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2014-12-03佘朝华
文/佘朝华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文/佘朝华
自20世纪80年代初伊始,团中央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充实了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搭建了大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平台,达成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活动目标。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发挥大学生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让大学生融入社会,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近几年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学院党委和湖南团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三下乡”工作成效显著,自2007年以来,先后多次荣获湖南省“三下乡”先进单位称号。多年以来,学院组织了多支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服务团队,相继开展了内容丰富、富有成效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归纳起来,呈现出重视度高、参与面广、专业性强、影响力大这4个特点。
一、重视度高,进一步强化“三下乡”工作保障
(一)建立组织保障。学院专门成立由主管院领导任组长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申报、组织、实施进行评审、监督和考核。
(二)建立制度保障。学院制定出台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立项申报管理办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直接纳入各二级院团总支学期目标考核、学生德育学分以及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必修学分考评。
(三)建立经费保障。学院设立“三下乡”专项活动经费,同时与每年学院组织开展的暑期“百名教师下基层”活动紧密结合。
二、参与面广,进一步拓宽“三下乡”活动领域
(一)做好宣传发动。每年6月初,院团委下发活动通知,要求各二级院团总支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通过班级辅导员和班干部,力争将文件精神通知到每个学生班级和个人。
(二)严格项目审核。到6月底,院团委依据项目申报有关规定对所有申报项目进行了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并最终投票产生立项的校级重点团队和二级院团队。此外,按照学院部署,要求所有大一学生采取就近原则,纷纷结合自身特点,广泛开展各项农村调查,形成调研报告。
(三)做好培训教育。对所有立项团队和队员进行分门别类地培训,涉及安全教育、调研方法讲解、问卷设计说明、风土人情介绍等方面。本次三下乡涵盖关注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支教服务、新农村经济调研、追寻红色足迹、环保宣传、专业服务等多领域。
三、总结经验,继往开来,确保“三下乡”活动可持续发展
(一)要充分依靠党政重视和支持。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有效发挥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高校共青团组织要积极争取党政的关心和支持,将“三下乡”活动开展与学院党政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确保“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要切实提供有力的依托和有效的保障。这些依托和保障一方面体现在物的投入上,比如适当的经费、足够的阵地等,一方面体现在人的投入上,比如师资的配备、人员的培训等,还体现在制度建设上,比如考评制度、激励制度等。这些要素解决不好,就会大大制约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要将专业运用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尤其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专业知识运用到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既检验并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动手能力,又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切实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达到双向受益的目的。
(四)进一步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面。由于“三下乡”活动对经费方面需求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活动参与的范围。“三下乡”活动要真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并从中受益,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同时鼓励筹资渠道的多元化,有效扩大活动参与面。
(五)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服务层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立足农村需要和农民需求,结合学院自身特点和专业优势,提高服务层次和水平,争取为地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将逐步探索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建立起学校与地方的长期合作关系,促进社会实践活动进入学校支持、地方欢迎的良性循环。
(六)进一步健全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方式和活动机制,是“三下乡”活动稳定开展的重要保证。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探索,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比如活动开展前的沟通机制、活动开展后的评价机制,社会资源的引进机制等,通过健全机制,使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规范化。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