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人的非土著生活
2014-12-04恒河水
恒河水
今天的土著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是否依旧茹毛饮血、刀耕火种,举行着神秘的仪式,诉说着沧桑难懂的话语?曾经,在一个蛮荒古老的时代,土著居民是最早的拾荒者、开拓者,他们凭借自己的勤劳与果敢,征服了一块块大陆。他们古朴而惬意的享用着大自然取之不竭的物资,与世无争。但他们并没有享受多久胜利成果,就被文明、科技等时代进步的产物打得体无完肤,甚至流离失所。
就如救命良药却有副作用,要说文明社会的副作用,大概就是在它的侵略面前,旧事物淘汰得太快,可以一夜之间被淹没在历史尘埃中。土著人指在外来的种族到来之前,那些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他们由于外来者的入侵及文化“同化”,沦为很不利的境地,如美洲的印第安人、大洋洲的毛利人和靠近北极圈的因纽特人等。如今的土著居民面临的不仅是与现代社会的格格不入,据联合国有关机构估计,在全世界五大洲大约70个国家中,生活着5000多个土著人团体,超过3.7亿名土著居民。由于长期受歧视,许多土著居民的生活非常贫困,土著文化具有独特的不可复制性,现在也已经濒临灭绝。
土著人的沦落史
1492年10月12日凌晨,当哥伦布睁开眼睛,一个划时代,改变世界格局的时刻便到来了。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五百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作罢,原因是,哥伦布的地理发现带给拉美土著印第安人长达150年的“种族屠杀”。
1494年以后,西班牙在中、南美洲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对当地的土著居民实行残酷的奴役政策。殖民者自诩为先进民族,其文化为先进文化,把当地原有民族视为劣等种族,视其文化为落后文化。在殖民主义者残酷迫害和奴役下,土著民族人口锐减,由西班牙最早到达时的5000万人,锐减到17世纪时的400万人。拉丁美洲土著民族曾被称为“没有历史的人”,这种说法的意思是,“征服造成的心理创伤,以及欧洲传教士和政府当局精心策划的行动,毁灭了土著民族的手稿,模糊了一代一代往下传的口头传说中包含的历史记忆”。
18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欧洲的殖民扩张活动的发展需要,不断向美洲和澳洲的殖民地大量移民。为了取得移民在发展农业和工业的空间和资源,殖民者采取了灭绝或驱赶原有居民的种种措施,或者对土著民族社会进行征服和改造,以适应殖民国家及其移民的需要。同时,通过文化、科技等,制造殖民国家和殖民者高贵的优越感和殖民地土著民族是劣等种族的低下的自卑感。这一时期,在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土著人”是与殖民者或移民者相对称的称呼,被加进了落后、低下、劣等种族等内涵,是对殖民地原有居民和民族种族歧视的称谓。
在亚非拉三个常被殖民主义统治的地方,非洲是第一个成为殖民地也是最后一个恢复独立的大洲,因此殖民主义对非洲造成的创伤也就最深。二战后,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的国家,直到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才标志着殖民体系在非洲已彻底消失。
然而殖民主义去了,但它留下的阴影还在,目前,全球有3亿7千万土著人,其中很多生活窘迫。他们的预期生命最短,婴儿死亡率最高,受教育程度最低,失业率最高。他们往往群居陋室又饱受当地环境健康之苦。结果,他们情愿在监狱里打发余生,也不愿穷困潦倒度日如年。这些开拓者的后代不应该受到如此待遇,可是歧视的眼光无处不在,刺痛着他们的心灵。
不约而同的道歉活动是良知还是笼络人心
1992年8月9日,促进与保护人权小组委员会就土著居民问题工作组召开第一次会议。1993年6月18日,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人权大会举行“世界土著人国际年”大会,呼吁国际社会重视世界各国土著居民的存在,尊重其历史、文化和传统,并保障他们平等生存的权利。同年12月9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1995年到2004年10年间为“世界土著人国际十年”,12月21日,第48届联大将每年的8月9日定为“国际土著人日”(即“世界土著人国际日) ,以便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地帮助各国土著人解决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教育和医疗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庆幸的是,文明社会的正能量远远大于它的副作用,随着国际社会对土著人的权益越来越重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在前几届世界土著日上,不约而同地以不同方式公开对曾经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本国土著人民说出了“对不起”。但是,在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土著人仍受到严重的种族歧视,土著人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众多问题。
加拿大
在加拿大,现行宪法承认3个土著人群体:“第一民族”、米提人和因纽特人。第一民族原称印第安人,米提人则是4个土著部落居民和源自法国、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白人通婚生下的后代。这三大群体的人口总数约占加拿大总人口的2%。
加拿大土著人有近一半生活在位于乡村、边远或北极地区的近3000个保留地上。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土著人居住区要落后得多,可谓“富国中的穷角落”。据统计,土著人预期寿命比非土著人平均少6.4年,而且土著人自杀率以及心脏病、糖尿病、甲肝和肺结核等疾病的发病率是非土著人的2倍—10倍。此外,土著人语言和文化面临严重的危机。土著人中只有24%可以用本民族语言交谈,有50多种土著人语言都处在消亡的边缘。
很多加拿大学者指出,加拿大政府长期以来忽视土著群体的权益,对于土著人现今的窘况负有重要责任。
从19世纪80年代起,加政府开始依《印第安法》对土著人实行强制同化政策,试图摧毁其传统文化、社会和政治结构,使其完全融入“主流社会”中。同化政策包括通过“民主”选举选出酋长和社议员、禁止印第安人举行传统仪式、强制将印第安儿童送至政府资助的寄宿学校接受天主教式教育。在1870年—1970年间,大约有15万5岁—16岁的土著儿童被迫离开父母去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在寄宿学校他们不能讲本民族语言,有很多人身心受虐,甚至遭到性侵害。
2008年6月11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在联邦议会众议院向历史上旨在同化土著居民的寄宿学校受害者正式道歉。哈珀说:“有人企图把印第安文化消灭在娃娃阶段。这个政策是错误的,给他们造成了巨大伤害。我们对此深表道歉。”
美国
目前美国印第安人总数大约为253万,居住在200多块印第安保留区内。印第安人总体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美国平均贫困率的两倍;印第安人的教育水平也是全美最低的,大学以上文化的为7.6%,是美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1492年,哥伦布发现北美新大陆后,西方殖民者接踵而至,印第安人便不断地遭受杀戮、驱逐、隔离和歧视。西方人宣扬的所谓“北美开发史”,是与印第安人的血泪史平行发展的。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成立,新生的白人政权并没有把“民主自由”施予印第安人。和殖民者一样,美国政府对待印第安人的手法,同样充满了暴力和虚伪。直到1924年,美国政府才承认印第安人为美国公民。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美国印第安人从上世纪中叶开始走上联合斗争的道路。经过长期不懈的抗争,印第安人取得了一些权益。除了独特的法律地位以外,美国印第安人还被免除任何税务负担,成为不纳税的特殊公民。不仅如此,联邦政府每年还向印第安保留地施放2亿美元以上的补贴,人均100多美元。 美国参议院2008年4月通过议案,就“大量暴力、虐待和忽视事例”向美洲土著人道歉。但有许多人认为,向美国土著居民发起道歉正值上届美国总统大选,这只是奥巴马笼络人心放的烟雾弹而已。
将“哥伦布日”改名“抵抗日”
殖民地时期的拉丁美洲人不断被提醒,他们生活在一个严格按照种族、声誉、阶级和性别划分的社会里。无论他们以被告、原告或者证人的身份出现在法庭上,总有一名公证人详细指出他们的种族渊源或至少是他所理解的种族渊源。
在2006年的“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到来前夕,联合国难民署曾表示,武装冲突使哥伦比亚一些土著群体面临绝种威胁。土著人的权益问题日益受到拉美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 2006年年初,埃沃·莫拉莱斯成为玻利维亚历史上第一位土著印第安人总统。
2007年10月12日,数千名拉美土著印第安人在危地马拉走上街头游行,纪念“土著人民抵抗日”,而这一天此前习惯上被称为“哥伦布日”,以纪念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首次登上美洲大陆。众多拉美民众认为,哥伦布被欧美国家奉为发现新大陆英雄,却是拉美灾难之源,因此纷纷要求为“哥伦布日”换个名字。委内瑞拉等国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就把10月12日称为“种族日”,以纪念欧洲人和美洲人相遇,产生新混血种族及相关文化。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2002年10月下令,把这一节日改名为“土著人民抵抗日”。
艰难下自欢自乐的澳洲土著
澳洲是五大洲面积最小的一个,它四面环海,“与世隔绝”。如此环境造就了澳大利亚物种的独特性,这里也是有袋动物的天堂。蹦跶的袋鼠,呆萌的考拉,世界最迷人的海滩等等。但是,这个教育、环境一流的美丽大洲,同样有深不见底的黑暗历史。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是个移民国家,1770年被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发现”之后,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人们普遍认为,澳大利亚是个“年轻”的国家。然而,在欧洲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之前,澳洲大陆就已经有人长期居住和生活了。
大约在5万至7万年前,澳大利亚土著人从非洲或者是从亚洲逐步移入澳大利亚,并慢慢分散到澳大利亚各地,他们被称为“澳大利亚土著”——KOORIS(古利人)。四万多年前,土著居民定居澳大利亚大陆。他们与世界上的其它地方完全隔绝,以打猎和采集为生是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属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居住点,分散在整个澳大利亚大陆和岛上,在欧洲人占领澳大利亚之前,共有大约 500 多个部落。不幸的是,随着1788年开始的欧洲移民和殖民化,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开始逐渐被边缘化。
1791年,英国殖民当局开始把土地“分配”给服完刑期的流放犯人,开始了对土著人土地的剥夺过程,然后同化澳洲的土著人民。在这一过程中,1901年,澳各殖民区改为州,成立澳大利亚联邦,但把土著人排除在人口普查范围外,他们被归为“动物群体”。1910年,澳大利亚联邦通过一项政策,以改善土著儿童生活为由,规定当局可以随意从土著家庭中带走混血土著儿童,把他们集中在保育所等处。1937年,澳当局又通过一项可以武力同化混血土著人的官方政策。这些政策使土著人人口数量一直在下降。
1788年,当英国殖民者开始移民澳大利亚时,估计澳大利亚当时有土著人75万人左右。1933年,土著人在澳大利亚的人数大约仅存7万人左右。到2006年,种族歧视政策停止了多年后,澳大利亚土著人人口总数才约为45万,仅占澳大利亚总人口的2.4%。上世纪中叶,随着国际上反对殖民主义浪潮和国际人权呼声的逐渐高涨,澳大利亚政府以种族隔离为内容的“白澳政策”逐步瓦解,土著人的命运出现转机。
如今的澳洲土著
1958年2月14日,一个名为“联邦土著进步委员会”的组织在澳大利亚南澳州首府阿德莱德宣告成立。澳洲大陆5个州都有代表出席,有意思的是,12名代表中,只有3人是土著人,其他都是白人。越来越多的白人同情土著人,不能不说是社会的进步。委员会通过了七点原则声明:废除歧视土著的一切法律;修改宪法,授权联邦政府立法,保护土著人;改善土著人居住条件等。次年,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在墨尔本召开,吸收了同样不具有公民权的托雷斯·斯查伊岛的土著人,更名为“争取土著和托雷斯·斯查伊岛民进步委员会”,这个全国性机构为土著人争取权益展开了不懈的斗争。
澳大利亚政府在1967年宪法修正案上授予土著人以公民权。1967年,澳大利亚人在全民公决中赞成修改宪法,把土著人纳入人口普查,并赋予他们投票权。其后,一些有关土著人土地、教育、文化等问题的立法也相继出台。从联邦政府到各州和领地政府都从法律、政策和政策措施上致力于保护土著人的各项权利。土著人和土著文化被政府认同,各种文化向着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的方向健康发展,澳大利亚进入多元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1970年4月29日,白人在悉尼港举行盛大庆祝活动,纪念库克船长“发现”澳洲200周年。而全澳各地的土著人则聚集在库克登陆处,举行悼念活动。标语牌上写着一个个消失了的部落名字。他们说:“他们庆祝他们的,我们要悼念许许多多死去的人。”同年,澳政府废除了允许当局带走土著儿童的法令。
1972年,澳大利亚政府重新认识土著人问题,并开始考虑土著人权利的法律保障问题,“多元文化政策”随之开始起步。
1976年,澳政府通过法令,承认土著人享有“北部地区”大片土地的所有权。土著人此后掀起要求归还先祖土地的运动浪潮。土著人一直在为收回他们失去的领上和圣地而斗争。1992年,澳大利亚政府废除了未受辖领土政策。同年,澳最高法院裁定,土著拥有殖民时期以前澳大利亚一种形式的所有权。
1997年,一项全国性调查报告说,从家人身边夺走土著儿童的政策使多达10万的土著人遭受精神创伤。报告建议政府对“被偷走的一代”作出补偿。同年全国和解大会在墨尔本召开,总理霍华德在会上为“被偷走的一代”辩解,在场的土著人全都背过身去,齐刷刷地把屁股对着这位总理。土著人认为,霍华德的自由党对土著人的态度远不如工党。他们还认为,霍华德同情“单一民族党”,而这个党实际上是主张“白澳政策”的。
2007年,陆克文当选总理,承诺代表政府向那些土著人道歉。2008年2月13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代表政府就澳土著居民自白人登上澳大利亚大陆上百年来所蒙受的苦难作出了正式道歉。当天大约1000名土著居民聚集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议会附近观看了澳政府具有历史意义的道歉仪式,各地政府也将当地的土著居民集中在电视大屏幕下观看了现场直播。
今天,澳大利亚约有250,000土著居民,多数居住在城市,尽管种族歧视仍存在,但土著居民已开始受益于政府救助,并已经开始设法维护他们的民权、土地权。
澳洲土著传统上以打猎和采集为生,他们属于游牧人口,游牧地域很广,他们与别的部落进行贸易、交换商品,如矛等。他们还靠猎取袋鼠等动物为生,以野生植物、坚果、浆果等为辅助食物。狩猎者使用装有石刀的矛和飞去来器——一种可飞回投掷处的镖。有些部落发展了复杂的手势语,这样他们在悄悄地追踪猎物可以传达无声信息。土著居民的故事,歌谣和传统代代相传。歌舞会和庆典舞会仍保留着这些传统文化;部落成员聚集在一起,通过歌曲、音乐和舞蹈讲述澳大利亚的过去。
正是这些传统古老的生存技能,恰到好处的让仍然处于彷徨的澳洲土著渐渐走出种族歧视的阴影,找到了新的谋生之道,大量的外来游客甚至本土人民愿意专门欣赏古利人这些奇特民风民俗,旅游收入使他们生活也逐渐富足起来,这还得归功于旅游业。
面临消亡的印第安人和印第安文化
印第安人,是对除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原住民的总称。美洲土著居民中的绝大多数均为印第安人,分布于南北美洲各国,传统将其划归蒙古人种美洲支系。印第安人通常说印第安语,或者称为美洲原住民语言。但印第安人的族群及其语言的系属情况均十分复杂,至今没有公认的分类。
印第安人在15世纪末之前本来并没有统一的称法。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C·哥伦布航行至美洲时,误以为所到之处为印度,因此将此地的土著居民称作“印度人”,后人虽然发现了错误,但这种称法已经成为习惯称法并普及了,所以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称印地安人为“西”印度人,在必要时,为了区别,称真正的印度人为“东”印度人。汉语翻译时直接把“西印度人”这个单词翻译成“印第安人”
或“印地安人”,免去了混淆的麻烦,到目前仍为最普及的用法。不过到了20世纪,许多美洲国家印第安人的地位有了明显改善,一些政府机构或民间组织开始对“印第安人”这一名称进行“正名”,比如在加拿大往往被称为更加政治正确的“第一民族”(英文:First Nations)等等。另外,印第安人曾被误认为是红种人,因为他们的皮肤经常是红色的,后来才知道这些红色是由于印第安人传统上习惯在面部涂红颜料所给人的错误认识。
印第安人在西班牙殖民者到达之前有 300多个部落,处于原始氏族公社末期,部落之间的残杀从未间断过,其野蛮与残酷远非今日可以想象。1528年,西班牙殖民者与印第安人发生了战斗,16世纪后来到美洲的欧洲殖民者带给当地印第安人是毁灭性的灾难。据统计,殖民时期,西班牙所属的领地有1300万印第安人被杀,巴西地区有大约1000万被杀,美国西进运动中又有100万左右印第安人被杀。大量印第安人被奴役甚至屠杀。到21世纪大约有3000万印第安人。拉丁美洲的男性印第安人基本上没有纯男性系列的后代,其混血后代麦士蒂索人大多为男性殖民者与当地女性的后代。而北美的情况更糟,印第安人被赶入印第安保留地,其在当地人口所占比例小于5%。在美国,印第安人仅占总人口的1%左右。
《世界通史全编》有这样的文字:“在当时世界‘文明的国度美国(这里指美国独立前的十三个殖民地),这种种族灭绝政策,来得更加凶残。他们一再提高屠杀印第安人的赏格。那些谨严的新教大师,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一百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五十镑!”
1783年,美国独立以后,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虐待并没有丝毫收敛。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了开拓疆土,美国政府把印第安人驱逐出祖居地。1830年,美国政府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案》,规定东部的印第安人要全部迁往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为他们划定的保留地中去,实行种族隔离和迫害。这些“印第安人保留地”绝大部分是偏僻贫瘠的山地或沙漠地带。一个叫切罗基的部族,在被迫迁往“印第安准州”(即今奥克拉何马州)的迁徙中,历时3—5个月,约4000人丧生,占该部族的人口的25%。
这一惨剧后来被称为“血泪的审判”。印第安人长期遭到屠杀、围攻、驱赶、被迫迁徙等迫害,人
数急剧减少。到20世纪初期,只剩下30多万人。直到1924年,美国国会才通过了《印第安人公民资格法》,宣布凡在美国境内出生的人均为美国公民。1934年,美国又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新政”通过了《印第安人重新组织法》,允许印第安人建立自己的政府,不再分配保留地的土地,停止强迫印第安人放弃传统文化和宗教的政策,印第安人的境况才有所改善。
目前美国有印第安人253万多人,分属560多个部落,居住在200多块印第安保留区内。直到今天,印第安许多村落还没有电、自来水和电话、电视等现代生活设施。印第安人的总体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年收入25000美元以下的占41.7%,高于美国28.7%的平均水平。印第安人中,中低收入的人口占总人数的绝大多数。印第安人的教育水平全美最低,大学以上文化的为7.6%,而美国的平均水平为15.5%,比印第安人高出一倍多。硕士以上学历的印第安人比例不到4%,美国的平均水平为9%,也是高出一倍多。印第安人的失业率也是全美最高的,一般高于平均水平二三个百分点。为了帮助印第安人发展经济,美国政府特许印第安人在保留区内开赌场,对烟酒等专卖商品不征收联邦专卖税,因而很多印第安人在网上开烟酒店,卖的香烟、名酒特别便宜。
一些州还对印第安人实施特惠免税政策。1924年前印第安人没有选举权,1924年后承认美国印第安人为美国公民,同时也拥有选举权。美国的法律规定,印第安人享有独立的对保留区内事务的管辖权,印第安部落有独立的行政和司法体系,各部落政府与州政府平行,其与联邦政府的关系是政府与政府的关系。部落内的司法管辖权在部落法院,但联邦法院对部落内的法律事务仍有管辖权,印第安人受双重司法管辖,涉及非印第安人的案件由联邦法院审理。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印第安部落的自治权是不完整的,印第安部落的许多事务仍受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