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研究
2014-12-02刘青
刘青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时代的来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迫切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基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现状,通过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进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进而实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意义的可操作性,该文将从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入手,为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进行了积极研究。
关键词:产学研 高层次创新人才 培养 合作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161-02
高层次创新人才是创建创新性国家的前提和基础,是更好地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作为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使命的高等学校,应认真分析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对新形势下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进行积极研究和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为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力量,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1 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人才成长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越来越注重于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方式的运用,这一合作教育模式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素质及综合能力等,在这一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以及科研单位等不同教学环境利用各自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结合学校课堂传授知识教育的进行,为高校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结合生产、科研实践为一体的教育模式,促进了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产学研教学模式的运用下,其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是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来进行的,真正体现了培养当代高层次综合性人才的要求,对于人才的成长促进有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随着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展开和应用,学生增加了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并对于此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这样就使学生明白了自己需要具备的知识相应的实践经验,所以在后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等到积极改善,向更全面发展;在进行疑难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有针对性地添加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方面的实践和锻炼,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更早地体验社会环境中的人才竞争,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紧迫感与责任感,进而不断地进行自身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不断深化和加强,产学研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可培养学生勤勉、严谨的工作学习态度和团队的合作精神,所以,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容易被企业聘请录用,作为企业的储备仁人才进行企业内部的进一步培养[1]。
产学研合作教育将学校的人才培养扩展到了企业,扩展到了社会,形成了学校、企业、研究机构的三方平台,对于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的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同时也进一步缩小了社会与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差距,使得学生进入社会后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缩短了学生融入社会的时间。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为学生的课程学习与社会实践进行了合理的安排,让学生所学的内容与所接触的实践更贴近于社会现实,成为了当前合作教育的重要实践形式,更是加快我国经济增长、促进我国经济体制转变的有效形式,推动了我国创新性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2 制约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影响因素
2.1 根深蒂固的继承式教育方式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的继承性教育方式根深蒂固,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比如一味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却不考虑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极其滞后,永远只为应试教育和升学率服务,致使学生的专业口径过窄、缺乏综合、交叉的优势,并且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大多形式化、同步化,课堂设计枯燥乏味、课后指导严重匮乏等,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2 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尚未成熟
一方面,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仍处在通过规模扩张提高经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中,企业自主创新的愿望不足,仍处于以市场换技术的低水平发展阶段,在技术方面存在着“重吸收、轻引进”的惯性,偏向于对直接产值和利润的追逐,对于创新型人才在企业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长久以来,我国高校都是以发表论文、成果和获得政府奖励为评价导向,学校教师倾向于晋升评级方面的追求,缺乏对市场的关注,对于技术的市场应用方面考虑较少。基于这种现状,企业和高校不能很好地在价值观上形成统一和对接,不利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开展[2]。
2.3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问题
近几年教育的发展中,虽引用并实施了产学研合作,但综合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应有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在其合作模式的实施方面主要表现为校企联合建设研发机构、项目合作联合攻关以及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的培养等方式,对于产学研合作教育及人才创新培养方面没有形成一定的重视,并没有一套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实践,不利于实现产学研合作方的共赢和良性循环,阻碍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方式的进行。
3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探究
3.1 制定创新人才专业培养方案
为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性人才,高校应根据教育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相关规定,以此为基础进行面向产学研合作教育下创新人才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并在此过程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当地,面向未来,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进行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知识、品格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创新人才,并不断深化高校的教育改革,建立富有特色的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模式。经过不断地制定和完善高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来满足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学生发展要求,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以及实践性教学体系和后续的质量保障体系等,深化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方便,方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实践[3]。endprint
3.2 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教学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过程中,应多采用基础技能训练法以及综合设计性实验、科研训练法等等来进行学习和实验,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将来进行创新等打下了基础,更好地推进了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3.3 建设“双师型”师资团队
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力保障,师资团队的建设对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完善进行意义重大,高校应根据学生实际要求和高校课程的需要,建设一支创新能力强并且所传授知识合理的高素质师资团队,可以根据高校内部的师资团队组成了,有步骤地派送具有发展潜能的青年教师或者是骨干教师,奔赴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学进行进修,进行学术知识的继续深造,在此过程中,要按照高校教学的需求以及重点突破的项目进行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的有序选派学习,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到应以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为基础,让部分老师在企业进行挂职,进行第一线的实地考察,对企业的生产工艺等有一定的了解,熟悉企业的运作模式,对所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等有一定的了解,继而更好地参与到项目的研发工作中,进行其工程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更好地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人才模式,经过长时间的师资队伍建设,要使得高校的教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高校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逐渐增多,提升产学研合作教育下“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素质。
3.4 建立校内外实训和实习基地
以往的传统教学只注重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教学知识的灌输,对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设计过少,对其学生能力的培养主湿度更是不够,但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则不同,它强调的是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需要克服传统高等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在加强高校学子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创新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广西师范学院为例,广西师范学院为更好地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比如针对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专业所专门建立的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还有面向电子工程系教育专业而专门设立的“教学教具开发实践基地”等,通过面向不停专业的学生建立不同的实训实习基地,对学校教学中实验资源不足问题进行了根本意义上的解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进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在校外,广西师范学院积极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相关单位进行了深层次的合作,为学生能进行定岗学习提供了保障,更是通过在企业的不断实习工作,体改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进行相关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4]。
3.5 积极建设产学研研发中心带
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国家建设的需要,当前的高校必须多培养创新型人才,但是纵观我国高校,创新平台的建设一直是其软肋,存在着“小型、分散、自发、重复”等现象,基于此现状,应对创新体制机制进行必要的突破,将人才、基地以及项目进行捆绑,并在此过程中发挥学科交叉点的优势,有层次、有组织地进行科研。以上海交大为例,为更好地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上海交大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将紫竹科学园区建设成为了研发中心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际化的合作,和世界知名跨国公司以其开展产学研结合,进行了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很多案例,比如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合作,和通用汽车的合作等等,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支柱产业形成了良好对接,并经过与通用、福特等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进行的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开展了国际产学研结合各的新途径,丰富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容,拓展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途径。
3.6 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
为更好地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必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教育的实施途径,当前的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类的结构性关系,主要由合作主体的多元化程度以及合作主体的相互关系构成。从近年来的合作模式上可以看出,日本、美国以及我国上海的产学研合作都是经过政府的宏观指导进行和继续推进的,这种多元化模式下形成了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各种中介组织共同组成,进行不同合作主体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高校进行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面,可采用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进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和交流,也就是科研机构、大学和合作企业通过设置专项基金,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实习、企业人员进入科研机构和大学进行培训等双向培养模式进行人才联合培养与交流,促进企业员工和大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进而促进产学研各方的知识交流与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更好进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方式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等的共同参与,应从制定创新人才专业培养方案入手,进行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等来进行,基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我们应提倡发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及教育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旭.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型艺术管理人才的优势与模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1):1-7.
[2] 刘蕴.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7):272-273.
[3] 杨秀增,肖丽玲,盘世准,等.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98-100.
[4] 范文静,李慧,李爱,等.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农科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137-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