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圳复合地层盾构法施工重难点控制
2014-12-04辛书杰XINShujie
辛书杰/XIN Shu-jie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专用设备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地铁及地下工程采用先进的盾构法施工,因为盾构刀盘和刀具对地层的适应范围很窄,当遇到地质情况发生突变时,掘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设备的严重损坏。隧道施工还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地表及建筑物)的影响。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范围
深圳市地铁11号线车红区间线路沿深南大道和白石路布设,主要包括1个中间风井、左右线盾构区间隧道6 871.356单线延米、1座联络通道兼废水泵房、7座联络通道(其中6号位于中间风井、8号位于中间始发井)、洞门8个、端头加固4处、农林南人行天桥加固区、凤塘河干渠加固区及下穿地铁1号线竹侨区间加固区各1处(图1)。线路最小曲线半径600m,线间距13~37.6m;隧道最大纵坡28‰,最小纵坡4‰,隧道轨面埋深13.0~28.65m。车红区间全长约5 448m,隧道内径6 000mm,拟采用4台∅6 980mm盾构施工,区间穿越主要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沿线紧邻或穿越1号线、竹子林车辆段等多处建(构)筑物及欢乐海岸人工湖等重要建(构)筑物和地表水体,且为深圳首次采用∅6 980mm盾构施工,盾构性能及可靠性备受关注。
1.2 工程地质
区间拟建场地原地貌为剥蚀残丘(台地)间冲沟以及滨海滩涂地貌单元,现已填筑或推平,现状为道路、住宅区等,地形平坦。该地段建筑不多,交通繁忙。区间隧道主要穿越地层为:<4-11>砾砂、<7-1>砾质粘性土、<8-1>全风化粗粒花岗岩、<8-2>强风化粗粒花岗岩、<8-3>中风化粗粒花岗岩。
不良地质:①区间多处揭示有风化球,共有12个孔揭示,风化球厚度在0.4~4.1m之间,区间内花岗岩风化球十分发育;②基岩突起里程K 5+083~K 5+480范围地质图显示有微风化岩层突起,基岩突起附近,基岩面起伏较大,软硬不均现象严重;球状风化体:区间在MKZ2-SZZ-03(YCK 4+515)揭示有球状风化体(孤石)发育,厚度1.8m;③抛填片石部分地段为抛石挤淤形成,块石直径0.20~1.50m,主要零星分布在滨海滩涂地貌人工造海区(YCK 6+320m~YCK 6+919m),厚度最大约6.0m;④区间范围内揭露到3条断层,受断层挤压、张扭等影响,岩体较破碎且风化不均,残积土及全风化岩中常夹块状强风化及中等风化岩块,里程K 6+520~K 6+700范围有断层穿越。
本工程沿线场地普遍分布有软土、填石、液化砂土、球状风化、基岩突起、断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对施工造成较大困难。若处理不当,可能引起基坑及隧道坍塌、地面沉陷等工程灾害,进而危及邻近建筑物、管线等周边环境及人员安全。
1.3 地表及建筑物
本标段下穿、上穿多众多既有建构筑物。区间下穿地铁1号线车竹区间、凤塘河干渠、丰盛町过街道、农林南人行天桥、广深高速立交桥、竹子林过街道;上穿地铁1号线竹侨区间、1号线竹子林车辆段、欢乐海岸别墅等。
2 工程重难点及对策
2.1 球状风化、基岩突起地层施工对策
盾构区间球状风化、基岩突起分布十分广泛,且探测难度非常大,是施工中的高风险点,如何提前发现并预处理是本工程的重难点。本工程地处深圳市沿海,根据设计地质资料,11号线盾构隧道花岗岩风化球十分发育,风化球厚度0.4~4.1m,天然抗压强度为92.5~131MPa,平均值108MPa,盾构强行掘进势必造成隧道管片破损、隧道中心线偏移、刀具卡死、刀盘开裂甚至盾构损坏等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
对策:①采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手段,对沿线地层进行勘探,争取最大限度的发现球状风化体和基岩突起地层;②根据地质勘查结果,针对不同情况,采用地面预爆破、人工开挖、掘进通过等手段,达到有计划、有预案的通过此类地段;③在球状风化预处理阶段,指定合理方案,强化方案的执行力,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步步为营,做到彻底处理;④在盾构制造阶段充分考虑盾构的掘进性能、强化并增加相关附属设备,从设备方面满足要求;⑤编制多套“过球状风化、基岩突起施工方案”,做到组织到位、管理有序、分工明确,并按照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的顺序逐级培训,先从思想上认识到位,再从操作上执行到位,达到“彻底发现、提前预判、处理到位、掘进有序”的目标。
2.2 近距离下穿地铁1号线的施工对策
近距离下穿地铁1号线区间是施工难点和高风险点。11号车红区间盾构下穿运营中的深圳市地铁1号线车竹区间,净距约1.44m。下穿1号线车辆段时埋深仅为4m,不足1倍洞径(图2)。由于地铁运营对沉降要求高,如果控制不当就有可能对地铁1号线产生影响,因此顺利下穿1号线既有隧道是本工程的一个施工控制重点。
图2 隧道下穿1号线车竹区间位置示意图
对策:①按照“高度重视,充分准备、严格控制、加强监测、快速通过、补浆加固”的原则进行掘进控制;②提前做好与地铁运营部门沟通,在对应位置布设监测点并测得初始值,并做好协调工作,保证监测工作的实施;③盾构通过前做好姿态控制、设备维修、物资材料准备、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统一认识,全面做到施工准备,调整好施工计划,尽量安排在地铁停止运行阶段(夜间)下穿既有隧道;④盾构通过过程中加强掘进参数控制、同步注浆控制、做好碴土改良,控制好出碴量,避免超挖,保证管片背后回填密实;⑤盾构通过后继续做好监测工作,并及时进行补充注浆,控制后期沉降,对下穿段前后50米范围内渗漏地段及时处理。
2.3 近距离上穿1号线竹侨区间的对策
近距离上穿1号线竹侨区间是施工难点高风险点(图3)。11号车红区间在1号线竹侨城区间上跨地段为矿山法施工,断面6.2m×6.605m,初支厚度0.25m,二衬厚度0.3m,结构顶埋深约16m。11号线区间隧道拱部位于砾砂层中,最小覆土深度约10m,隧道拱顶部位处于砂层中,距离1号线隧道顶净距离仅1m,盾构掘进过程中土仓压力容易损失,从而引起地面塌陷,另外,上跨段掘进时盾构自重会对1号线隧道结构带来巨大的外部荷载。
图3 隧道上穿1号线竹侨区间位置示意图
对策:①结合场地条件,拟对隧道重叠部位的地层采用盾构通过前进行袖阀管注浆,通过改善土体密实度,以降低盾构浅埋段冒顶的施工风险,同时有利于降低盾构掘进时对既有隧道产生的附加应力,袖阀管布孔间距为1m,梅花形布置,加固体距离既有隧道结构净距按1m进行控制;②车红区间上穿1号线竹侨部位,由于1号线施工期间发生过塌方,进场后需重新补勘,进一步摸清塌方回填的范围以及孤石的分布情况;③对受影响地段进行全面整修,轨道扣件拧紧,轨距、水平调正、受影响地段每隔3对短轨枕设置1根绝缘轨距拉杆、受影响地段钢轨内侧安装防脱护轨、受影响地段设置警示标志、采用调高垫板调整轨面标高;④遵循“连续掘进、顺利通过”的原则、选用复合式盾构、选用熟练操作手、动态优化调整主要掘进参数(如土仓压力、推进速度、刀盘转速和推力等)、优化外加剂配比,改良泥膜、控制出土量、做好壁后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
2.4 下穿凤塘河干渠施工对策
11号线盾构隧道下穿凤塘河干渠是本工程的重点 (图 4)。
凤塘河为2孔6.5m×4.2m的砼箱涵,埋深约5.5m,横跨于区间隧道左右线上方,处于素填土(砾质粘性土)层中,涵底处于砾质粘性土层中。距隧道顶部约5.32m。
对策:①盾构过前对凤塘河干渠下方土体进行双管旋喷桩加固,采用双管旋喷桩对凤塘河干渠底部进行加固,保证加固后的土体具有良好的均匀性、自立性、止水性;②盾构经过时,对建筑物变形加强监测,必要时扩大加固范围和深度,并增加其他有效的保护措施;③为有效控制凤塘河结构沉降,拟从车公庙站内打设水平向大管棚,间距0.4m。
3 结 论
1)针对该段盾构区间的重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为盾构掘进施工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2)针对类似复合地层,在盾构施工时加强监测,根据掘进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掘进参数。
3)在掘进时,针对不同地层制定相应的渣土改良措施,防止“结泥饼”现象或者“喷涌”现象的发生,以免造成掘进困难。
4)探究使用复合型土压平衡盾构在该地层的掘进模式、掘进参数的转换,以提高掘进效率,降低掘进风险。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