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信息能力的调查研究*
2014-12-04张贝贝李玉斌
张贝贝,李玉斌
(辽宁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116081)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研究”成果(编号JG13CB032)
一、引言
二、概念界定、问卷设计与实施
1.概念界定
教学信息优化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中的核心能力,虽引起学者们的重视,但对教学信息优化能力研究过少,迄今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的定义。“优化”是一种思想,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常用的策略,目的是使事物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意愿。教学信息优化,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信息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使教学的目标顺利达成。研究指出,教学信息优化主要包含两个层面内容:一种从教学信息表达和传递的层面出发,认为教学信息优化就是对教学信息内容和形式的优化,是对教学信息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选择、控制和调整,是对整个教学信息传递过程的优化;另一种从信息调控层面出发,认为只有利用多种反馈信息,准确灵活的调控教学,才能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基于这样的认识,本研究将教学信息优化能力列为三个维度,具体如图1所示。
2.问卷设计
笔者在文献研究、与部分教师进行座谈的基础上,以图1分析框架为基础,编制了“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性知识调查问卷”。问卷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个人的自然信息,涉及性别、年龄、教龄、职称、任教学科以及以前是否参加过信息技术或教育技术培训等信息;第二部分为教师教学信息优化能力量表,依据孙绍荣(2001)提出的“信息功能类型”和张倩(2012)在“中小学教师教学信息优化研究”中对有关教学信息能力优化途径建议,从“教学信息表达优化能力、教学信息传递优化能力和教学信息控制优化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共10题;第三个部分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效果量表,共包括8个题项。后两部分每题项均参照里克特(Likert)量表设计,采用4级语义差别,请被调查者在1-4的符合程度中进行选择。
3.问卷实施
2013年10月份,L省专门针对农村中学教师、围绕“学科知识结构优化、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方式转变”这三大主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全省培训规模约5000人。笔者的导师有幸负责信息技术应用专题培训材料的开发和部分教师的授课工作。为深入的了解目前农村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信息的优化情况,我们利用这次机会,通过问卷的方式对L省部分农村中学教师的教学信息能力进行了调研。此次共随机发放问卷100份,并全部收回。其中,男教师占41%,女教师占59%;教龄在1-5年的占33%,5-10年占17%,11-15年占20%,15年以上的占30%;文科教师占29%,理科教师71%;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占88.7%,未参加培训的占11.3%。
三、调查结果
1.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信息能力的总体水平不高
为了解农村教师教学信息优化能力水平,本研究依据前文分析,将教学信息优化能力分为信息表达、信息传递和信息调控三个方面,其整体情况见表1。总体来看,教师的教学信息优化能力整体水平不理想,尤其是在信息调控方面教师的能力明显不足,均值只有1.84,相对来说信息表达能力稍好一些。为解释这一结果,在问卷中对教师“以前是否参加过信息技术或教育技术培训”一项做了调查,有88.7%的教师选择了参加过培训,一方面说明各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对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十分重视,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培训机会,并取得一定成果;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培训重点多集中在对教师操作技能的培训方面,忽视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调控教学的意识培养。这说明技术和知识的提升并不是培训的全部内容,在以后的培训中应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加强培养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和学校的管理之中的能力。
表1 优化教学信息能力的总体水平
2.信息表达、信息传递和信息调控的能力
(1)教师信息表达的能力较为理想
信息表达的主要目的是“化复杂为清晰”、“使信息可理解”,优化学生学习效果。对教学信息优化能力各维度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教师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相对较强,却无法灵活应用于学科教学实践中。表2中,教师在“图表呈现教学信息”、“绘制图表熟练”和“一直用多媒体材料教学”这三个题目的得分分别为2.68、2.76、2.82,均在平均分以上,可见教师经过培训,电脑技能水平普遍较高。但“难转易的能力”一项中,教师得分只有2.39,相比其他三项明显偏低,虽然教师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的能力不足。因此,教师的培训方向应从“如何用”向“如何教”转换,根据教师自身缺陷进行针对性培训。
表2信息表达优化能力
(2)教师信息传递的能力略有欠缺
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传递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除了应具备较强的信息表达能力外,培养高效的教学信息传递能力也十分必要。但数据表明,教师教学信息传递能力并未达到人们预期。如表3所示,62%的教师“经常利用多媒体教学”,且大部分教师认为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这说明,多数教师乐于利用计算机技术促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促使知识掌握能力”和“促进思考体会能力”的平均得分却只有2.44和2.33,促进效果差强人意。在整个教学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的传递者(教师)和信息的接受者(学生)之间存在认知差异,必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信息损失。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一定要从学生角度考虑,让信息本身变得更为清晰、易理解,可真正做到的教师为数不多。这可能是因为在培训过程中虽然向教师渗透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但并未促成教师观念的真正变革,教学仍旧摆脱不了传统范式。
表3 信息传递能力
(3)教师信息调控的能力明显不足
用线支撑连接其墙板顶部、框架梁,把已经预留好的U型插口,选择钢筋从上部内侧插入,同时连接好钢筋和梁,选择现浇混凝土。架起梁主筋,以柱箍筋为支撑,并且套住已经掰开的箍筋,依据自下而上的方式。此方式操作方便快捷、施工简单,可以确保构件满足抗震需求,上端锚起到固定连接作用,下端只是用来限位连接。
教学信息调控优化在教学过程中并不传输教学内容信息,但却是保证教学内容信息顺利传递的首要条件。教师对教学信息的调控主要包括课堂和课外两方面调控。从调查数据来看,教师的教学信息调控能力水平并不乐观,教师在“利用网络获取学生信息”这一题目中均值为1.97,26%的教师选择了3(经常使用)或4(一直使用);“了解学生情况反馈家长”一题的均值也只有1.71,15%的教师选择了3(经常使用)或4(一直使用)。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调控多在课堂范围内进行,课后调控欠缺,缺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反馈的意识。 “利用网络获取学生信息”和“了解学生情况反馈家长”这两个题目的标准差分别为1.000和0.868,说明教师在信息调控优化能力上发展并不均衡,这对改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所以,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建设,不应仅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教师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3.相关因素分析
(1)农村中学教师教学信息优化能力与自然信息的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农村教师教学信息优化能力的不同影响因素,在问卷的第一部分设计了性别、年龄等自然信息问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年龄与教学信息优化能力具有较强负相关性(P值为0.025,小于0.05)。其中,年龄与信息表达优化能力、信息传递优化能力这两个维度分别在0.01和0.05水平上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为-0.257、-0.214;年龄与信息调控优化能力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值为0.391,大于0.05)。也就是说,年龄越大的教师其教学信息优化能力越低,主要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年轻教师信息素养本身较高,另外年轻教师对新事物的接受心态较积极。因此,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最好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培训策略,保证培训的高效性。
(2)农村中学教师教学信息优化能力不同维度间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中,教学信息优化能力共分为信息表达、信息传递和信息调控三个维度,但各维度之间具体关系如何,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统计结果见表4。农村中学教师教学信息优化能力各维度均与总体优化能力呈显著相关,且两两维度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在0.01显著水平上)。即一种优化能力得到提升,另一种优化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这三种优化能力相辅相成,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教师在提升教学信息优化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优化能力间的均衡发展。
表4教学信息优化能力不同维度间的相关性
(3)农村中学教师教学信息优化能力与教学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教师教学信息优化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调查结果显示,信息表达、信息传递、信息调控均对教学效果有极强的影响作用,且P均在0.01显著水平上。研究指出,优化教师的教学信息表达和传递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加速知识理解,而优化教师教学信息调控能力,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接受教学信息的状态,确保教学过程顺利实现。因而教师教学信息优化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加强教师教学信息优化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四、问题与建议
鉴于问卷调查对象局限于L省农村中学教师,发放样本数量较少,得出的某些结论或许并不具有广泛代表性,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很多问题上各农村学校的中学教师都在所难免。从此意义上来说,本文的研究成果还是具有一定指导价值的,特别是在当前农村中学教师教学信息优化能力所存在的问题方面。以下就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信息能力现状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做详细阐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1.在政策方面:统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各项保障机制
教育经费一直是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瓶颈问题,它间接影响了教师信息能力的养成。尤其农村的教育经费投入更为不足,这种情况下国家应允许各地通过集资和合理的收费来补充资金,以解决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办学条件问题。在政策体制上,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培训的监督管理,确保培训的顺利进行。教师的社会地位常与其文化和专业素养成正比,而社会地位取决于经济地位。因此,在政策法律上,提高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要相应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这样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实现“自善其身”。
2.在学校方面:健全各项奖励机制,建设“信息化校园体系”
如前所述,随着中学教师年龄的增大,其教学信息优化能力在逐渐降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仍有部分农村中学教师对日益普及的信息技术充耳不闻,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不积极主动的学习而是采取逃避的态度,这就需要学校行政领导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接受信息教育的积极性,并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和教学管理之中。加强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校局域网,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建立学科网站,完成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之间的融合,为教师教学信息能力的养成提供良好的氛围。
3.在培训方面:转变培训重点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具备较强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但无法灵活应用于课堂。然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保证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具有“如何教”的专业技能。因此,在今后的培训方向上,应从“如何用”向“如何教”过渡。教师渴望通过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但思想上仍被传统教学范式束缚,无法真正将信息技术融于学科教学。在后续的培训中,应把推进教师观点变革和教学范式的转变也考虑到培训内容当中,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教学信息优化能力的认识。教学信息调控是教学内容信息的顺利传递的有力保证。教师的适当调控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转化与吸收,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技术和知识的提升并不是培训的全部内容,加强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和学校的管理之中的能力培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4.在认知方面:纠正错误认知
目前农村中学教师对媒体教学有两种严重的错误认知,首先,教师认为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就是由“人灌”改为“机灌”,加大知识传递密度就能提高教学效率,根本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教师成了教学的“旁观者”。然而,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信息资源的指导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合作者。另一种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并未被纳入高考课程,是副科,教师和学生都没给予充分重视,教师不愿花时间对这种新型教学方式进行钻研和推广,这种消极的态度妨碍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1]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
[2]张倩.中小学教师教学信息优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3]李葆萍.我国城乡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差异及原因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4).
[4]孙绍荣.教育信息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宋修岩.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培养[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6]翟小宁.中学教师能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10.
[7]谢榕琴.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结构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