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2014-12-03姜从兵
姜从兵
化学是初中阶段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同时中学化学教学是整个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是为学生中考和学习与它有关的知识打好基础,也可以解决一些生活中和以后进入社会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多数的学生反映,化学实验虽然有趣,但是他们都习惯模式化的过程.所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什么在学校化学课堂做实验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呢?通过分析和观察,我发现除了一些学校和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和实验条件缺乏之外,还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思维训练.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严格的化学思维训练.
一、加强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第一,加强思维训练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而化学实验又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所以做好化学实验要从训练思维开始.学生从实验事实出发,从观察和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再上升为化学规律,最后在自己的心中形成一个知识网.这样就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们形成这样的思维.
第二,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思维是学习活动的核心成分,化学实验活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去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整体性,逻辑性,缜密性等,而这些又是中学生思维教育所需要的,所以化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有效地把握这些机会.
第三,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化学的学科素质教育中,有一部分就是化学实验教学.正如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的:“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
二、加强思维训练的方法
1.细心观察中锻炼思维
化学实验的目的就是利用实验活动把学到的化学知识运用起来,并且通过实验去论证化学理论的正确性,把自己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结合起来.不断地循环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观察解决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有乙醇制备乙醚这个实验,实验中会产生乙烯,但乙烯是怎样产生的呢?反应首先是乙醇与浓硫酸作用,生成硫酸二乙酯,反应伴有放热.然后乙醇进一步与硫酸二乙酯在加热条件下作用生成乙醚,但如果反应时温度过高,则硫酸二乙酯分解就会生成乙烯,同时伴有碳化副反应现象发生.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动手去发现这些.
2.发掘启发思维的因素
启发思维首先想到就是兴趣,在不断的尝试和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去进行更多的实验.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教师通过化学实验和实验中那些产生的奇妙的反应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另外,教师应该把化学理论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利用生活中铁锅补铁,吃加碘盐,除去茶杯里水垢等这些化学知识,让学生贴近化学.
联系发散思维法.在每个实验中实验原理都是其核心,它决定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条件四个因素,而它们之间又相互关联.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型的网状图.如同人体的神经中枢一样,指挥着人体的运动.例如,水变水蒸气这个实验,它的实验原理是水受热变成水蒸汽,实验装置是用铁架台支撑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酒精灯置于少量水下面(水接受加热),实验条件是加热,实验操作是先点燃酒精灯,围绕试管底部预热,再对准装水的试管底部加热,当水沸腾时将一块玻璃片放在试管口感受水蒸汽,实验现象是水受热后开始有小气泡产生,再就沸腾,并产生大量水蒸汽.所以我们可以以这个实验为例子,框架出实验的五要素和结构.再利用这种思路,推理出其他实验的方法和结论,这样学生心理的知识网就会越来越牢固.
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大多数的学习化学实验都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去为学生安排实验,这样的安排虽说是教学相授的配套工作,是严谨和统一规范的,但是固定住了学生的思维,不利用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的发散性.化学教师可以在作业习题中多利用的习题中的“开放性”的题目.指导学生自主地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画出实验装置图,写出实验的思路步骤.从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开始,再逐步地去设计一些稍复杂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也许没有掌握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或者是对知识很模糊.因为没有理论的指导,有的学生在做实验时往往会忽略掉最关键部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比如说实验的条件,各个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等,但是只是指导,还是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总之,化学实验是学生最直观接触化学的一种手段,学生在实验中把化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把理性知识转为感性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如果学生拥有一定的化学思维性,那么他们就可以把这种思维贯穿于其他学科中,逐渐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