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状况匹配程度的探讨——以河北省为例
2014-12-02刘柳LIULiu孙秀华SUNXiuhua刘萍LIUPing
刘柳LIU Liu;孙秀华SUN Xiu-hua;刘萍LIU Ping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 050091)
(Hebei Jiaoto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91,China)
0 引言
我国改革实践工作不断推进,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针对区域经济建设,高职院校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针对创新高职人才培养与加快经济建设特意提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根据国家制定意见及规划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不但要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要以区域经济建设为出发点,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实用性人才,使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状况相匹配。
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早在上世纪末,河北省就开展了高职教育,最初的高职院校由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而来。但由于历史因素制约与影响,社会对学生的认可度不高,加之政府不太重视,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起作用没有得以充分的展现。本文结合省内经济建设发展情况,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
1 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
尽管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界定研究已久,但从以往研究可以看出,大部分学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的从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运行机制和结构状态,主要体现在不断再现和持续的人才培养活动中。笔者所理解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如何定位人才培养”与“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简而言之就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与“如何培养人”。所以,人才培养的方案、人才培养的定位、人才培养的条件、人才培养的评价及人才培养的运行五大因素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真正涵义。
2 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
高职教育得以发展的源动力是区域经济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高职教育发展主要来源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经济发展中的人才需求,而不是教育自身。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紧密依托区域经济,为了能够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高职教育有必要培养大批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较强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教育得以发展的物质保障和物质支持的来源就是区域经济。高职教育发展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需要区域经济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同时,高职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实际,进行高职教育,需要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以确定人才的培养方向,确定人才培养未来的发展模式。区域经济发展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支柱,直接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规模以及整个体制结构。
经济需要改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改革。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也需要适应此改革的高技术人才,而经济改革的人才需求就会反映到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应对教育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符合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3 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根据该省有关数据统计分析,2011年,河北省高职院校58 所,专业大类19 个,专业布点1440 个,但是根据河北省三大产业结构分析,各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重严重失衡,存在严重缺乏专业人才和非专业人才过剩的现象。此现象主要是由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建设不相匹配造成的。
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匹配区域经济发展
4.1 人才培养的目的是服务于区域经济人才培养的目的是要为经济的发展培养出合适的人才。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其中具有较大比重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发展状况等,致使区域经济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高职院校应适应区域经济变化带来的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模式做出及时的调整,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4.2 人才培养的方案与区域经济相衔接人才培养的方案是高校在明确人才培养目的基础上来体现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规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当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企业实际岗位的需要,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只有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衔接,才能培养出各具特色的人才,展现自己的优势。
4.3 人才培养的条件与区域经济相依托人才培养的条件包括多个方面,比如教学条件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人才培养的条件与区域经济相依托就是指学校要与企业结合,既要学校聘请企业内部高级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又要高职院校教师切身实际地参与到生产之中。既要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真实的校内实训基地,又要与行业企业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使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得以保障。
4.4 人才培养的评价与区域经济相结合人才培养的评价与区域经济相结合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教育质量评价活动,以区域经济的实际反馈结合培养目标,科学地多方位地进行评价。一切从实际出发,人才培养也需如此,人才培养要结合实际的工作岗位,制定一套能够客观反映工作实际需要的质量标准。
4.5 人才培养的运行与区域经济相融合人才培养的运行与区域经济相融合就是使人才培养的方案得到落实。虽然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地方,但是学校培养人才最终也是为经济发展服务,所以人才培养还要深入到行业企业当中,需要行业企业的积极配合和广泛参与。由于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对于人才培养来说具有很大的被动型,这时更需要企业的参与,能够快速地将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作出及时的反馈,以保证学校对于人才培养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的运行与区域经济相融合,还需要积极组织开展顶岗实习、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等,要有相应的实践、实训教学规章制度,从而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总之,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区域经济,融入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中,为经济的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采取开放式教育,使人才培养的目的、人才培养的方案、人才培养的条件、人才培养的评价以及人才培养的运行五个方面与区域经济建立紧密的联系,紧密的结合。高校不但要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就业趋势,主动深入到企业中去了解各专业人才需求,获得企业的帮助与支持;更要让企业积极地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根据区域经济建设需求,同高校一起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这既是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的双赢选择,也是高校独具特色,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朝阳之路。
[1]孙祥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1(09).
[2]梁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8).
[3]黄睿,邓润梅,胡文英.发达国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启示[J].知识窗(教师版),2011(07).
[4]周伟.完善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的探究[D].河北大学,2014.
[5]陈晓辉.高校人才培养政策对大学生自治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4.
[6]魏东.论“三个面向”在人才培养中的战略地位[D].西南师范大学,2002.