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彝族服饰设计中的文化意蕴

2014-12-03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凉山彝族服饰

吕 钊 兰 宇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710048)

一、引言

服饰承载着一个民族蕴藏最深且久远的文化特质。服饰既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物质载体,也是一个民族每个时期的历史、生活习俗、生活环境、区域风貌、审美情趣、传统工艺、心理素质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文化信息、宗教信仰和经济状况的集中呈现。凉山彝族在西南边陲古老苍凉而迷人的土地上,创造了具有凉山彝族封闭形态的包括天文、星象、历法、文字、服饰文化在内的独特而优秀的民族文化。原始地貌形成的封闭生产生活环境使得凉山彝族地区素有“文化孤岛”之称。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文化上的隔绝与民族文化的千年绵延使得凉山彝族服饰别具文化特色,并在长期流传中保留了多种传统设计元素。彝族服饰种类繁多,款式和纹样独具特色,异彩纷呈,据不完全统计,凉山彝族服饰品种多达300多种,各种配饰和花纹图案上千种,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既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也是民族文化的耀眼明珠、物质化的精神产品,更是彝族活态的文化和历史,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1](P4)

二、简单朴素的自然主题

蔽寒遮羞是服饰的基本功能,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服饰被赋予了装饰、等级区别等更多的功能。虽然服饰的功能在不断增加,但在材质、工艺及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高度依赖的前提下,人类服饰与自然保持着密切的关联。特别是在经济滞后、生产生活方式原始的民族地区,自然是民族服饰永恒不变的主题。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高山、深谷、平原、盆地等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得该地区的彝族长期处于一种原始落后的发展状态。生活在较原始的高山峻岭中的凉山彝族,经济形态多以耕田和游牧为主,生活方式原始、自然。加上该地区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该地区彝族民众对自然环境有更多的依赖,该地区彝族服饰设计的方方面面都围绕着自然主题来进行。从服装款式来看,由于该地区气候复杂多样,适应不同的气候特征是民族服饰设计的首要任务,在此前提下,凉山彝族服饰形成了衫、罩衣、半袖、背心等多种款式的搭配组合,并有察尔瓦、披毡等一衣多穿的服饰习惯。彝族多居住在大小凉山的半山地区,气候较凉,可披、可盖的察尔瓦和披毡就成了彝族男女一年四季不离身的最常见衣物。从衣物材质来看,四川凉山彝族在地理条件的阻隔下,和外界交流不多,凉山气候寒冷,易于畜养牛羊,但是不利于种植棉麻,因此,当地的衣物材质都以各种羊毛织物为主,以毛麻来捻线织布。从服饰材质工艺上来看,无论是材料的加工还是染色,彝族服饰都是依靠简陋的工具从大自然获取材料来进行服饰材料的加工制作,凉山彝族人很早就掌握了利用植物染色的工艺,其服饰中常用的黑色主要是用马桑树、漆数皮和叶子熬煮,然后用汁水来染色,其他红色和黄色同样是从大自然中获得的原料所制成。从服饰图案来看,凉山彝族服饰的主体图案主要来源于大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和天地日月,如日月、羊角、蕨芨草等,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图案经过彝族人的抽象、概括、发挥,最终形成了服饰图案中的自然主题。另外,在款型设计上,凉山彝族服饰也充分考虑了自然特征,以凉山服饰中的“所地”服饰为例,该地区相对较为平缓,彝族男性骑马较多,因此,该地区男子裤型设计就是小裤脚设计,比较适合骑马行走。[2](P30)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凉山彝族服饰设计中的服装材质来源、图案设计、功能等方面无一不透露出彝族民众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生活特征,源于自然、折射自然表征着彝族服饰简单朴素的自然主题。

三、深厚独特的审美情趣

就凉山彝族服饰总体风格而言,男性服饰凝重大方;女性服饰色彩斑斓、图案生动、工艺细致而手法多样;儿童服饰明快活泼;老年服装古朴、凝重、宽松,概括之,凉山彝族服饰凝聚了质朴、厚重及真与美的本质。虽然凉山彝族服饰在色彩上仅以黑、红、黄三种颜色为主色,衣服款式也没有千变万化的视觉反差,但是仔细看来,凉山彝族服饰却在细微中见精巧,每一个款式、每一种图案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反映了凉山彝族人深厚独特的审美情趣。以越西区彝族女子服饰为例,虽然越西片区彝族女子上衣多为黑色、蓝色,衣服的色彩和外观并不显眼,可是仔细看来,衣服的花纹针线都细密美观,形成一种含而不露的美感。[3](P342)在衣服的图案设计上,凉山彝族服饰呈现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彝族民众往往在衣领或衣摆上的纹样重复使用,多重性的排列线条和相似图案之间的重复排列,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另外,服饰图案往往重复出现,整个图案流畅而富有美感。虽然彝族妇女并没有专业的纹样设计经验,其图案技艺只是祖辈之间的口口相传,可世代流传的服饰图案经过无数人的智慧改造,在实践中基本上达到了美学中所要求的平衡均齐的水平,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和设计表现力。[2](P14)凉山彝族服饰中的色彩运用也体现了彝族人独特的审美理念及服饰深厚的文化底蕴,黑、红、黄是彝族人服饰中最主要的三种色调,这样的色彩观一方面与彝族人的自然生活条件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凉山彝族传统文化意识在色彩中的反映。在彝族人的色彩观里,黑色代表了大地,代表着人们的希望,寓意着丰收,因此,庄重的黑色就成为彝族人最受欢迎的色彩;蓝色表征着蓝天,寓意高昂、自由,表达了彝族人对蓝天的向往;黄色源于彝族人对火的依赖,火塘是彝族人的生活象征,明亮的黄色寓意着彝族人对生活无尽的希望,尚黑、爱黄、喜红是彝族人主要的色彩倾向。服饰中不同色彩的应用反映了彝族民众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是当地彝族民族文化在服饰颜色中的反映。刺绣是彝族服饰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正是刺绣一针一线的精美纹饰才使彝族服饰在简单中透露出无尽的韵味,彝族服饰的领口、衣襟、裙摆、荷包等服饰的角角落落都可以见到精美的彝族刺绣。根据刺绣部位不同,刺绣所用的针法和色彩搭配也各有不同,胸襟、环肩等部位的刺绣一般用同色系不同深浅的线来刺绣,丝线明暗深浅的搭配使得图案呈现出巧妙的层次感;裹背、飘带上的单色刺绣又使得整个纹饰协调统一,透露出几分雅致清爽;对比色也是彝族刺绣中常用的配色方式,巧妙的搭配使得整个刺绣纹饰对比强烈却无杂乱之感。无论是单色、同色系或是对比色的应用,凉山彝族服饰刺绣都没有突兀之感,整个服装纹饰淡雅中见多彩,绚烂而不俗气,形成独特的民族审美气息。[4](P10)蓝色的庄重、沉稳,黄色的绚烂、明亮,红色的勇敢、热情,黑色的凝重大方,在凉山彝族服饰中发挥到了极致。正是在这种审美观念支配下,凉山彝族服饰的色彩、款式、图案等才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彝族男子的伟岸和深沉,以及彝族女子的高贵、娇媚、典雅在服饰的衬托下表露得一览无遗。

四、原始虔诚的宗教崇拜

对大自然的高度依赖使得凉山彝族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感恩崇拜,万物有灵是是凉山彝族宗教崇拜的主要特点,生活中常见的鸡、马、羊、虎、火、蕨芨草等事物都是彝族人崇拜的对象。凉山彝族服饰上的纹饰大多来自其崇拜的各种事物,彝族人通过抽象的或形象的手段把自己所崇拜的事物用具体的几何线条或图案表征出来,然后把相应的几何图案重复应用在服饰的方方面面,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美好祝愿和趋吉避凶的心情。彝族人认为雄鸡是最有智慧的禽鸟,把雄鸡做为正义力量的代表,可以驱邪避魔,因此,彝族人在服饰上绣出大量的鸡冠纹,儿童戴鸡冠帽,以此祈求平安。由于彝族先民历史上为游牧民族,凉山彝族长期处于半耕半牧的生活状态,羊是彝族人的主要衣食来源,彝族人对羊有特殊的感情,布托、昭觉的彝族人就在服饰上绣了大量的羊角纹,以表示对羊的崇拜和感激之情。凉山彝族世代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火是其生活中的必需,是彝族人生活的希望,温暖的火塘是彝族人生活的轴心,出于对火的崇拜,凉山彝族人在服饰上绣出了大量的火焰纹以示对火的敬意。蕨芨芽叶纹也是彝族服饰中常见的纹饰,在自然界中,蕨芨芽是彝族地区比较古老的植物,无论是荒滩还是岩缝,蕨芨芽都能顽强生存,食用蕨芨芽是彝族人的饮食习惯之一,出于对蕨芨芽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凉山彝族人把蕨芨芽的形状做为纹饰刺绣在服饰上作为装饰,以表示该种植物的崇拜之意。其他藤条纹、蟹纹、日月纹等也都表现了彝族人不同的图腾崇拜思想和意识。从凉山彝族服饰的各种图案纹样可以看出,该服饰图案纹样多种,图案纹饰多取自彝族人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事物,虽然很多图案已演变为抽象的几何图案,但是图案纹饰所表达的自然事物的崇拜之意并没有发生变化。每种图案都传递了一定情感意义,是彝族人原始崇拜文化在服饰上的遗存,服饰图案在这里不仅承担了装饰的功能,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膜拜意义。

五、沧桑古朴的历史印痕

服饰伴随着人类的成长与进化,在历史长河的变迁中,服饰的功能和款式因社会需要和进展在不断演变着,服饰款式、材质、工艺上的每一次演变都反映了特定社会阶段的特征,服饰也因此附带了社会民族发展的各种历史印痕,通过服饰可管窥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四川凉山彝族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该地区服饰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以彝族人最常见的察尔瓦为例,在《岭外代答》 《云南志略》等古籍中,都可见到有关察尔瓦的记载,而在云南昭通东晋期间的墓葬壁画中,也能看到身着察尔瓦的彝族人形象,彝族服饰的久远由此可见。[5](P81)凉山彝族服饰有三个不同时期的痕迹:一是草裙装时期,时间大约在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凉山现存的蓑衣为代表;二是披裹式服装时期,以单块布料批绕于身,披毡有此特征;三是贯头衣时期,如凉山中裤脚地区的盐源县就有用羊毛手工制成的坎肩式的贯头衣。[1](P5)凉山彝族服饰不仅在款式上具有悠远的历史,其服饰材料同样经过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数千年来,凉山彝族服饰都以动物毛皮和植物纤维为原料来制作,时至今日,以毛、麻为衣物原料仍然是彝族服饰的一个重要特征,简单古朴的服饰材料展现了凉山彝族人漫长岁月中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传承与创新。彝族服饰的制作工艺也突出了其久远的历史特征,如纺织织布所用的“腰机”,虽历经数千年,今天仍然在越西地区普遍运用,简单的工艺,精巧的构思,历经千年沧桑,饱含彝族先民智慧的腰机携带着原始的人类气息扑面而来,可谓是彝族服饰工艺的活化石。[3](P342)另外,从彝族服饰的图纹来看,几千年来,蕨芨芽一直是彝族人的重要食品来源,彝族古经《作斋献药供牲经》把蕨芨芽比喻为子孙昌盛,彝族人就是在蕨芨芽的支撑下渡过了各种艰难饥荒,从远古一路走来的蕨芨芽因此出现在彝族服饰上,不仅表达了彝族人的感激和祈求温饱的心理,同时也是彝族人对历史生活的怀念。[6](P52)

六、鲜明的等级伦理文化

凉山彝族服饰种类多样,款式变化多端,颜色也有多种运用,丰富的服饰选择一方面反映了凉山彝族人对服饰的重视和创新,另一方面,也是服饰功能多样化的具体表现。凉山彝族服饰有很多讲究,因年龄、阶层、场合、身份等方面的不同,服饰的款式、颜色也有所改变。随着社会发展进化,凉山彝族服饰功能在不断增加,服饰在原有的基本功能上,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其中,伦理思想和等级文化便是凉山彝族服饰的分类功能之一。以伦理思想为例,在彝族人的思想观念中,衣服色彩表征着一定伦理和情感,因此,衣服色彩的选择必须讲究场合和身份。在彝族人的禁忌中,年长的男女是禁穿黄、红色的服饰,其服饰颜色多以黑、蓝为主,以示庄重与威严。凉山彝族人不同年龄所穿的服饰各有不同,彝族少女在成年礼之前穿的是黑白相间的童裙,15岁或17岁时便要进行换装,而男孩在七八岁时候要进行换裤仪式,不同的服饰转换表征着当事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已经开始转换,通过不同装束的转换,彝族人在各种装束所承载的伦理思想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另外,不同的色彩也意味着不同的阶层,彝族人以黑为贵,在过去等级森严、贫富悬殊的奴隶社会,服饰的质料、色彩、款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彝族社会曾经分为黑彝和白彝,黑色为贵,代表上层阶级,黑白彝之间不能通婚,种族的尊卑贵贱,通过服饰便可一目了然,这种黑、白色彩的等级观念一直延续至今,如今凉山三个方言区的三大类服饰仍然以黑为底。凉山彝族服饰还有以右为尊的观念,无论男女,凉山彝族的服饰皆为大襟右衽,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以右为尊、以右为贵的思想。在彝族人服饰的物质显化下,原来抽象的等级和伦理思想得到了显现,凉山彝族服饰也因此承载了更多的等级和伦理文化意蕴。

久远的民族历史、独特的民族文化、原始朴素的生活理念、以及相对封闭原始的生活环境使得四川凉山彝族在生生不息的世代演变中形成了丰富的独特的服饰文化。每一个绣片、每一个图案都意味着不同的情感或一段动人的故事,积淀了苍凉岁月的凉山彝族服饰因此拥有了更多的文化意蕴,是彝族文化传承不可忽略的载体。

[1]苏小燕.凉山彝族服饰文化和工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12).

[2]马 政.四川凉山彝族传统服饰设计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0.

[3]刘亭园.试述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以越西彝族服饰文化为例[J].商情,2012,(48).

[4]骆小草.凉山彝族服饰的色彩探析[J].华人时刊,2011,(10).

[5]无 云.百褶裙与察尔瓦[J].青年作家,2013,(11).

[6]马晓华 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凉山彝族服饰
凉山“6·26”致洪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
动物“闯”入服饰界
“荷国”走出的彝族列车长
清明前大雨夜悼凉山消防烈士(外一首)
彝族荞粑粑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