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民族性格渗透的表征
2014-12-03康华
康 华
(延安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指的就是具有不同特质的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际。[1]根据文化归属不同,跨文化交际包括跨民族交际、跨种族交际、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国际间的跨文化交际等。[2]具体到民族地区而言,跨文化便是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种族文化、国际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长期以来,由于沟通和发展需求,民族地区的跨文化交际现象不断发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下,民族地区的跨文化交际更加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要求。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文化和行为的重要表现,它同价值观念一起构成了底层文化结构,对交际行为起着支配作用。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及文化意识影响使得民族地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不可避免地渗透着各民族的民族性格,并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二、民族地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内容
语言学家列脱尔胡特曾对交际能力进行了简单概括:一是语言技能,交际者需要具备相应的语言基础,并能熟练应用语言;二是掌握语言知识,并对语言知识在交际中的应用有所了解;三是交际者应该对语言的合理使用有所把握;四是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的社会含义,能使用本族人普遍接受的语言。[3]跨文化交际在以上交际能力上多了一道文化门槛,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即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进行的思想、感情、信息等交流的过程。文化跨越是跨文化交际与普通交际的根本区别之处,同时由于文化本身的民族属性,因此民族中心主义往往是影响交际的重要因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来自民族方面的重重制约,如民族性格、民族风俗等。根据跨文化交际需求,民族地区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能力:
基本交际能力,包括多个方面的能力,首先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就是指民族民众对母语以外的其他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其次是非言语行为能力,是指姿势体态、面部表情等;再次是文化能力,文化能力指民族地区的民众在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对其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包括文化取向、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有关知识的了解。最后是相互交往能力,主要是指民族民众对言语的社会功能、言语的规则掌握的能力、相互交往规则及语用规则等;另外还有认知能力,分为描述、解释和评价三个阶段,对认知能力不同阶段的混淆容易造成交际者以自己的文化为标准,对不同的文化行为评头论足,不自觉、无意识地产生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倾向。具体到民族地区而言,基本交际能力就是民族民众在其他语种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对其他文化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等。
建立情感和关系的能力,建立情感能力主要是指移情能力,即跨文化交际者以对方的文化准则为标准来理解和评价对方行为的能力。对民族地区的民众而言,移情就是指其能够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充分认识自我和理解他人,以别人的立场来理解别人的言语和行为,最终使自身能够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对自我和他人的客观正确的言语和行为,如温和细腻的西南少数民族民众对粗犷蒙古族草原文化的理解,宗教信仰不强烈的民族对藏、回等宗教民族合一的民族的理解。通过移情,可以使民族民众克服其民族中心主义,对别人的需求、价值观和目的动机有更加敏锐的感觉。建立关系能力则是指民族民众能够在价值观念、文化取向等方面与不同文化的主体达到共识,交际者可以克服民族中心主义来适应对方,为双方建立一定关系提供基础条件。
情节协调能力,指民族民众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社会情境或文化背景理解同一词语或句子的具体含义,并能够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实时调整与转变。包括达到人们期望的能力、实现交际目的的能力、遵循特定情境中交往规则的能力、熟知话题与交往情境的能力等。不同区域的少数民族民众在交际规则方面各有不同,回族人忌讳别人在自己家中吸烟喝酒,到藏族民众家中做客,敬酒时,客人需要先用无名指弹酒祭天地和祖先,其他各民族在交际方面也各有不同的交际规则,因此民族地区民众在跨文化交际时往往面临交际情境规则不同的状况,理解其他民族在文化差异下形成的不同的言行,能够在不同情境下适应的情节协调能力对民族民众尤为重要。
交际方略策划能力,是指民族地区的民众在交际过程中因语言或语用能力有欠缺而对达成交际目的造成障碍或已经造成交际失误时所具备的策划方略能力。民族地区的民众要面对的跨文化交际不仅是跨族际、跨种族,也可能是国际化的交际活动,特别是旅游业发达的民族地区,所接待的游客来自四面八方,有国内游客也有国外游客,旅游从业者要面对来自跨种族、跨国际等方面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旅游从业者掌握和理解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化并不现实,由此出现的跨文化交际中的空白需要民族地区的交际者要具备在特定交际情境下对突发或意外交际情境进行策划安排或进行失误补救的能力。
三、民族性格在民族地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影响和表征
文化和民族性格关系密切,民族文化是民族生活方式的立体呈现,而凝聚在一代代人身上的生活方式之总和,就是民族性格。[4]文化和交际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两个落脚点,基于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紧密关联,民族性格势必会在民族地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1、民族性格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中文化能力的影响和表征
文化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异质性状态下,交际者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意识基础,并在此意识基础上形成了支配交际者言语行为的文化能力。在文化能力的支配下,交际者在交际方面形成了多种能力,首先是交际者能够对自身进行明确定位,理解自己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不同的社会身份,形成处理不同的社会情境与场合的能力;其次是交际者可以在交际活动中对不同的文化差异有所感受,并对一些言语行为有高度的意识性,可以对自我的交际行为进行调节;最后是交际者能够掌握交际中的文化取向、价值观、世界观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知识。不同的文化能力水平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和感受有所不同,对民族地区的民众而言,各种民族生活方式、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共同构成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民众文化能力的源泉,特别是集民族生活方式总和的民族性格对文化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影响。以回族为例,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斗争中,回族人形成了坚韧不屈,刚健奋勇,勤劳智慧,积极进取的民族性格,独特的民族性格决定了回族人在文化能力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虽然多数回族人与汉族人杂居,与汉族人民和睦相处,学习汉族先进的的生产生活方式,但是在与汉族杂居生活的大环境下,回族人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生活习惯,他们坚持自己的生活习俗和服饰习惯、建筑特色等,坚定自身的宗教信仰,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以民族性格熏陶下形成的文化能力与汉族人做到了和而不同,共同构筑了回汉两族的和谐生活状态。文化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能力内容,各族人民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以民族性格形成了自身文化能力的内在支撑,不同民族性格影响下的文化能力也奠定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
2、民族性格对移情能力的影响和表征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要做到异质文化之间产生交流而不发生冲突,具备一定的移情能力必不可少。在移情能力支配下,交际者才能在与不同文化的交际活动中与他人进行换位思考,产生共识,达成共鸣,理解不同文化下对方的言语和行为所代表的真正含义,从而与对方同情同意,形成有效的情感交流。移情能力在民族地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同样不可缺少,民族民众往往基于自身的民族属性建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了自身的民族性格,如瑶族人民勤劳智慧,刚毅不屈,有一种只顾向前的战斗精神,从不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低头;而东北区域严酷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锡伯族坎坷的民族发展史,造就了锡伯族团结、坚强、勇敢、自尊的性格;高原上的藏族因与大自然的近距离接触,亲近自然而对生死豁达,等等。不同民族性格下的民族民众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对其他思想文化下所形成的语言和行为不能理解和认同,以自身民族性格下的言语行为标准去衡量他人的言行,最终形成跨文化交际中的隔阂。特别是多数民族的民族性格结构中往往有优良成分又有不足之处,优良的民族性格往往是人所共知的人性优点,要对优良的民族性格予以认可比较容易,其他因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形成的民族性格中的偏执或极端的特征是民族性格中的不足之处,要使其他文化主体达成共识或理解往往需要一个艰难的心理转变过程。建立情感和关系的能力是跨文化交际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能力,民族地区的交际者要顺利实施跨文化交际就要建立自己的移情能力,理解其他语言文化下形成的民族性格在交际活动中的呈现状态,对交际活动中的民族性格表征予以理解和承认,克服自身民族性格中的民族中心主义意识,可以促成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更顺畅进行。
3、民族性格对建立关系能力的影响和表征
通过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开展,交际活动的双方可以根据需求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从而促使双方在利益和情感交流方面形成相对固定的来往关系,这也是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目标所在,因此建立关系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基于民族性格对民众价值思想观念的影响,民族性格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建立关系能力同样有影响和体现。根据以上所述可知,建立关系主要是指不同文化的交际者能在各自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中找到共通点,或者对文化差异所持的态度达成共识,避免了交际活动中自身的民族中心主义,完成交际活动的调整和适应,从而与对方达成良好关系。在建立关系的适应过程中,作为民族意识的民族性格对文化主体的价值观、世界观和生活方式有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使得交际双方的交际状态面临着多种选择。对民族地区的交际者而言,由于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风格,各种交际活动的主体言行中往往都附带了浓重的民族色彩,要与不同文化主体达成和解并不容易,需要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自知、他知,并形成正确的对待思想文化差异的客观立场。
4、民族性格对情节协调能力的影响和表征
民族性格是民族生活方式的总和,是民族文化的意识产物,不同的民族性格使得民族交际活动中的语言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意蕴各有不同。蒙古人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与各种自然灾害和野兽搏斗,因此形成了勇敢者的体育活动——摔跤,通过摔跤活动,双方完成了交流和沟通活动,摔跤手雄健的身姿透露出蒙古人的开朗与豪迈,这是蒙古民族特有的社会语言环境。情感细腻是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共同的民族性格特征,因此就衍生了各种各样表达情感的风俗习惯,以哭嫁习俗为例,出嫁女在婚礼上以哭倾诉对父母的不舍和养育之情的感激,看上去和婚事的喜庆祥和气氛有些不搭调,形成了虽悲犹喜的特殊的话语情境。其他民族也多有因不同民族性格而形成的语言环境或社会情境。由于民族性格不同而形成的不同语境,使得同一句话或同一个行为呈现出不同的含义,要使民族地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顺利开展,就必须使交际者具备在不同交际情境下理解其他文化主体言语行为的能力,同时交际者还要具备根据不同语言情境下的交际规则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最终使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完成理解、调整、适应的情境协调过程。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民族性格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特殊的语境情境的情节协调能力培养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基本能力。
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往往是交际双方在基本语言基础上形成的达成求同存异、平等对话的过程,要实现以上交际目标,往往需要跨文化交际者具备相应的交际能力才能做到。民族性格对民族地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有深远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多个方面往往有民族性格渗透的表征,立足民族文化差异,正确看待民族性格对交际能力的影响,是民族地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基石!
[1]高永晨.文化全球化态势下的跨文化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28.
[2]吴进业.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7):41.
[3]高永晨.文化全球化态势下的跨文化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137.
[4]沙莲香.中国民族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7):2,6.
[5]马宗保.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回汉民族关系[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12).
[6]冉 苒.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的跨文化适应[J].贵州民族研究,2012,(2).
[7]撒露莎.论民族旅游场域中的跨文化交流与认知——以云南元阳菁口哈尼村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