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2014-12-02陆大雷陆卫平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9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思考研究生

陆大雷 陆卫平

摘 要: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性环节,直接决定着研究生教育水平和质量。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利于研究生课程教学实施。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着课程建设不规划、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管理粗放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着力建设符合学科发展前沿的课程;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增加研究方法类教学课程和拓展学生视野的进展类课程;围绕学科建设前沿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到本学科最先进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改进教学方式,实施研究性教学;加强研究生教学管理,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

关键词:研究生 课程教学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141-02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1999年以来,中国研究生教育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研究生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然而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滞后导致培养质量的迅速下降。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研究生课程教学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进行课程建设,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管理,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水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2010-2013年主要从事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根据亲身体验浅谈研究生教学几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1 研究生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建设欠规范

近年来,尽管学院比较重视研究生课程建设并制定了一些措施,但仍缺乏对课程建设的通盘考虑。我院学科专业较多,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控授权点较多,但课程建设基本上以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2个二级学科来进行课程建设,一些学科如农产品安全与环境、农业信息化技术其课程设计与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相同,植物生物技术课程设计与作物遗传育种相同,课程设置区分不明显,缺乏专业自身特色和学科课程建设的长期系统规划,严重滞后了学科发展,沦为了部分学科的附属专业。同时,存在着重视专业课、忽视基础课,导致研究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发展潜力差。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院研究生课程设置以二级学科为基础,按照本学科导师研究方向构建课程体系,学科间缺少交叉渗透,跨学科课程和研究方法类课程缺乏重视,实践性课程缺少关注,导致研究生知识面窄,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弱。同时课程开设缺少规范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受学科负责人、导师主观认识和科研兴趣影响较大,某些程度上忽视了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和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知识结构[2]。对学术讲座、学术沙龙等有利于开阔研究生学术视野的课程设置较少,如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仅有一门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研究新进展,部分课程无教学大纲,教师上课随意性较大。

1.3 教学内容陈旧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学科交叉向纵深发展的今天,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普遍滞后于学科发展前沿,课程内容陈旧性问题日趋突出。以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两门学位课程为例,《作物生理学》现在采用的是1990年出版的教材,而《作物优质高产理论与实践》中的数据均来自20世纪90年代的数据,随着作物栽培科学的快速发展,其中的部分指标已不适合指导当前的生产实际,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另外,多门研究生课程无统一教材,教师亦不要求学生购买相应教材,学生的知识积累主要来自于教师课堂讲授,受教师的主观影响较大。

1.4 教学方式单一

大部分研究生课程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重视演绎,忽视归纳;重视继承,忽视创新;重视讲授,忽视研讨;重视主导、忽视主体。这种教学很少有研究生的主动参与,缺乏研究性、交互性、启发性、开放性、实践性和自主性,导致研究生参与性不强,教学效果较差。

1.5 教学管理松散

和本科生教学管理相比,研究生教学管理比较松散,从教学日历的安排,到教学过程中的调停课,以及最终的教学考核要求。由于教师多为业务教师,科研任务较重,甚至有教师随意减少教学内容,影响了教学质量,而研究生主要以做导师课题为主,在试验较忙时请假次数较多,部分学生在外蹲点科研,导师帮助请假,不参加课堂学习,只是在最终考试时回校临时突击,导致专业基础不牢。且研究生部分课程以文献报告为主,学生在网上下载材料有时甚至不加整理就当成是作业上交,而教师审查不严,使这种现象愈显突出,有时甚至出现一个班两名同学上交材料完全相同现象。一门课程基本上除了安排教学日程以及最终的登记成绩外,教学管理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有的课程成绩在第一学期结束,但成绩在毕业时才由教务员向任课教师索要。

2 加强研究生教学管理的对策

研究生教学管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近年来,为提高研究生教学管理质量,学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应措施。

2.1 加强建设课程

研究生课程建设要具有科学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要立足于学科发展前沿,突出学校和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使本学科研究生了解学科专业特色和发展方向,了解本学科的新信息、新内容、新方法[3]。我院农产品安全与环境专业在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学科研究形成了4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并建设了《农产品安全与环境研究进展》等三门课程,使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发展紧密契合,有效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受到了社会欢迎。

2.2 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应围绕学科发展方向和学科特色来进行,同时交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但应避免根据导师研究方向来构建。应加强研究方法类课程建设,学院近年来根据学科发展方向,开设了《作物生理研究法》课程,有针对性地编制了实验教材,对本学科的一些常用的测定方法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进行授课,使研究生掌握了相关基本理化指标测定方法。学科教师集体研讨,使学科课程基础理论课程和应用研究课程相结合,保证课程的规范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科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每年7月份请青年教师、1月份请各课题组负责人开展学术沙龙,介绍相关研究进展,交流研究成果,并成立“农学讲坛”,不定期请获得重要研究进展的教师和研究生介绍所获成果,提高研究生科研兴趣。endprint

2.3 更新教学内容

研究生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领先学科发展前沿,及时向研究生传授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我院自2012年开始开展《作物生理学》教材编制工作,在集体研讨、结合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确定了教材大纲,并已着手教材编制。各学科经常强调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本学科的发展前沿,特别是学科基础课程,在介绍课程最新发展前沿的基础上,对一些客观评定标准给出新的参考指标,使学生既接受了学科的最新知识,并了解本课程相关参数的最新评价指标,有利于今后的科研发展。

2.4 改进教学方法

研究生教学应快速推进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互协调、互相重视,增强互动。研究生已具有独立思考和明确表达自已观点的能力,开展研究性教学,研究生会在课前认真准备和理解相关材料,把握学科前沿,教师亦会有紧迫感,对讲授内容准备愈加充分和完善。同时研究性教学亦有利于研究生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新的研究思路,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5 加强教学管理

为加强教学管理,学院建立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如“研究生教学管理办法”、“研究生调停课管理制度”、“学生上课请假制度”、“成绩管理制度”、“考试规划”、“监考规则”、“论文查重管理办法”等,以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在上课前应制定教学大纲,指定参考用书,提交教学日历,并按教学安排进行课堂教学,调停课每门课不能超过两次,学生非特殊情况不能请假,每门课程超过4学时应重新学习,学院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不定期根据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学院统一安排研究生考试,并由学院统一调配监考教师,考试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向学院提交课程成绩以及成绩分析报告,一些调研报告类或研究进展类课程成绩导师应认真负责,利用论文查重系统对学生提交论文进行分析查重,并对相似度较高论文要求学生整改,学院应在任课教师提交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抽查,避免抄袭情况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胡蓉,魏永祥.谈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及素及其改善[J].中国高等教育,2008(12):40-42.

[2] 万运京.对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6,33(6):203-205.

[3] 卢宝臣,徐秀伟,周炳仁.对高等学校研究生教学管理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4(2):43-44.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思考研究生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