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体育活动与节日风俗互动共进机制的构建

2014-12-03郑文芳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二者风俗传统节日

容 浩 郑文芳

(暨南大学 珠海校区体育部,广东·珠海 519070)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是体现少数民族特色、增强少数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载体,但是,随着交通通讯的日益迅捷、社会的不断开放和商品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都面临传承困难的危机。如何使二者渡过危机,获得传承和发展,是少数民族有识之士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问题,而这就需构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间的互动共进机制,实现二者间的互动共进。现对此问题试做探讨。

一、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都面临传承困难的危机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所居环境地域差异极大,可谓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风俗在节日中会得到集中展现,节日风俗为一个民族风俗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节日中常会进行一些体育活动。[1](P32)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显示着少数民族的鲜明特色,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在当今正面临传承困难的危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外界的信息可迅速传入少数民族地区,而少数民族群众也纷纷外出打工、经商,涌入城市;电视、电影、网络等的娱乐功能又逐渐取代了参加民族体育活动的娱乐功能。如此,少数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便迅速减弱,致使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生存空间日渐萎缩。少数民族地区过节时的气氛也不太浓烈。同样,很多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主体和受众也正在迅速流失。踢毽子、打秋千、跳绳、跳竹竿、跳皮筋、甩鞭子等都是曾广泛流行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但现在已经玩者寥寥,就是仍在传承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比赛规则也正在潜移默化地受着现代体育规则的影响。[2](P8)

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互动共进是二者渡过危机、获得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如何使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渡过危机、获得传承和发展呢?实现二者间的互动共进是个有效途径,这是因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互动共进,意味着二者摆脱了彼此分离、自行其是、互不配合的状态,能够相互协调、彼此配合、互相带动,[3](P34)从而使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可融入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中,为其提供活动机会,带动其发展,而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又为少数民族节日丰富内容、增加情趣和内涵、注入活力,推进其传承。如此,就产生了协同效应、共振效应、乘数效应等一系列积极效应,[4](P25)起到二者单独都无法起到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渡过危机、获得传承和发展。

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之间存在着相关互动关系

实现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互动共进,需以二者间存在相关互动关系为前提,如二者之间各自独立、互不相干,互动共进就无法实现。那二者间是否存在着相关互动关系呢?笔者认为,是明显存在的,这主要表现为:

第一,在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中,历史上就一直在举办各种体育活动,本身就在为民族体育提供着活动的时机和场所。如,蒙古族一年一度的节日——那达慕大会,总会举办摔跤、赛马、射箭三项蒙古族的传统体育项目;黔东南等地的苗族群众习惯在“龙船节”开展“龙船竞渡”;哈尼族习惯在“六月节”以秋千代“马” 迎神进寨;藏族为求得佛祖保佑进行的“朝山节”上也习惯于举办赛马、摔跤、射箭等体育活动。[5](P74)总之,少数民族只要有自己的民族节日,就会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可谓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推进器。

第二,举办民族体育活动使各民族的传统节日风俗更显多彩多姿,会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极大地丰富节日参与者的文化生活,增加节日的趣味性,激发民众的参与兴趣,有效推动民族传统节日风俗的传承和发展。

总体来说,少数民族节日风俗与体育活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带动,此生彼长,此消彼衰,相关互动关系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民族体育活动与传统节日风俗存在着互动关系,但是互动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一种是互相抑制的恶性互动。目前,少数民族节日风俗与体育活动之间,实际是一方的衰弱导致另一方的共同衰弱,最后导致双方都传承艰难,我们要努力构建起二者间的互动共进机制,实现二者间的良性互动。

四、当前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的互动共进还面临重重障碍

虽然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的互动共进是二者渡过危机、获得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实现这一目标还面临重重障碍,二者间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主要表现为:

第一,不论少数民族节日风俗还是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目前皆处于疲衰不振、传承困难的境地,自顾尚且不暇,带动另一方自然有心无力。

第二,人们对于二者间的互动关系仅有朦胧意识,还没有充分认知,行动上虽有融合,但往往是不自觉的,实际上是把二者看做各自独立、没有太多关联的不同事物。

第三,人们还习惯于就节日论节日,就体育论体育,没有在节日活动中自觉融入体育元素来丰富内容,体育活动也未有意凭借节日这一平台来发展自己。

第四,主管节日活动的文化部门、主管体育的体育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统筹与协调意识不强,部门间的界限尚未能有效打破而实现二者间的统筹协同,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缺少沟通的现象。

第五,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间互动共进机制的形成,还面临资金缺少、人才缺乏、场地不足等方面的障碍。[6](P35)

第六,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皆属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不健全,侵权行为频繁发生,传承人、创作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

五、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间互动共进机制的构建路径

构建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之间的互动共进机制,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做好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本身的保护和传承,为二者的互动共进打下基础;第二步是着力构建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之间的互动共进机制。

(一)做好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本身的保护和传承

实现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之间的互动共进,必须做好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本身的保护和传承,这是构建二者间互动共进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1.把少数民族节日民俗和体育活动纳入民族地区教育体系

民族地区的语文、历史、思政等课程,要把包括本民族节日风俗、体育活动在内的历史文化纳入课堂教学,让本民族居民从小就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演变、风俗民情、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熟悉本民族的各种节日风俗民情和体育活动的种类、玩法,自觉自愿地按照本民族风俗过年过节,参加本民族的体育活动。

2.让少数民族节日民俗和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

当前,我国正在走向文化经济时代,文化创意日渐重要,旅游业的需求趋旺。鉴于此,可把少数民族节日民俗和体育活动当做文化创意的素材,将其植入产品广告、产品包装、产品外观及企业门面,从而增加销售额,带来实际利益。还可把旅游景点当作节日活动场所,从中表演民族体育活动,以其所包含的的浓郁民族风情吸引游客前来游览,从而增加旅游收益。如此,少数民族居民就会体会到包括本民族节日风俗、体育活动在内的本民族文化的可贵价值、增利效应,从而积极传承和推广本民族的节日民俗和体育活动。

(二)着力构建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之间的互动共进机制

做好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本身的保护和传承是实现二者互动共进的第一步,还需在此基础上构建二者间的互动共进机制。

1.充分认识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的相关互动关系

要通过学校教育、会议报告、专门宣讲及报刊、电视、网络的宣传,让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的相关互动关系,明确意识到少数民族节日风俗与体育活动,二者绝非各自独立、没有太多关联,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带动的,此生彼长,此消彼衰,存在着明显的相关互动关系。既可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也可形成互相抑制的恶性互动。

2.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的举办者要树立互动共进意识

不论是举办少数民族节日活动,还是举办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举办者绝不能仅仅考虑自身,就节日论节日,就体育论体育,而在节日活动中要设法融入体育元素来丰富内容,搞体育活动要有意凭借节日这一平台来发展自己。

3.主管部门加强统筹协调

主管节日活动的文化部门、主管体育的体育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都要树立统筹与协调意识,消除各自为政、缺少沟通的现象,能够统筹规划、及时沟通、真诚协作。[7](P44)

4.提供资金、人才、场地等方面的支持

政府要通过拨出专款、鼓励社会捐赠及商家植入广告等方式筹集资金,专门用于资助传承人传承活动,搜集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文献、音像与实物资料,调研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现状,出版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图书、光盘,进行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学术研究等活动,解决资金缺少的问题。此外,通过学校教育、专家讲座及单位培训等方式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还要通过建立专门场馆、给予共用场馆等方式,为民族节日活动、体育活动及日常的训练和研讨提供适用和充足的场所。通过这些,扫除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所面临的资金缺少、人才缺乏、场地不足等障碍。

5.增强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民族地区的政府部门要认识民族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增强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和能力,给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提供有效保护,避免其流失、消亡,尤其在保护中一定要调查到位、规划周密、手段科学,促进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之间的互动共进。

6.保护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合法权益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合法权益只有得到有效保护,才能激发其传承民族文化、创作民族文化产品的积极性,否则必会另择他业。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皆属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人拥有知识产权,鉴于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不健全,侵权行为频繁发生,传承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合法权益,为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打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要加强和完善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工作,不断分批公布包括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和体育活动在内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名录,对其传承人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各种合法权益进行重点保护。[8](P35)

[1]田祖国.少数民族节日体育发展研究[J].民族论坛,2009,(6).

[2]韦婷婷.民俗旅游冲击下的少数民族节日庆典——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坡会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09,(1).

[3]杨英法.文化产业集群与文化消费市场间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J].云南社会科学,2013,(2).

[4]郑生权等.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互动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5]陈立华.北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状及其发展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2).

[6]陆沁蓉.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演变与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2.

[7]周遵琴.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体育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5).

[8]刘 坚等.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J].体育与科学,2009,(6).

猜你喜欢

二者风俗传统节日
太平风俗美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摇曳
不同国家母亲节风俗
跟踪导练(四)4
Units 13—14词语辨析
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