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背小汗腺汗孔瘤一例
2014-12-04秦思温炬郑荣昌罗金现
秦思 温炬 郑荣昌 罗金现
足背小汗腺汗孔瘤一例
秦思 温炬 郑荣昌 罗金现
患者男,34岁。左足背部隆起性溃疡3年余。3年前因外伤左足背部出现一蚕豆大小伤口,伤口自行结痂。此后患者“鱼疗”,伤口再出现糜烂、脱皮;日渐增大呈隆起性硬结,中央溃疡。皮损一直无明显瘙痒、疼痛。3年来未予任何药物治疗。既往体健,无类似疾病家族史。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足背部可见1.0 cm×1.0 cm大小隆起性硬结,中央溃疡,溃疡面可见鲜红色肉芽组织,表面少量渗液,无渗血及脓性分泌物;边缘粉红,浸渍糜烂。见图1。
图1 患者左足背部溃疡
皮损组织病理:表皮下部、真皮可见界限清楚的肿瘤团块,相互交织成宽带状(图2),宽带间的间质可见导管腔结构(图3),瘤细胞较棘细胞小,大小、形态一致,呈立方形,胞核嗜碱性,排列紧密,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未见鳞状漩涡和角珠。抗酸染色为阴性。诊断:小汗腺汗孔瘤。
图2 皮损组织病理:表皮下部、真皮可见界限清楚的肿瘤团块,相互交织成宽带状(HE×40)
图3 宽带间的间质可见导管腔结构(箭头,HE×400)
治疗:局部浸润麻醉下行手术切除。切口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抗感染。14 d后伤口愈合良好,拆线。术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及特殊不适,目前仍在随访中。
讨论小汗腺汗孔瘤好发于手掌、足跖等部位。本例患者发生在足背部,且有外伤史、伤口未痊愈时有鱼疗的个人史,且经久不愈。在诊断过程中,考虑到需排除分枝杆菌溃疡以及恶性肿瘤,故行手术切除、病理切片并行抗酸染色以鉴别、确诊。本例小汗腺汗孔瘤的临床表现和该病隆起性结节、表面破溃、无压痛等典型皮损特征相吻合。近年来,有数例有关小汗腺汗孔瘤发生于特殊部位并有非典型临床表现的病例报告[1],为临床医师在该病的诊疗方面做了提示。Noh等[2]报告的1例发生于脚拇指指甲外侧缘,易误诊为嵌甲合并肉芽肿的小汗腺汗孔瘤。由于该例患者:①皮损1.0 cm×1.0 cm大小、向内生长类似肉芽肿的突出丘疹为临床表现;②皮损发生在脚趾甲外缘;③患者一直有嵌甲病史。故该病临床上极易误诊为嵌甲合并肉芽肿,若不行活检,病变继续发展可能导致化脓性肉芽肿,有可能会出现恶变[3-4]。我们在诊断本病,注意其临床特征的同时,必须强调活体组织检查的重要性,必要时早期、彻底切除皮损不仅可以防止复发,还可以避免病变发生恶变。
[1]马东来,石秀艳,冯景春,等.皮损形态类似于血管瘤的小汗腺汗孔瘤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8):578.
[2]Noh S,Jin S,Lee N,et al.Eccrine poroma clinically mimicking ingrowing toenail complicated with granulation tissue[J].Ann Dermatol,2013,25(2):247-248.
[3]孟雪梅,赵芹,李玉芬,等.恶性小汗腺汗孔瘤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9):644.
[4]耿松梅,王俊民.恶性小汗腺汗孔瘤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41(3):145.
(
2013-11-28)
(本文编辑:吴晓初)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4.10.013
510317广州,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秦思、温炬、郑荣昌),普外二科(罗金现)
温炬,Email:wenju313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