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2014-12-04徐竹棉
文/徐竹棉
高等学校的思政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在学校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90后”大学生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老师在开展思政教学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学,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思政知识。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出生的孩子大多比较早就接触互联网,加上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呵护,因此大多缺乏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学校学习期间,这些学生也多表现为缺少学习主动性,过于依赖老师等一些特征。“90后”的大学生相对比较自信,但是内心却容易产生孤独感。所以对这样的一个群体开展必要的思政课程教学很有必要。以下结合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就“90后”大学生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开展了研究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对“90后”大学生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以互动为主,说教为辅
在以往,思政课程主要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但是长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必然会影响到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效果不太好,甚至还会引起学生对于课程的反感,进而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作为当代大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以便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90后”大学生都比较关注热点问题,也希望能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能够表达出自身的一些见解。比如在学习“大学生应该主动提高自身的法律修养”这一知识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对当前所发生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如香港非法“占中”问题开展分析,使得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法律神圣不可侵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遵守法律的行为。事实也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有着很好的作用。
二、对“90后”大学生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以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来开展授课
案例教学方式是一种被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思政老师开展教学可以通过案例来很好地获得教学的目标,然而,在目前的一些思政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上所举的例子往往比较陈旧,和学生自身的生活相距甚远。在开展思政课程的教学中,老师所举的例子应该贴近“90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学生所喜欢的语言,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此来达到启发学生学习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将枯燥的思政课程理论知识具体化。另外,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也应该因材施教,尽力选择和学生专业相关的一些案例,使得他们能更好地增强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很多老师在讲解“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这一节知识的时候,大多会播放一些商业领域或者是政治领域比较成功的案例,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如果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播放一些体育明星的奋斗历程,比如贝克汉姆、罗纳尔多从小苦练足球技艺的视频,往往效果更好。而针对音乐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播放朗朗的一些视频,这种贴近学生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案例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进而使得学生更加专注课堂教学。
三、对“90后”大学生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借助网络和学生开展沟通
只有学生和老师之间具备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够更好地为开展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多数的“90后”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了家庭的宠爱,上大学是他们独立生活的开始,也是学生们开始人际交往的新开始和新起点。很多学生都渴望能够更好地融入校园这个小社会,但是又感到内心脆弱,心理承受的能力比较差,一旦在学习和情感方面出现问题和困惑,就会感觉到孤独和无助。网络时代是这些大学生生活的环境特征,目前很多“90后”大学生主要是依靠网络来开展人际交往。但众所周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的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思政老师能够借助网络的平台和学生开展一些沟通和交流,将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邮箱、QQ以及微博、微信地址告诉学生,通过网络来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得学生遇到的各类问题都可以及时得到解决。这样双向的沟通和互动,不仅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还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后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等学校的思政课程肩负着培养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使命,因此针对当下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开展课程教学,才能够做到知己知彼,也才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