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2014-12-03吕尚泽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吕尚泽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汤绍迁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湖北 荆州434020)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具有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的一种功能性肠病[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欧美等国家有10%~15%的健康人群受到便秘的困扰[2],我国北京等地区FC的发病率在6.07%~9.18%[3]。便秘发生机制迄今为止并未完全阐明,其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已成为FC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探讨影响FC发生发展的因素,并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对待疾病,树立治疗信心,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习惯十分重要。我们采用罗马Ⅲ标准对FC进行诊断并对其生活和排便习惯特点进行分析,为以后的诊疗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在在武汉协和医院消化科胃肠动力中心行动力相关检查的便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出FC患者100例,男25例,女75例,平均年龄(45.7±15.6)岁;平均病程(9.5±9.8)年。同时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男35例,女65例;平均年龄(44.1±15.0)岁)。均获得患者知情同意。F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性别比例和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生活习惯摄食、饮水及活动量包括饮水量、活动量、进食量、肉素情况、早餐情况、三餐规律情况、主食情况,饮食是否专心。排便习惯包括抑制便意、定时排便。家族史。
1.2.2 FC罗马Ⅲ诊断标准 必须符合以下2项或2项以上:①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③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或梗阻感;④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如用手指助便、盆底支持);⑤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⑥便次<3次/周。在不使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IBS。便秘症状在诊断前6个月出现,至少在过去3个月内有症状。而且,所有患者均经过钡灌肠或肠镜检查排除结肠、肛直肠器质性疾病;详细询问病史,排除全身性疾病。
1.2.3 临床评估 所有患者均详细记录排便情况及症状。主要包括:大便性状(Bristol粪便性状分型),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排便困难(排便使劲用力,排便阻塞等)、排便困难程度、排便不尽感、排便不尽感严重程度、大便坚硬情况频率、药物辅助排便(口服、开塞露)、使用手指或灌肠辅助排便、下腹部疼痛、下腹部疼痛严重程度 、下腹胀、下腹胀的严重程度。
1.3 统计学分析
调查资料均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患病率以百分率表示,相关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摄食、饮水及活动量的影响
两者在饮水量、活动量、进食量均有明显差异(P<0.05),FC饮水量、活动量、进食量均少于健康对照组;两者在主食情况、肉素情况、三餐规律、是否吃早餐、饮食是否专心并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功能性便秘患者摄食、饮水及活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例(%)
2.2 排便习惯和家族史影响
FC抑制便意和不定时排便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者家族史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研究表明,FC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性别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我们的研究发现FC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are等[4]调查发现,在符合罗马II标准的慢性便秘整体患病率为14.9%,而女性患病率为男性的2倍。我国的陈曼湖等[5-6]专家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2892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慢性便秘男女患病率比为1∶1.64,这与我们的研究一致。表明FC的发病主要以女性为主,这可能是由于男女生理差异有关,有研究表明女性结肠压力性活动度明显小于男性,以及男女患者在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上的差异造成女性更易形成便秘,也可能由于女体内性激素水平,腹肌及盆底肌欠发达或收缩不协调有关。
表2 功能性便秘排便习惯及家族史影响 例(%)
本研究显示,两组之间相比在饮水量、活动量、进食量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健康对照组饮水量在1~2L比率明显高于FC组,FC组饮水量小于1L的比率明显增高;FC活动量少的比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两者进食量均以一般为主,比率最高,但FC进食量少的比率高于健康对照组。Johanson等[7]研究表明饮食中纤维素摄取不足、活动少、液体摄入不足和肌张力差等是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说明FC患者饮水量、活动量以及进食量少的情况均是造成便秘的存在因素,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患者长期的生活饮食习惯不良,并且在患病后患者人为的调节饮食结构,造成了便秘的加重。有研究调查表明晨起饮水者发生率低,定时定量进餐以及摄入蔬菜和水果多者发生率低,。因此,鼓励患者多食含粗纤维食物,适量饮水,多运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定时按摩腹部增强结肠蠕动,以有效改善便秘情况。本研究表明主食情况、肉素情况、三餐规律、是否吃早餐、饮食是否专心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所选患者地域性饮食特点有关。
本研究显示,F组C与健康对照组两组之间抑制便意、不定时排便发生率有明显差异,FC抑制便意、不定时排便发生率显著增高。这可能与便秘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相关。温丽雅等[8]表明早晨及上午定时排便者发生率明显降低,经常抑制便意者发生率高,这与本研究一致 。也有研究表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排便习惯、精神压力等显著相关,情绪不稳定、抑制便意、每周大便次数是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说明不良的排便习惯等因素对便秘有明显的相关性。这可能是精神心理因素造成,有研究表明FC发病与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精神心理影响便秘的重要因素之一,情绪异常可抑制外周自主神经对结肠的支配,亦可影响下丘脑和植物神经系统,尤其是抑制副交感神经 .导致结肠传输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便秘。有研究显示,精神紧张可使肛管压力升高,内括约肌反射活动增强及失弛缓,也有研究表明,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导致排便时出现肛管直肠矛盾运动[9]。所以,良好的排便习惯和健康的精神心理活动将有助于减少功能性便秘的发生。本研究中,两者之间家族史统计学并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FC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初步发现FC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摄食、饮水及活动量和排便习惯对功能性便秘及其加重产生的不良影响,为医师及患者的诊治提供了初步的诊疗依据。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未对功能性便秘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加以证实,因此尚待进一步研究。
[1] George F.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480-1491.
[2] Dennison C,Prasad M,Lloyd A,et al.Th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economicburden of constipation [J].Pharmacoeconomics,2005,23:461-476.
[3] 郭晓峰,柯美云,潘国宗,等 .北京地区成人慢性便秘整群、分层、随机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0):637-638.
[4] Pare P,Ferrazzi S,Thompson WG,et al.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constipation in Canada:definitions,rates,demographics,and predictors of health care seeking [J].Am J Gastroenterol,2001,96:3130-3137.
[5] 尉秀清,陈曼湖 .广州市居民功能性便秘流行病学调查 [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1,10(2):150-155.
[6] Zhao YF,Ma XQ,Wang R,et al.Epidemiology of functional consti- pa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constipation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th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in China(SILC)[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1,34(8):1020-1029.
[7] Johanson JF.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onstip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J].Am J Gastroenterol,l998,93:188-191.
[8] 温丽雅,陈长香,王静,等 .老年人便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j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5):2827-2829.
[9] 刘立舟,杨向东,贺平 .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的研究现状 [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2,32(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