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新体制探析
2014-12-02周宇江莉莉孟美娟
周宇+江莉莉+孟美娟
摘 要:做好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是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有着重要作用。该文在分析现行高校资助体系困境的基础上,探索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的模型,并探索三种机制直接的联系。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资助体系 培育模型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256-01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学生资助工作逐步提升,各高校都实行了以经济资助为中心、以无偿补助和平均分配为原则,通过“奖、贷、助、补、免(减)”等五种直接资助为手段的学生资助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有体系暴露出不足之处,例如对贫困生的后续发展关注不够、教育育人作用不明显,社会对贫困生资助的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尽管教育部门提出各种改进措施,但效果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没有突破原有体系的框架,对资助理念缺乏全面的认识和透视,资助总体目标不明确,思路发展不清晰[1]。
1 现有贫困生资助体制的困境
现有资助体制可以解释为即通过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贫困补助、学费减免为主的五种资助方式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2]。其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保障在校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平等权。但是存在着明显不足:(1)资助方式单一,资助效果不明显。高校资助工作存在以发放经济资助为重心,没有考虑到贫困生的群体特点,无法满足贫困生的发展需求。(2)现有资助体系的目标都是浅层次的资助,围绕着如何有效公平、有序发放经济资源的目的,缺乏教育引导制度和评估制度的建设。例如各高校采用的奖励政策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奖学金制度,由于贫困生的特点,获得率较低,过多单独设立贫困生奖励又会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显然现行的资助体系缺乏对资助效果的评估考核机制。
2 贫困大学生资助体制的探索
著名学者弗朗索瓦·佩鲁提出了整体的、内生的和综合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发展的目标是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资助体系开展后,贫困生经济状况得到改变,精神状况得到提高,能力有所增强[3]。贫困生资助的目标不仅是济贫,而是育人。因此资助工作的核心是要转向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资助工作要进一步激发受助者自身能动性和主体性,从而让受助者努力进取,在不断提升自己,同时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所有的资助方式必须围绕着估计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开展。同时,资助体系又必须在原有的资助管理的机制上进行创新,必须针对贫困生开展有特色的教育,同时对现有的资助制度进行评估,保证资助体系的健康运行。因此,本文提出贫困生资助体系包括三种机制,具体见图1:
(1)资助管理机制。资助管理机制目的是公平、有效地开展运行资助行为。这种机制目前高校资助管理的工作重点。有序的资助管理机制必须有如下要求。
①认真开展资助制度建设。科学的制度措施有助于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组织协调性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加强大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制度建设,要做到明确资助机制建设的目的任务,在高校贫困生的资助管理中心的基础上,明确工作职责,协调工作开展;要明确资助对象,目前对贫困生大学生的资格审查方面存在着标准不统一,制度不合理现象。因此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学校资助认定办法相关要求,确定资助条件、受助对象资格审查工作;要明确资助方法路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科学设计资助项目、审核方式、管理措施;最后要明确扩大资助经费的来源,积极吸引社会资助,鼓励资助多种方式的开展[4]。
②积极开展组织建设。加强组织建设是保证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系统性、实施运行稳定性和政策执行一致性的关键[4]。组织建设是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形成组织制度,满足贫困生资助体系不同层面的管理、考核的需要,形成有总体部署、有统筹协调、有组织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保障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高效运行。
③认真开展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贫困生的资助带来极大的便利。建立好贫困生数据库、网络信息发布平台、网上交流平台等,为资助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满足资助管理需要和贫困生发展需求。资助制度的实施必须釆取现代化管理手段、依托信息平台,为运行实施提供支持,提高服务效率等。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尊重贫困生的需求,做到尽量不对外公开个人信息。
(2)认真开展教育培育机制。教育培育机制目的是关注贫困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资助体系科学化基础之上,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学科和贫困生自我发展的发展需求。其目标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贫困生健康的人格目标,贫困生要做到身心健康,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贫困生人格目标的培养上尤其这方面要加大力度,很多贫困生存在自信心不足,比较自卑等心理问题;②关注贫困生的专业技能目标,建立好教育平台和实践平台,确保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和提高生存能力,这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和动力;③提高综合素质,提高贫困生的自信心和人际交流能力,拓展贫困生的视野。
(3)评估考核机制。评估和考核机制目前是资质体系工作开展比较薄弱所在。考核评估是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判别优劣、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的主要方式。开展评估工作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能力表现、帮助学生能力提升,达到和完成目标任务[5]。评估考核机制要做到:①评估指标的确定,评估指标的确定是评估考核机制的首要目标,也是评估考核机制的难点,必须保证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②要确定好评估方法,采用多种科学的评估方法,例如实地调查法、抽样调查法以及跟踪调查法等方法开展贫困生资助效果的评估。
3 结语
该文在以围绕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探索贫困生资助的三种机制。良好资助管理机制的建设,能鼓励贫困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将能积极促进贫困生的教育培育机制开展,也能促进考核评估制度顺序进行。同时教育培育机制的发展也能促进资助管理机制的良好开展,也有利于评估考核工作有序进行。同理,评估考核机制是对教育培育机制和资助管理机制的良好监督和激励。分析这三种机制的运行过程,是围绕着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相互转化,相互监督和相互统一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黄建美,邹树梁.论我国高校助学体系理念与机制的转变[J].湖南社会科学2012(6):229-231.
[2] 徐亚军.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新模式探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67-70.
[3] 钟一彪.社会工作视野下的贫困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估[J].广州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5(84):25-29.
[4] 马彦周.大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5] 蓝超英.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目标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社科纵横,2008(6):244-246.endprint
摘 要:做好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是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有着重要作用。该文在分析现行高校资助体系困境的基础上,探索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的模型,并探索三种机制直接的联系。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资助体系 培育模型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256-01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学生资助工作逐步提升,各高校都实行了以经济资助为中心、以无偿补助和平均分配为原则,通过“奖、贷、助、补、免(减)”等五种直接资助为手段的学生资助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有体系暴露出不足之处,例如对贫困生的后续发展关注不够、教育育人作用不明显,社会对贫困生资助的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尽管教育部门提出各种改进措施,但效果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没有突破原有体系的框架,对资助理念缺乏全面的认识和透视,资助总体目标不明确,思路发展不清晰[1]。
1 现有贫困生资助体制的困境
现有资助体制可以解释为即通过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贫困补助、学费减免为主的五种资助方式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2]。其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保障在校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平等权。但是存在着明显不足:(1)资助方式单一,资助效果不明显。高校资助工作存在以发放经济资助为重心,没有考虑到贫困生的群体特点,无法满足贫困生的发展需求。(2)现有资助体系的目标都是浅层次的资助,围绕着如何有效公平、有序发放经济资源的目的,缺乏教育引导制度和评估制度的建设。例如各高校采用的奖励政策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奖学金制度,由于贫困生的特点,获得率较低,过多单独设立贫困生奖励又会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显然现行的资助体系缺乏对资助效果的评估考核机制。
2 贫困大学生资助体制的探索
著名学者弗朗索瓦·佩鲁提出了整体的、内生的和综合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发展的目标是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资助体系开展后,贫困生经济状况得到改变,精神状况得到提高,能力有所增强[3]。贫困生资助的目标不仅是济贫,而是育人。因此资助工作的核心是要转向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资助工作要进一步激发受助者自身能动性和主体性,从而让受助者努力进取,在不断提升自己,同时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所有的资助方式必须围绕着估计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开展。同时,资助体系又必须在原有的资助管理的机制上进行创新,必须针对贫困生开展有特色的教育,同时对现有的资助制度进行评估,保证资助体系的健康运行。因此,本文提出贫困生资助体系包括三种机制,具体见图1:
(1)资助管理机制。资助管理机制目的是公平、有效地开展运行资助行为。这种机制目前高校资助管理的工作重点。有序的资助管理机制必须有如下要求。
①认真开展资助制度建设。科学的制度措施有助于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组织协调性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加强大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制度建设,要做到明确资助机制建设的目的任务,在高校贫困生的资助管理中心的基础上,明确工作职责,协调工作开展;要明确资助对象,目前对贫困生大学生的资格审查方面存在着标准不统一,制度不合理现象。因此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学校资助认定办法相关要求,确定资助条件、受助对象资格审查工作;要明确资助方法路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科学设计资助项目、审核方式、管理措施;最后要明确扩大资助经费的来源,积极吸引社会资助,鼓励资助多种方式的开展[4]。
②积极开展组织建设。加强组织建设是保证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系统性、实施运行稳定性和政策执行一致性的关键[4]。组织建设是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形成组织制度,满足贫困生资助体系不同层面的管理、考核的需要,形成有总体部署、有统筹协调、有组织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保障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高效运行。
③认真开展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贫困生的资助带来极大的便利。建立好贫困生数据库、网络信息发布平台、网上交流平台等,为资助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满足资助管理需要和贫困生发展需求。资助制度的实施必须釆取现代化管理手段、依托信息平台,为运行实施提供支持,提高服务效率等。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尊重贫困生的需求,做到尽量不对外公开个人信息。
(2)认真开展教育培育机制。教育培育机制目的是关注贫困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资助体系科学化基础之上,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学科和贫困生自我发展的发展需求。其目标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贫困生健康的人格目标,贫困生要做到身心健康,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贫困生人格目标的培养上尤其这方面要加大力度,很多贫困生存在自信心不足,比较自卑等心理问题;②关注贫困生的专业技能目标,建立好教育平台和实践平台,确保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和提高生存能力,这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和动力;③提高综合素质,提高贫困生的自信心和人际交流能力,拓展贫困生的视野。
(3)评估考核机制。评估和考核机制目前是资质体系工作开展比较薄弱所在。考核评估是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判别优劣、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的主要方式。开展评估工作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能力表现、帮助学生能力提升,达到和完成目标任务[5]。评估考核机制要做到:①评估指标的确定,评估指标的确定是评估考核机制的首要目标,也是评估考核机制的难点,必须保证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②要确定好评估方法,采用多种科学的评估方法,例如实地调查法、抽样调查法以及跟踪调查法等方法开展贫困生资助效果的评估。
3 结语
该文在以围绕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探索贫困生资助的三种机制。良好资助管理机制的建设,能鼓励贫困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将能积极促进贫困生的教育培育机制开展,也能促进考核评估制度顺序进行。同时教育培育机制的发展也能促进资助管理机制的良好开展,也有利于评估考核工作有序进行。同理,评估考核机制是对教育培育机制和资助管理机制的良好监督和激励。分析这三种机制的运行过程,是围绕着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相互转化,相互监督和相互统一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黄建美,邹树梁.论我国高校助学体系理念与机制的转变[J].湖南社会科学2012(6):229-231.
[2] 徐亚军.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新模式探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67-70.
[3] 钟一彪.社会工作视野下的贫困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估[J].广州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5(84):25-29.
[4] 马彦周.大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5] 蓝超英.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目标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社科纵横,2008(6):244-246.endprint
摘 要:做好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是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有着重要作用。该文在分析现行高校资助体系困境的基础上,探索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的模型,并探索三种机制直接的联系。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资助体系 培育模型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256-01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学生资助工作逐步提升,各高校都实行了以经济资助为中心、以无偿补助和平均分配为原则,通过“奖、贷、助、补、免(减)”等五种直接资助为手段的学生资助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有体系暴露出不足之处,例如对贫困生的后续发展关注不够、教育育人作用不明显,社会对贫困生资助的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尽管教育部门提出各种改进措施,但效果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没有突破原有体系的框架,对资助理念缺乏全面的认识和透视,资助总体目标不明确,思路发展不清晰[1]。
1 现有贫困生资助体制的困境
现有资助体制可以解释为即通过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贫困补助、学费减免为主的五种资助方式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2]。其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保障在校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平等权。但是存在着明显不足:(1)资助方式单一,资助效果不明显。高校资助工作存在以发放经济资助为重心,没有考虑到贫困生的群体特点,无法满足贫困生的发展需求。(2)现有资助体系的目标都是浅层次的资助,围绕着如何有效公平、有序发放经济资源的目的,缺乏教育引导制度和评估制度的建设。例如各高校采用的奖励政策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奖学金制度,由于贫困生的特点,获得率较低,过多单独设立贫困生奖励又会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显然现行的资助体系缺乏对资助效果的评估考核机制。
2 贫困大学生资助体制的探索
著名学者弗朗索瓦·佩鲁提出了整体的、内生的和综合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发展的目标是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资助体系开展后,贫困生经济状况得到改变,精神状况得到提高,能力有所增强[3]。贫困生资助的目标不仅是济贫,而是育人。因此资助工作的核心是要转向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资助工作要进一步激发受助者自身能动性和主体性,从而让受助者努力进取,在不断提升自己,同时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所有的资助方式必须围绕着估计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开展。同时,资助体系又必须在原有的资助管理的机制上进行创新,必须针对贫困生开展有特色的教育,同时对现有的资助制度进行评估,保证资助体系的健康运行。因此,本文提出贫困生资助体系包括三种机制,具体见图1:
(1)资助管理机制。资助管理机制目的是公平、有效地开展运行资助行为。这种机制目前高校资助管理的工作重点。有序的资助管理机制必须有如下要求。
①认真开展资助制度建设。科学的制度措施有助于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组织协调性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加强大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制度建设,要做到明确资助机制建设的目的任务,在高校贫困生的资助管理中心的基础上,明确工作职责,协调工作开展;要明确资助对象,目前对贫困生大学生的资格审查方面存在着标准不统一,制度不合理现象。因此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学校资助认定办法相关要求,确定资助条件、受助对象资格审查工作;要明确资助方法路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科学设计资助项目、审核方式、管理措施;最后要明确扩大资助经费的来源,积极吸引社会资助,鼓励资助多种方式的开展[4]。
②积极开展组织建设。加强组织建设是保证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系统性、实施运行稳定性和政策执行一致性的关键[4]。组织建设是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形成组织制度,满足贫困生资助体系不同层面的管理、考核的需要,形成有总体部署、有统筹协调、有组织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保障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高效运行。
③认真开展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贫困生的资助带来极大的便利。建立好贫困生数据库、网络信息发布平台、网上交流平台等,为资助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满足资助管理需要和贫困生发展需求。资助制度的实施必须釆取现代化管理手段、依托信息平台,为运行实施提供支持,提高服务效率等。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尊重贫困生的需求,做到尽量不对外公开个人信息。
(2)认真开展教育培育机制。教育培育机制目的是关注贫困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资助体系科学化基础之上,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学科和贫困生自我发展的发展需求。其目标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贫困生健康的人格目标,贫困生要做到身心健康,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贫困生人格目标的培养上尤其这方面要加大力度,很多贫困生存在自信心不足,比较自卑等心理问题;②关注贫困生的专业技能目标,建立好教育平台和实践平台,确保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和提高生存能力,这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和动力;③提高综合素质,提高贫困生的自信心和人际交流能力,拓展贫困生的视野。
(3)评估考核机制。评估和考核机制目前是资质体系工作开展比较薄弱所在。考核评估是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判别优劣、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的主要方式。开展评估工作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能力表现、帮助学生能力提升,达到和完成目标任务[5]。评估考核机制要做到:①评估指标的确定,评估指标的确定是评估考核机制的首要目标,也是评估考核机制的难点,必须保证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②要确定好评估方法,采用多种科学的评估方法,例如实地调查法、抽样调查法以及跟踪调查法等方法开展贫困生资助效果的评估。
3 结语
该文在以围绕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探索贫困生资助的三种机制。良好资助管理机制的建设,能鼓励贫困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将能积极促进贫困生的教育培育机制开展,也能促进考核评估制度顺序进行。同时教育培育机制的发展也能促进资助管理机制的良好开展,也有利于评估考核工作有序进行。同理,评估考核机制是对教育培育机制和资助管理机制的良好监督和激励。分析这三种机制的运行过程,是围绕着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相互转化,相互监督和相互统一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黄建美,邹树梁.论我国高校助学体系理念与机制的转变[J].湖南社会科学2012(6):229-231.
[2] 徐亚军.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新模式探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67-70.
[3] 钟一彪.社会工作视野下的贫困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估[J].广州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5(84):25-29.
[4] 马彦周.大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5] 蓝超英.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目标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社科纵横,2008(6):244-2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