融合了社会的经历,而且对其心理适应竞争的社会也是极好的历练和预演。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社会角色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以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对该角色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社会角色的扮演,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学生培养社会化过程的落脚点和最终结果是社会角色的培养。通过体育角色的体验和学习,学生懂得了社会角色是与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大学生能够学会承担角色义务、行使角色权利。高校体育文化可以缩短角色差距,促进大学生社会角色的形成。

3.4 高校体育文化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在由运动所形成的社会内,学生能在运动中扮演角色承担任务,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规范。通过在运动中的互动来适应由运动组成的小社会,并能不断的调整、完善体育中的自我,形成良好健康的自我意识,进而促进人格的发展。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明显特征,可以说竞争无处不在,但是大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懂得如何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合理竞争,是高校体育文化教给我们的必修课。体育社团、体育场馆的各种体育活动,是学生掌握团体行为方式的过程和成长为社会成员的过程。在互动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提升,遵循公平竞争、尊重对手、服从团队和裁判的规则意识;展现自由发挥的创造精神和发展协同的合作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增加集体荣誉感。

4 结语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这块沃土中不可忽视的文化元素,对大学生坚强意志、社会适应、角色培养和人格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高校管理者要在深刻认识高校体育文化和社会化本质的基础上,重视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和行为层面优化高校体育文化环境,明确高校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合格人才,高校体育文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1]王艳云,左成.探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9):1177-1178,1184.

[2]张俏,于可红.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述评[J].浙江体育科学,2013(5):65-68.

[3]张岩,李树旺,高富贵,等.我国当代大学生体育参与与社会化进程的实证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3(3):86,111-114.

[4]高云.试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8-80.

[5]顾春先,邬红丽,肖波,等.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0(8):41-48.

[6]彭雪涵,黄衍存.试论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7]于蕴,虞荣娟.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理性认识[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猜你喜欢

社会化校园大学生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